OpenStack的崛起,吹响了云平台市场开源阵营挑战商业力量的号角。全球热论的声浪中,CloudStack、Eucalyptus、OpenNebula紧随其后,四大开源云平台围绕“开放云”展开了新一轮的制衡与博弈。
刚刚过去的9月,开源社区迎来了两件大事。9月8日,经过OpenStack基金会董事会补充会议的讨论和投票,“亦敌亦友”的VMware和英特尔、NEC一道,正式获得OpenStack基金会金牌会员的资格。随后的9月19日,OpenStack基金会正式成立,该项目的合作发起者之一Rackspace向基金会正式移交了社区管理活动和OpenStack商标。在此之前,OpenStack的另一个合作发起者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淡出OpenStack组织,从开发者转型为技术使用者。至此,OpenStack作为独立非盈利性组织存在的使命宣告完成。
OpenStack近期为开源社区乃至整个IT界带来一次又一次震动。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这个新生代开源项目就获得了持续走高的关注度。在沉寂已久的开源世界,对一种技术如此的痴迷狂热似乎还得追溯到Linux时代。但如此火爆的场面又在情理之中,最重要的原因是,OpenStack的崛起与风靡全球的云计算浪潮交相辉映。作为一个开源云平台项目,OpenStack所提供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框架让任何人都可以自行建立并提供云计算服务。它也可以被用于构建私有云,在企业内部提供共享服务。简言之,它可以帮助服务商和企业构建类似于Amazon EC2和S3的IaaS平台。
OpenStack所能交付的应用场景对于企业和开发者而言都极具吸引力。同时,由于从项目创建起就采用Apache 2.0授权协议,OpenStack提供的开源IaaS框架具备天然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引爆了各类型企业和社区开发者的参与热情。从项目推出至今,OpenStack代码库已拥有超过55万行代码,超过573名开发者贡献了自己的代码。OpenStack基金会已筹集1000万美元的资金,加入OpenStack生态圈的企业数量达到惊人的192家。
然而,在开源世界中,火力全开的OpenStack并不是唯一的IaaS技术框架提供者,包括CloudStack、Eucalyptus(中文译名为桉树)、OpenNebula以及oVirt在内的开源项目同样可以帮助企业构建内部或外部类似亚马逊公有云的服务。云计算领域的长期观察者、新浪微博博主@forestzrd将OpenStack形容为“后来居上的先锋”,以及开源云平台领域“真正搅动水池的人”。事实上,在OpenStack项目创立之前,以上这些从美国和欧洲发起的开源项目在开发者和企业用户群体中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影响力,并且正在稳步发展自己的合作伙伴体系。
或许是OpenStack放开怀抱的姿态(从项目创立就采取Apache授权协议方式)感动了广大开发者,又或是OpenStack天性中的“激进因子”得到尽情释放,OpenStack带来了一场真真切切的技术运动。不过,在这场有关开源和云的战役中,OpenStack注定不会独行,包括CloudStack、Eucalyptus和OpenNebula在内的开源云平台项目同样锁定了胜利的目标,有关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明与暗的角力正在展开。OpenStack项目早期的重要贡献者之一思杰(Citrix)公司转向支持同类开源项目CloudStack,为这出精彩的战役展开了宏大且悬念丛生的开场。#p#
分裂还是制衡?
