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中讲到,我国 ipv4 地址 3.3 亿,落后于 5.38 亿网民的需求, IPv6 地址 12499 /32, 相比上年底增速达 33% ,全球排名第 3 位,仅次于巴西和美国。 2011 年 2 月 3 日 IANA 中 ipv4 地址池已全部耗尽, 2011 年 4 月 15 日 APNIC (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 ipv4 地址池即将耗尽耗尽,少量保留作特殊分配。各个区域注册机构的 ipv4 地址池即将耗尽。在讲到 IPv6 过渡技术路线选择时就 ipv4 与 IPv6 的关系、过渡的概念、过渡的本质进行了详细讲解。 IPv6 不是 ipv4 的改进, IPv6 是一个全新的协议,事物从一种状态逐步演化为另一种状态或转变为另一种事物; ipv4 和 IPv6 不兼容,从 ipv4 到 IPv6 是一种质变,整个互联网不会一夜之间变成 IPv6 ,需要较长时间;从形式看,支持 ipv4 的网络转化为支持 IPv6 的网络。从内容看,原有的内容应当能够继续使用,用户几乎没有感觉。从技术看,网络层的通信协议发生了根本改变。
宣讲会最后黄老师就中国电信、 T-Mobile 、 Comcast 以及 SoftBank 、 Google 等 IPv6 的实验情况做了介绍和分析。 Ipv6 已初具规模:核心标准基本完成,过渡技术是研究热点,运营商在制定自己的过渡方案;网络设备基本支持 IPv6 ,主流用户终端操作系统基本支持 IPv6 ; 主流操作系统支持 IPv6 ,标准应用程序支持 IPv6 ; IPv6 网络大约有 1500 条 IPv6 路;全球 IPv6 地址申请次数达到 2600 次,分配的 IPv6 地址达到 6 万个 /32 地址段。
由于当前 Internet 中数量庞大的 ipv4 设备和用户,以及 IPv6 网络和 ipv4 网络所采用的协议格式和地址的差异,现行的 ipv4 网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升级为 IPv6 网络。因此在 ipv4 占主导的网络环境下, ipv4 能否向 IPv6 平滑过渡决定了 IPv6 能否取得成功。所有要达到下一个 ipv4 与 ipv6 共存阶段过渡是必然。因此过渡技术的人才培养是关键,是未来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