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早已身处信息的海洋,却往往囿于硬件、操作系统、协议和应用的限制,不得不在一个个数据孤岛间跋涉。
如果您对这个事实有所质疑,不妨回顾一下您的生活场景,会有什么发现?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上运行着Windows、Linux、Android、iOS,桥接其间的是TCP/IP、xCDMA、EDGE、WiFi;想玩下植物大战僵尸,只能在每个设备上都安装一次。再看看更为复杂的办公场景,则会发现运行在各式路由、网关、防火墙、传感器、服务器、存储、笔记本、台式机、平板电脑之上的,是不下数十种商业和开源版本的操作系统,而这些系统和无数应用间的协议则难以尽数。
“‘数据孤岛’一直存在,但解决这一问题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热切——在云计算支撑的移动化、大数据和物联网应用场景中,让数据在不同设备、平台、协议和应用之间进行平滑、实时地流动,是每个企业和个人得以实现数字化生存的基本需要。“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博士如此道。
为了让每一个企业和个人都能在数字世界中自由驰骋,拥有十多亿用户的Windows责无旁贷。2006年,微软在雷德蒙总部成立了专门的微软平台互操作工程团队(以下简称微软互操作团队),其使命就是让Windows成为业界最具互操作性的操作系统平台。弹指六年间,他们有何进展?
一切为了用户的互联互通
不妨先看看下面的场景:
某世界500强传统制造商,其IT环境大部分都是Windows平台,此外采用Linux平台进行数据存储。为此,IT部门专门设立两个团队分别管理两个平台,每年的采购计划也因此很艰难。在Windows与Linux的互操作性显著增强后,Windows和Linux这两个原本相对独立的世界,能够很好地连接在一起——不仅数据可以充分共享,还能进行统一的用户身份验证。制造商不用再考虑操作系统限制,其选择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从而可以顺畅地制定新财年采购计划。
小张是公司里的一名90后新员工,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作为新生代潮人,他有一台装有Windows 8和Ubuntu双系统的个人电脑,连接了电视、立体声音响,可用来看电影、听高质量音乐、玩游戏和高速下载;他还有一个加入了公司域的、配置了安全和控制策略的Windows 7笔记本电脑,用于处理工作流;以及New iPad、Kindle Touch和三星Galaxy S3,在闲暇时间用来和朋友打电话、聊天、刷微博、玩些小游戏,通勤和出差途中也会用它们看邮件、看视频、听音乐、看电子书。
正是基于Windows的互操作性,小张可以在iPad上浏览Windows 7上共享的照片,也可以从Ubuntu上通过远程桌面连接到公司的电脑来处理工作。
微软互操作:雷德蒙-印度-中国
由上可见,数以十亿计的企业和个人用户,都已受益于Windows平台提供的超卓互操作性,而所有这些,都由微软互操作团队贡献。
2006年,微软与多家IT厂商共同成立了“互操作厂商联盟(Interop Vendor Alliance)”,目的是发现互操作性问题,并给出可行的建议,因为当时不少用户表示,即使不同厂商的所有产品都符合标准,在实际部署后也可能会出现互操作问题。
与该联盟相对应,微软在内部专门成立了互操作团队以解决具体问题,并在中国和印度设立分支,模拟在不接触任何微软核心代码的前提下,像普通开发者一样去挖掘可能遇到的互操作问题。
2011年,亚洲的互操作团队集中到隶属于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中国研发团队,工作主要集中在开发和测试Windows 8、Windows Server 2012 与非Windows协议在AD(活动目录)、File Sharing(文件共享,如SMB2)、RDP(远程桌面访问协议)、安全(认证与授权)等方面的互操作规范集,并通过与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帮助测试和完善他们的协议实现。
显而易见,如何在Windows世界和非Windows世界之间共享资源和进行互操作,如何对IT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管理、保证功能性的同时节省成本,是中国研发团队最关注的问题。他们正在Windows平台和其他软硬件提供商之间建造一座桥梁,倡议和推动一系列快速有效的开发工具和规范以保证软件产品具有最高等级的互通性,帮助用户把不同来源的数据、系统和技术连接起来,满足其跨平台沟通的需求,Windows也因此成为业界最具互操作性的操作系统平台。