2012年4月5日,思杰宣布把其旗下的开源云平台项目CloudStack捐献给Apache基金会。此前,CloudStack采用的是GPLv3授权协议。CloudStack是思杰在2011年7月收购Cloud.com时所获得的技术资产。Cloud.com源于2008年成立的VMOps公司,早期创业团队以华人为主,Cloud.com域名在2010年5月被正式启用。
加入Apache基金会的举动,让CloudStack正式成为一个100%的开源项目。而公开宣称对不成熟的OpenStack失去信心,思杰全力扶持CloudStack的决心不言自明。思杰的这一决定被部分人士定义为开源云平台阵营分裂的开始。因为Cloud.com和思杰都曾经是OpenStack项目的重要成员,而如今他们却成为OpenStack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思杰“另立山头”的行为到底该如何解读?各方人士有着自己的看法。OpenStack运动共同创始人、Piston云计算创始人Joshua McKenty认为,思杰的行动是一场“营销游戏”,收购Cloud.com后,思杰一直利用后者给OpenStack施压。同样是OpenStack项目成员的Nebula公司CEO Chris Kemp则表示,思杰花费了2亿美元买下Cloud.com,就需要对CloudStack提供更多的核心代码。
浪SAE技术经理、OpenStack基金会董事、中国OpenStack用户组管理员 程辉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联系到了OpenStack基金会在中国的两位个人董事。新浪SAE(即Sina Apps Engine的简称)技术经理、OpenStack基金会董事、中国OpenStack用户组管理员程辉认为,相比与OpenStack的竞争,思杰更希望通过借势的方式提升CloudStack的影响力。“从时机上看,CloudStack显得有些生不逢时,在其发展的关键时期遭遇到OpenStack的崛起。在收购Cloud.com之后,思杰希望借OpenStack尚不成熟的契机,扶持自己有影响力的开源云平台。”他说。
九州云社区拓展总监、OpenStack 基金会董事、中国OpenStack用户组管理员 杜玉杰
九州云社区拓展总监、OpenStack 基金会董事、中国OpenStack用户组管理员杜玉杰则表示,其个人更倾向于将此举看作是企业行为,盈利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因此相关决定必定是商业战略与市场结合的产物。
来自思杰方面的声音则一致表达了对CloudStack成熟度的褒奖。同时,思杰也表示仍将继续与OpenStack合作。思杰亚太区云平台部高级总监Mark Micallef通过邮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CloudStack提供对OpenStack Swift(OpenStack存储组件)的支持。在OpenStack成熟之后,思杰将考虑与其部分功能进行整合。
思杰亚太区云平台部高级总监 Mark Micallef
天云趋势是CloudStack在中国的解决方案合作伙伴之一。该公司研发总监孙振南表示,从技术上看,CloudStack与OpenStack并非对立,而是合作关系。他同样举出了CloudStack支持OpenStack Swift的例子。另外,他还指出,CloudStack还与Nicira进行了集成。Nicira是VMware耗资12.6亿美元收购的SDN(软件定义网络)领域的先锋企业,VMware正是凭借Nicira在OpenStack项目中的重要贡献,获得了OpenStack基金会金牌会员的资格。
天云趋势研发总监 孙振南
天云趋势在2011年初与Cloud.com展开相关战略合作,开始CloudStack在中国的销售、定制化及新功能开发等工作。思杰收购Cloud.com后,天云趋势成为思杰在中国的首家合作伙伴,双方正在共同推动CloudStack中文社区的发展。
虽然“分裂说”甚嚣尘上,但是思杰转舵CloudStack的真实动机仍然难以琢磨。美国《Infoworld》专栏作家 Eric Knorr认为,从某个层面讲,这场纷争可以说是思杰和Rackspace在云计算领域的商业利益之争。“但无论怎样,两个开源项目能够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新领域留下如此灿烂的印记都是相当惊人的。”他在文中这样写道。
新浪微博博主@forestzrd表示,OpenStack的强势崛起显然让CloudStack、Eucalyptus和OpenNebula感受到了压力,为了与OpenStack抗衡,OpenNebula和CloudStack相继转向了更具开放性的Apache阵营。此举为思杰参与开源云平台市场的竞争增添了胜利的筹码,同时企业和开发者也在开源IaaS平台建设方面有了新的选择。
而无论动机如何,投身Apache阵营的行动的确为CloudStack注入了新的活力。自2012年4月加入Apache基金会以来,CloudStack.org开源社区的用户参与度已经增长了4倍,活跃社区成员超过3万名,60余家行业合作伙伴宣布支持CloudStack,用户每月在CloudStack上新建的云基础设施超过100个。#p#
