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进军手机支付:终端推广成最大挑战

移动开发
6月21日,中国移动与银联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近场支付、NFC手机支付等方面合作,在全国50个城市建设移动支付示范商圈。

  中国移动与银联正式“联姻”进军手机支付。

  6月21日,中国移动与银联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近场支付、NFC手机支付等方面合作,在全国50个城市建设移动支付示范商圈。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合作将有望统一手机支付的标准,而移动支付也将因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此前,移动支付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持续了三年多,主要是银联和中国移动两大阵营在比赛。支付标准不统一给相关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惑。

  但支付标准统一之外,推广手机支付的障碍仍然存在。艾瑞咨询分析师王维东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指出:“推广手机支付需要改造用户的终端设备,中国消费者的付费意愿不强,改造成本如果由用户来承担,会对市场推广造成很大障碍,如果由支付企业承担,则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

  标准和推广难题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曾表示,移动支付发展的瓶颈一直在于标准不统一,这导致很多应用都无法兑现,产业链上的公司也没敢放开手脚去做。

  据了解,此前移动支付存在两种技术标准,分别是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与银联主导的13.56MHZ。因双方此前对于自身技术标准的坚持,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制定历时3年悬而未决。

  “移动支付产业链漫长,牵涉到芯片设计、芯片模块封装、支付卡制造、读卡设备、应用开发、运营、银行、商家等多个环节,使用哪个标准,产业链的利益都要重新调整,对设备供应商的影响尤其大。”王维东对本报记者表示。

  据悉,与银联达成合作后,中国移动未来有望统一移动支付方案至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并推出SIM卡内置、贴片及挂件3套解决方案。而据媒体报道,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此前也曾透露,以13.56MHz为基础的移动非接触支付国家标准正在审批中,有望年内出台。

  券商报告指出,13.56MHz将成主流技术,移动支付即将进入快速普及阶段。上周,受此消息影响,移动支付板块迎来大涨。广发证券预计,未来移动支付芯片的市场容量约为50亿元,卡的市场容量约为142亿元,同时支持移动支付的金融IC卡将主要采用国内芯片。

  但目前,该行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技术水平已经走向成熟,但是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支付终端的普及,还刚开始,交易规模并不是那么大,处在用户培养和市场推广期。”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为1.45亿户,全年发生业务2.47亿笔,人均1年交易次数不到2次。尽管交易金额接近一万亿元,但平均每笔交易也就3000多元,分摊到漫长的产业链上,其行业利润率仍处在较低水准。

  此外,根据协议,中国移动和银联双方计划在多个城市启动业务试点,并逐步建成100个近场支付服务商圈。此外,双方将在近场支付技术标准、NFC手机产品检测、可信服务管理平台(TSM)互联互通等方面开展合作。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对我们来说,下一步要尽快把NFC的功能内置到手机中,对金融开放SIM卡空间,把手机的一些空间拿出来,给支付领域使用”。

  但这一计划,或将受限于终端改造。据了解,用户需要用手机实现中国移动的支付功能,需要使用NFC手机,或者改造SIM卡,或者链接外界设备。

  “体验最好的,是干脆换机子。但不论哪种改造,都存在改造成本。而中国消费者的付费意愿不强,这会对移动支付的推广造成障碍。如果希望用户来承担这个成本,市场拓展的阻碍会比较大,如果自己承担这个成本,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王维东指出。

  竞争趋热

  据了解,移动支付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的线上支付,外界刷卡器如POS的支付以及终端通讯技术支付,中移动涉足的近场交易主要针对的是线下产品的交易行为。

  “互联网线上支付已经具有较为庞大的体量,近场支付则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长远来看,线下比线上的支付市场更为庞大。”王维东认为。

  易观国际预计,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在未来3年将保持快速发展,2014年交易规模将达3850亿元,用户规模达3.87亿。预计该市场在未来3年将保持快速发展,2014年交易规模将达3850亿元,用户规模达3.87亿。

  基于庞大的市场前景,移动运营商、银行机构及第三方支付公司纷纷加入该领域。中国联通早在2007年便开始与银联合作,推出手机钱包业务,4月成立全资子公司“联通支付有限公司”;2010年,中国电信联手中国银联推出“翼支付”;支付宝于今年3月开启物流POS战略。

  移动支付市场虽然不是完全开放的市场,但竞争也较为激烈。目前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已经有100多家,而且还会有新的企业进入。

  王维东认为,支付市场的产品大同小异,竞争将主要围绕用户需求,而非手段的新颖。“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此外吸引用户的还有支付的便捷性、支付形式的丰富性。中国移动的优势会大一些,因为其用户群较为庞大。”

  王维东也指出:“第三方支付等市场化公司在创新、对接用户需求方面会更快速,根据运营商以往的表现,在这些方面反应往往较慢。”

责任编辑:佚名 来源: 投资者报
相关推荐

2012-07-09 09:50:36

中移动农村手机上网

2011-11-01 09:27:15

Ubuntu移动终端

2012-12-26 15:02:52

2021-08-13 15:00:40

Linux终端移动文件

2009-03-01 21:05:21

中国移动终端3G

2012-01-05 10:53:16

2011-04-15 09:18:12

移动支付中移动

2012-06-26 09:26:48

中国移动移动支付

2012-07-18 16:41:20

TD-LTETD-LTE终端

2009-03-18 08:31:40

中国移动OphoneAndroid

2009-02-18 16:38:08

中国移动手机操作系统OMS

2013-11-19 16:27:20

中移动李跃4G终端

2013-06-13 09:45:34

移动终端IPv6

2015-07-14 11:04:26

支付宝微信社交

2011-06-29 14:58:32

中移动OPhoneTD-LTE

2013-12-03 09:49:35

中移动4G终端3模

2012-07-30 13:45:51

TD-LTETD-LTE终端

2012-12-24 10:40:31

移动通信基础网络

2012-08-15 10:46:23

手机冲浪

2011-12-28 21:43:40

苹果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