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过去几年中,微软公司相继推出了几种数据访问技术,先是DAO(Data Access Objects),然后是RDO(Remote Data Objects),现在是ADO(ActiceX Data Objects)。ADO是Microsoft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新接口,是微软***的数据访问技术。它被设计用来同新的数据访问层OLE DB Provider一起协同工作,以提供通用数据访问(Universal Data Access)。ADO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熟悉的,高层的对OLE DB的Automation封装接口,它简化了数据访问的过程,增加了数据访问的灵活性,是当前数据访问接口的主流技术。
用VB或者VBScript来操作ADO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如果使用C++或者是Java,就必须要处理类似Variants这样的数据结构,从而实现和C++数据结构的转换,而这种处理无疑是C++开发人员都很头疼的事情。而且ADO是应用层的编程接口,它通过OLE DB提供的COM接口访问数据,使用ADO访问数据库需要使用许多API函数和ADO的对象,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难度。即便对于ADO的编程高手,经常要书写大量相同的ADO冗余代码,也会感到厌烦。看过网上不少绍封装ADO的各种文章,也各有利弊。笔者在Visual C++下也尝试封装ADO访问数据库类,使其更方便地使用现有的VC的数据类型,简化应用程序书写的逻辑,增加程序的可读性。达到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将给出笔者所使用封装方法和源程序。
二.建立ADO封装类
1.ADO对象基本模型
ADO模型包含了连接对象、命令对象、域对象、参数对象、记录集对象、错误对象等。对象之间又具有层次关系,其关系如图1所示。
在VC中使用ADO访问数据库基本过程是:
◆初始化COM库,引入ADO库文件
◆用Connection对象连接数据库
◆利用建立好的连接,通过利用Recordset对象取得结果记录集进行查询、处理。
◆使用完毕后关闭连接释放对象
2.基本操作函数和数据结构
封装的ADO类应包括以下函数和数据结构:
1)建立数据库连接函数OpenDataBase()
ADO连接数据库首先要用到Connection对象,它是到数据库的物理连接,管理着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通讯。对于大多数的数据库系统,每一个物理连接都需要耗费大量系统内存,是宝贵的系统资源,不可滥用。考虑到应用程序的效率,每一个数据库客户端都只用一个物理连接,并且应用程序结束后应该释放。
2)关闭数据库连接函数CloseDataBase()
3)SQL查询语句函数 Select()
记录集的建立和查询结果得获取是影响应用程序得效率得关键问题。由于每一次查询结果都可能不一样,所以每个查询语句都要建立一个记录集对象。
4)执行无返回结果的SQL语句函数Excute()
5)查询结果数组pData
为了数据类型转换的方便,我们将记录集数据类型都转换为CString类型,存放在查询结果数组pData中,由于C++的CString是一个高效和功能强大的类,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读取记录集中的查询结果。
6)结果数组大小nResultRow和nResultCol
3.ADO封装类实现文件
封装类头文件ADODB.H定义如下:
- class CADODB : public CObject
- {
- public:
- CADODB(); //构造函数
- ~CADODB(); //析构函数
- public:
- int nResultRow; //查询结果行数
- int nResultCol; //查询结果列数
- CStringArray pData; //存放查询结果数组 大小为nRow*nCol
- CString errormessage; //ADO错误信息
- bool OpenDataBase(CString DsnName,CString sUserID,CString sPassword);
- //打开数据库连接 输入DSN名称、用户ID和密码
- int Select(CString Sql); //执行SQL查询语句,结果放在数组pData中
- int Excute(CString Sql); //执行无返回值得SQL语句
- bool CloseDataBase(); //关闭数据库连接
- protected:
- _ConnectionPtr m_pConnection; //定义连接指针
- };
4.ADO封装类实现文件
ADO封装类实现文件ADODB.CPP如下:
- #include "stdafx.h"
- #include "ADODB.h"
- CADODB::CADODB() //构造函数,完成初始化
- {
- nResultRow=0; //
三.使用ADO封装类
建立了ADO封装类后,使用数据库操作就非常简单了。在需使用数据库查询的CPP文件中包含ADO封装类头文件"ADODB.H",然后定义一个CADODB类指针;接下来就是打开数据库连接。使用封装类的成员函数OpenDataBase(…),输入要连接的数据库的DSN名称、用户名和密码,就与数据库建立连接了。要注意的是如果同时连接多个数据库就要声明多个CADODB对象指针,保证数据库连接对象是全局且惟一。接下来就是,调用成员函数Select取得数据库查询结果,执行完毕后查询结果放在CADODB的成员字符数组指针pData中,数组大小可以从成员变量nResultRow和nResultCol中得出。基本步骤如下:
在"stdafx.h"中加入ADO库的导入语句
- #import "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systemadomsado15.dll"
no_namespace rename("EOF","adoEOF")
在应用程序类中初始化COM对象,在InitInstance()中加入以下语句
- AfxOleInit();
加入ADO封装类实现文件
- #include "ADODB.H"
- …
定义ADO封装类实现文件
- CADODB ADO1; //连接数据库
- CADODB ADO2; //连接数据库
- …
- ADO1.OpenDataBase("数据源名称","用户ID","用户密码")
- //建立连接,***次连接时调用
- ADO1.Select("select * from 表名");
- //执行SQL查询语句
- int nRow= ADO1.GetResultRow();
- //取得记录行数
- int nCol= ADO1.GetResultCol();
- //取得记录列数
- for(i=0;ifor(j=0;jprintf("第%d行第%d列的值是%s",i,j,ADO1.pData[i*nCol+j];
- …
- ADO1.CloseDataBase();
- //使用完后关闭数据库连接
四.结论和建议
使用ADO封装类后,在应用程序中操作数据库的过程就变得简单了,针对一般的数据库应用程序,而且在数据量不很大的情况下,本封装类已经能够应付,在使用效率上也比较满意。但是该封装没有考虑数据访问的优化处理,数据库使用了动态连接方式,记录集也没有进行分页处理,ADO缓冲区大小和游标类型都采用缺省设置,这些在实际使用中都可能降低封装类的性能,读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情况有针对地进行修改。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