用户不止“二选一”
尽管OpenStack和CloudStack的较量聚集了太多关注的目光,但这一市场还有其他重要的参与者。相比影响力相对有限的oVirt,Eucalyptus和OpenNebula是两个不可被忽视的开源云平台项目。目前,这两个项目也拥有自己的生态系统,以及忠实的开发者群体。对中国企业而言尤为重要的是,Eucalyptus和OpenNebula在中国市场均拥有重量级的企业用户。笔者特别对目前四大主要开源云平台进行了对比,具体如附表所示(以开源项目名称为序)。
从大学研究项目发源的Eucalyptus具有浓厚的研究风格,在开发者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Eucalyptus系统公司现任CEO为MySQL前任CEO Marten Mickos,其管理团队对开放源代码项目拥有丰富的管理和运营经验。Eucalyptus的生态圈聚拢了包括戴尔、惠普、Intel、NetApp、Novell、红帽、VMware在内的重量级厂商。在其网站提供的客户列表中,索尼、Puma、趋势科技、Infosys等知名国际化企业,以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镇江市政府名列其中。
OpenNebula则拥有温和、优雅的欧洲基因。它是由欧洲研究学会发起的虚拟基础设备和云端运算的计划。该项目在2005年启动,2008年年初发布首个开放源代码版本。OpenNebula的支持厂商和用户主要在欧洲,其在中国拥有两个重量级的用户。中国移动研究院的“大云”和中国科学院的“凌云”项目均基于OpenNebula开源框架构建。
虽然各具特色并拥有重量级的粉丝,但不得不承认,Eucalyptus和OpenNebula开源社区的规模无法与OpenStack的高人气相比。CloudStack从GPL转向Apache之后,其社区活跃度快速攀升,成为企业用户和开发者在OpenStack之外重点考察的选项。因此,无论是从社区活跃度带动企业应用,还是市场竞争的角度,OpenStack和CloudStack的比较都在所难免。
天云趋势的孙振南表示,相比OpenStack,CloudStack的优势在于更早地进入开源云平台领域,并且拥有许多商用成功案例。“由于初始目标就是实现商业应用,CloudStack具有良好的易用性,功能更加丰富,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环境。在基础功能相同的前提下,Cloudstack的部署和维护更加容易。OpenStack的安装和配置相对复杂,适合具有强大开发能力和技术人才资源的大型企业使用。如果企业希望通过有限的资源投入构建开源IaaS框架,CloudStack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说。
据悉,天云趋势在中国市场的CloudStack商用成功案例已经超过10家,用户类型包括电信运营商、大型企业、软件园区和政府机构等。
“经过4年的发展,基于CloudStack的实际投入生产的企业云已超过了130个,在商用方面CloudStack显然表现得更加成熟。除此之外,基于CloudStack的Citrix CloudPlatform单用户节点的部署规模已经达到30000台服务器。Citrix CloudPlatform在管理两种工作负载方面还独具优势。”思杰的Mark Micallef在邮件中指出。
他所提到的“两种工作负载”,指的是像SAP、甲骨文这样的传统企业负载,以及包括Web服务、Web应用、富互联网应用、高性能计算等在内的新一代工作负载。他还透露,CloudStack在亚太地区的用户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国家电网和日本电信运营商KDDI,其IaaS平台均已投入实际的生产运营。
对于CloudStack引以为傲的产品成熟度,OpenStack阵营也给出了充分的肯定。程辉向记者表示,用户究竟如何在OpenStack和CloudStack之间做出选择,开发者群体似乎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即如果看重短期效益,CloudStack在产品化方面的确更加成熟,毕竟它是从商业产品开源而来的。但是,如果企业期望投资未来,着眼五年以上的技术发展趋势,OpenStack则占据明显的优势。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OpenStack更具人气,并且拥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同时,OpenStack在短期内成功建立了庞大的生态体系,赢得了众多IT巨头的支持。而CloudStack现阶段仍是由思杰主要来推动,多少显得‘一拳难敌四手’。”他说。谈到自己所服务的新浪在IaaS平台建设中为何选择OpenStack,程辉坦言OpenStack快速崛起的势头,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让新浪迅速做出了决定。同时,他也表示OpenStack的部署相对复杂,产品化不够成熟,需要使用者具备相对强大的开发能力,并投入更多的技术人员,新浪SAE的开发团队符合这样的要求。
