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系统
1997年开始,不断有知识英雄涌现出来。电脑报IT风云榜也长期关注这些英雄人物,其中有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英雄,如王江民、求伯君、雷军、柳传志等,也有后起之秀,比如周鸿祎、马云、丁磊等。曾经有一本《知识英雄》的书记载了无数英雄的故事,新人辈出、后来者居上的例子屡见不鲜,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1997年开始,不断有知识英雄涌现出来。电脑报IT风云榜也长期关注这些英雄人物,其中有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英雄,如王江民、求伯君、雷军、柳传志等,也有后起之秀,比如周鸿祎、马云、丁磊等。曾经有一本《知识英雄》的书记载了无数英雄的故事,新人辈出、后来者居上的例子屡见不鲜,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时间已经远去,但这些英雄的名字不会被遗忘,在那个最初的时代,他们以知识英雄著称,叱咤中关村,这个群体的经历和故事,以及他们创办的企业,在那个年代就已经开始辉煌:联想、方正、金山、8848、江民、瑞星……

1997-2001:这是一个知识英雄的时代

 

[[77881]]

王江民

 

[[77882]]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

 

[[77883]]

杨元庆

 

[[77884]]

求伯君

 

[[77885]]

新浪早期负责人王志东

 

[[77886]]

电子商务先行者老榕

时间不会忘记,那些惨烈的、辉煌的,由他们主导的那个时代,那些故事,最早影响了整个中国IT产业,甚至是世界。

联想三人行

1997年,国内IT业界局面也非常明朗:国外厂商如IBM、英特尔和微软牢牢控制着大型系统、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的市场,国内厂商在PC市场的表现让人欣喜。在这个迅速膨胀的市场中,几十家国内PC厂商都有不同程度的斩获,但真正构成竞争力的只有联想。联想以其不俗的市场行为,为中国信息产业树起了一面了不起的旗帜。而联想的背后,柳传志、杨元庆、郭为等如今响当当的英雄也走向一线。

在2006年,杨元庆成为电脑报IT风云榜评选的第一届十大中国数字英雄。

杨元庆和柳传志的长谈

1998年底,柳传志和杨元庆进行了一次长谈,柳第一次向杨元庆清楚地挑明——联想将交班给杨元庆,分销代理业务拆分出联想由郭为领军。柳传志一向“拐大弯”,他对杨元庆讲,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3到5年的过渡。当时,34岁的杨元庆对54岁的柳传志此时和他谈交班的事情,并不感到意外,他觉得这是迟早的事,因为“这样做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好处。”

此后的联想也的确发展得非常迅速。1998年5月6日,当杨元庆将标志着民族计算机骄傲与尊严的联想第100万台PC递给英特尔总裁葛鲁夫的时候,他终于感到了“热血沸腾”,“我真正感到了作为一个联想人的骄傲,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我觉得为了这个奋斗,再辛苦也是非常值得的”。

而杨元庆一直在刷新着英雄记录,越来越大地拉开和追赶者的距离。联想PC自1990年诞生到1998年第100万台下线,用了8年时间,但是,联想PC 第二个100 万台下线仅用了1年零一个月。

1999年10月28日,杨元庆在南京大学演讲。在这所学术气氛十分活跃的学校,各种演讲层出不穷,然而,杨元庆的到来让学生们非常兴奋和期待。

当天,杨元庆演讲的听众是同时在南大演讲的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听众的数倍;所以,到南大逸夫报告厅领略杨元庆风采的人一直挤到门外;所以,杨元庆不仅要拿起话筒讲,而且还要不断提高声音,才能让外面的人听到。

晚7时,杨元庆登上讲台前,主持人还用“联想PC 居亚太第三”作为杨元庆的最高业绩向大家介绍,杨元庆上台后,这个纪录即被刷新了,“据IDC 最新统计,联想PC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已经做到了亚太第一。”这个排名意味着联想PC在亚太地区,击败了包括康柏、IBM、HP 在内的所有世界巨头。“一个星期前,我和我的同事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开香槟庆祝,整个晚上,我一分钟都没睡。”