此外,中国工程师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开发测试套件,为开发者提供工具包。与传统的软件开发和测试相比,协议测试通常处于最底层,因此需要团队成员对底层架构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其次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从文件共享到远程桌面,再到安全,涵盖了相当多的重要技术,测试方向也远比传统软件测试所关注的功能、性能、安全等更为丰富,更注重与其他产品平台的互动与沟通。因此,无论是开发测试工具还是进行实际测试,对团队成员的技术深度和广度要求甚高。
不只是协议层的互联互通
除了协议层的互联互通,中国研发团队还与生态系统中的众多厂商们建立了深层次的沟通。目前,微软不仅与EMC、IBM、Oracle、Novell、SAP、NetApp等传统IT伙伴都有深入合作,同时积极参与互操作厂商联盟等业界组织,并与Samba等开源组织积极合作。
事实上,当初微软提议与其他厂商洽谈互操作性方面的合作时,经历了不少从猜疑、陌生到接触、信任的小插曲。如Samba身处Linux阵营,因立场不同,在一些问题的沟通上容易产生误解,但微软的工程师们在与Samba同行们多次协作后,最终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工程师们总结道,技术和公司可以有阵营,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没有阵营的,不同阵营的工程师可以一起谈技术、聊聊兴趣爱好甚至是家里的小孩。在帮助用户解决互操作问题的时候,大家的目标一致,不同阵营的工程师就是一个团队。
从协议层面到人际层面的沟通,再到为合作伙伴提供免费的测试工具,微软互操作团队实现了对合作伙伴的全方位支持。
以Windows Server 2012的发布为例,在其Beta版发布时,微软工程师们为合作伙伴提供更新版本的Windows Server互操作协议,伙伴可以基于此测试自己的应用,提供更多新功能等。
在这一过程中,提供免费测试工具的Microsoft Connect平台可以帮上很多忙,该网站提供了很多资源帮助非Windows平台的开发者。一家位于欧洲的远程桌面解决方案公司,其产品可以帮助用户从Android、iOS、BlackBerry、Linux、Mac等不同的操作系统,甚至是Facebook上远程访问Windows虚拟桌面和应用。一位核心开发工程师,每次产品正式发布之前都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发现并排除Bug。有一次,他始终找不出Bug的根源,最终在Connect网站找到了RDP协议测试包,并利用它找到了多个Bug,赶在产品发布之前解决了这些隐患。
在提供免费的测试工具之外,微软还会在与伙伴的定期活动与沟通时帮助一起寻找Bug,共同分析这些Bug可能产生的根源。同时基于合作伙伴的反馈,不断改进Windows平台互操作协议的易用性,并在以后的版本中体现出来。如曾经帮助台湾的合作伙伴纬创调试成功其硬件电路板与Windows之间的远程桌面连接;还曾帮助一家Linux文件共享厂商解决了调试中遇到的问题等。
与来自不同厂商的工程师合作时,不同风格的工程师文化之间的碰撞,经常会让人忍俊不禁。互操作团队曾经遇到一位来自Oracle的工程师,在一起调试过程中,发现了对方的一个Bug。这位工程师彬彬有礼地请微软的工程师们离开房间一会儿,直到她独自解决掉这个Bug。而来自Samba的另一位工程师,曾在一次活动中作为合作伙伴的代表去演示他们在活动目录方面的互操作实现,在演示之前因发现其Bug还真不少,微软两位工程师主动提出帮他一起调试,并和这位Samba工程师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在忙不过来的时候甚至就一起同吃、同住、同加班、同宵夜,非常有爱地解决了各种Bug。
未来数字世界中,互操作性的图景会是怎样的?张亚勤博士的期待是:“多年来,Windows已经建立了一个积极共赢的互操作性生态圈,也让Windows成为最具互操作性的平台。未来,我们乐于看到,无论彼此来自何方,无论彼此身处何种技术阵营,越来越多的业界组织积都能极开放各自的标准、协议与接口,提升各自产品的‘社交’能力,让彼此之间的沟通可以毫无界限,最终让每个企业和个人,都能真正自由驰骋于数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