据程辉介绍,新浪基于OpenStack的IaaS公有云平台从2011年开始建设,目前已经开放给新浪内外部客户使用,用户主要是新浪微博的游戏提供商、新浪合作伙伴等。新浪已经将IaaS平台与SAE平台进行对接。SAE平台是新浪研发的PaaS(平台及服务)平台。新浪计划在未来构建一个开放、全堆栈的云生态系统,实现对IaaS、PaaS和SaaS(软件即服务,此指新浪云商店)平台的全面整合。
杜玉杰向记者表示,CloudStack所表现出的市场成熟度与其早期在商用领域的积累密切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OpenStack在商用领域就不成熟。至少在国外,Rackspace、HPCloud已基于OpenStack向客户交付商业服务。同时,OpenStack强劲的发展势头应该被企业所重视,Rackspace、红帽、Canonical、SUSE的OpenStack企业应用版本陆续推出,OpenStack在商用领域的表现值得期待。
谈到企业如何进行开源技术框架的选型,杜玉杰建议,不妨从开源许可协议、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社区活跃度、技术积累等几个方面进行考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应用场景综合考虑,甚至可以考虑做一些专业咨询。”他说。#p#
“开放云”争议中前行
2011年,是OpenStack引领整个开源云平台市场一路狂奔的一年。但在2012年,OpenStack、CloudStack乃至整个开源云平台领域,都陷入到重重争议之中。CloudStack在2012年4月加入Apache基金会所带来的巨大震动,至今仍未能平息。对竞争型技术或产品的比较似乎永远是业界最为热衷的。虽然是多个开源云平台项目并行发展的局面,但大众总是对厂商的支持选择充满兴趣。
针对目前炒得沸沸扬扬的“站队”一说,天云趋势研发总监孙振南认为,即使“站队”的说法存在,也是主要针对系统集成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由于是开源项目,所支持的底层虚拟化技术基本相同,采用通用的存储协议,商业IT厂商和最终用户并不会真正面临“站队”的问题。“而在选定了一个开源IaaS框架后,系统集成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需要投入大量的开发资源,更换技术框架就意味着资源的浪费。”他说。天云趋势目前专注于CloudStack解决方案的研发,已经开发出了基于CloudStack的监控、安全、门户和自管理等增值解决方案。
由于OpenStack的出色表现,商用解决方案阵营再也无法轻视开源社区的力量。而作为“开放云”运动的急先锋,OpenStack自然是争议的焦点。这个开源项目近期不仅要应对CloudStack等竞争性平台的追赶,还有外界对其运作模式的指摘,其组织内部对重大决策也产生了意见分歧。早些时候,业界对OpenStack项目的批评之声主要集中在,Rackspace对OpenStack控制过多;项目运作对社区成员来源不够透明;OpenStack项目对同类开源项目攻击性过强等。思杰曾公开指责OpenStack的管理流程采用“Pay to play”(付费参与)模式,其组织运作由厂商驱动,而非由用户驱动。
“OpenStack基金会成立,以及Rackspace移交OpenStack所有相关资产至OpenStack基金会”的举措可以看作是对以上质疑的有力回击。程辉表示,基金会正式成立让OpenStack真正成为中立性组织,为OpenStack开源技术框架打开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还表示,OpenStack基金会所筹集的资金已经达到1000万美元,且支持企业数量达到192家。这样的组织格局相对平衡,单一厂商无法制造倾向性的影响,保障了OpenStack项目实现良性、稳步发展。
除了要应对外部质疑外,OpenStack阵营的支持者们在近期还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敏感话题,那就是OpenStack与VMware的关系。自从2012年7月VMware收购OpenStack的贡献者之一、SDN(软件定义网络)领域的重量级厂商Nicira开始,一种微妙的气氛就在OpenStack社区传播开来。随后不久,VMware向OpenStack董事会提交了加入该组织的申请。这一申请曾被搁置,但最终在9月8日的OpenStack董事会补充会议上以22票同意、2票反对的结果获得通过。在VMware向OpenStack董事会提交的申请表中,Nicira此前在OpenStack社区所做的贡献成为VMware加入该组织最重要的筹码。
VMware加入OpenStack基金会一事在开源社区中掀起了新的波澜。在虚拟化管理平台领域,VMware与OpenStack互为重要的竞争对手,同时在IaaS平台方面,VMware拥有vCloud商用解决方案。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早期多家IT重量级厂商选择支持OpenStack正是为了打破VMware在服务器虚拟化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
VMware拥抱开源世界的做法让外界感觉到动机莫测。有人认为,VMware此举是觊觎OpenStack的开放源代码,并且想在开源世界一探究竟。也有人认为,VMware这样做是出于与思杰商业竞争考虑,以及为了防范未来在IaaS领域被边缘化的策略性下注。而在VMware进入OpenStack基金会后,有董事会成员甚至吐槽:“让VMware加入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虽然从技术上看没什么问题,但却可能破坏市场对OpenStack的感知。如果将VMware拒之门外,OpenStack可以更清晰地将自己定位成VMware的开源替代品。”
面对这些纷繁的猜测与争论,OpenStack基金会的两位新任领导者Alan Clark和Lew Tucker近日在接受美国《Network World》采访时着重阐述了OpenStack社区管理者的观点。OpenStack基金会主席Alan Clark表示,OpenStack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推动力,支持厂商的商业规划各不相同,但都将为OpenStack项目做出贡献。Linux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微软打压Linux多年,但是目前微软已经成为Linux最主要的十大贡献者之一。VMware与OpenStack的竞争,与VMware为OpenStack做出贡献,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OpenStack基金会副主席Lew Tucker则指出,VMware与OpenStack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无碍双方展开合作。VMware和OpenStack会在不同层面展开竞争,同时又在相同的领域做出各自的贡献,用户和社区都将从中获益。
事实上,以OpenStack和CloudStack为代表的“开放云”阵营,在今后相当长的日子里,都需要与争议结伴而行。在这场新的开源技术风潮中,他们因挑战权威而赢得赞美,也会在与商业世界的交互中遭受质疑。他们必须学会在争议中成长,在与商业力量的竞合中壮大,不断放大“开放”的声量,确立并扩大“开放云”的版图。这是每一位颠覆者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p#
【记者观察】
人才征战中的中国力量
每一场开源运动中,技术人才的争夺都是必不可少的风景,这个定律同样也适用于商业应用世界。OpenStack在开源云平台的人才大战中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绩。在项目成立短短两年的时间内,OpenStack会员超过5600位,他们分别来自88个国家的超过850个不同组织,全球各地建立的OpenStack用户组达到38个。
虽然产品尚待完善,但OpenStack社区所拥有的超高人气已经成为支撑OpenStack发展的重要资产。从某种程度上看,更大的社区规模和产业生态圈弥补了OpenStack产品成熟度的短板,并切实推进其产品投入实际生产环境的速度。
思杰对CloudStack的全力扶植显然加剧了这场人才之战的烈度。自2012年4月投身Apache阵营以来,CloudStack.org开源社区的用户参与度已经增长了4倍,活跃社区成员超过3万名,CloudStack社区版下载量达到6万余次,每月下载量以平均5倍的速度增长。
而让中国用户最为欣喜的是,无论是OpenStack还是CloudStack,其开源社区的发展壮大都有中国力量的积极参与。作为中国对OpenStack社区贡献最大的机构,新浪将经过生产环境验证后的监控项目(Kanyun)和计费项目(Dough)开源并贡献给OpenStack社区,并且还贡献了大量的Bugfix,在Essex版中贡献量排名第九。另外,OpenStack中国社区已经达到3000人以上的规模。
CloudStack方面,天云趋势正在与思杰合作推进CloudStack社区的发展,成立了CloudStack中文社区。CloudStack中文社区在中国多个城市的技术沙龙活动正在巡回举办之中。另外,思杰还正在面向其中国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展开名为“云构建日”的CloudStack社区培训计划,该计划通过两天的会议培训合作伙伴和客户云的具体创建过程。目前,该计划培训的对象已经达到数百个。
从开放云市场的发展整体分析,不同开源组织围绕社区的人才争夺战没有输家。在完整开放的前提下,开源云平台将呈现出多平台并存的市场格局。各平台社区的蓬勃发展将带旺整体市场,持续扩充开源云平台的应用版图,构建起打破传统、健康和谐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