做到中国第一,联想用了6年,从中国第一做到亚太第一,杨元庆只用了3年时间。

今日的英雄总希望今日永远不要过去,因为“英雄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地的英雄总希望坚守此地,因为“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杨元庆不是这样的英雄,杨元庆期盼着第四季度赶快过完,希望赶快清点一下联想笔记本电脑今年的“收成”,因为他敢保证到(1999年)第四季度,新兴的联想笔记本电脑做到“保二望一” 没有问题。

柳传志的放手

1999年12月3日,联想15年庆典后,柳传志接受记者采访,公开表示:“5年以后,我还会坐在主席台上……但是,作报告的肯定不是我了。”作报告的不是柳传志会是谁?杨元庆与郭为到底谁是柳传志“接班人”?

2000年4月1日,柳传志正式向新闻界宣布,联想一拆为二,成立联想电脑公司和神州数码公司两个子公司。直到此时,大家还觉得柳传志重权在握,所以,当时会出现“谁将是最后的接班人”的问题,柳传志淡然一笑说:“已经无班可接了。”

4月27日下午,柳传志、杨元庆、郭为3人凑在一起,共话“联想拆分”,谈笑风生,仿佛这个话题一点都不沉重,那气氛比联想拆分前,3人在公众场合露面还要显得融洽。我们当时问柳传志,这种方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两个人都接了班”。柳传志摇了摇头。

2000年5月12日下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联想2000年誓师大会,当着联想3000多名骨干员工和新闻界的面,柳传志宣布,“今后所有的业务运作,从战略设计到战术实施,全部由两家子公司总裁负责,集团总裁(柳传志)和集团执委会主要的责任是保证此次业务分拆调整的顺利进行。除此以外,只负责更宏观的业务方向、子公司最高层人事任命和检查监督工作。”直到此时,外界仿佛才真切感觉受了柳传志业已将联想的“接力棒”交到了杨元庆和郭为手中。

联想2000年的这次重组,一次性解决了自1997年高速发展以来所积累下的3个主要矛盾:①既做自有品牌,又代理国际品牌导致的业务冲突;② 郭为和杨元庆问题;③快速向Internet调整问题。

为了集中解决这些矛盾,打通所有关节,使联想能在更高的台阶上更快发展,柳传志选择了放弃对联想的管理权作为代价。在这次调整中,柳传志无疑付出得最多,柳传志交权,使杨元庆和郭为都有了更为宽广的施展舞台。

对于杨元庆来说,从柳传志手中接过的联想品牌其内含虽然只有原来的一半,但自己毕竟掌控了联想这个品牌在自己手中发扬光大的机会;对于郭为来说,虽然今后不再叫联想了,但毕竟分得了联想一半的“兵马”,以这半壁河山,郭为有信心打造一个“不叫联想的联想”。

在柳传志心中,杨元庆、郭为、马雪征、朱立南等和他一样都已经“卖给”了联想,都是联想的创业者,既然这些人都已经跟着他柳传志为联想付出了青春与心血,那么,他柳传志就要想办法对得起他们。柳传志没要求来联想的每一个人都将身家性命卖给联想,他怕负担自己不起这么多责任。

在柳传志心中,杨元庆、郭为都宝贝。“有这样一个人,就能开这样一块业务,没有,就不能开,所以,我把他们看成不可比的资产、比什么都重要。”柳传志绝对不能允许,自己退下来之后,杨元庆和郭为一起合作,出现1+1。

郭为与神州数码

联想分拆一直是柳传志在思考和酝酿的事情,郭为也不记得柳传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和他进行分拆的讨论和谈话的。

讨论将分销代理业务分拆出联想的背景之一是:1997年,成立联想科技,联想在各地的分公司整合进了联想科技。1997年,郭为接手联想科技的时候,联想科技近一半营业额来自各地分公司销售联想PC的业务,联想科技卖联想PC,杨元庆这边在各地发展的代理也在卖联想PC,联想科技打着联想的牌子卖联想PC 占尽优势,杨元庆觉得这样一来很难提高代理商的积极性,觉得这样下去联想PC自己的渠道很难管理,希望郭为这边不要再做联想PC了,郭为同意增大国外PC 品牌的业务量,而这样又变成了联想和联想竞争,左手和右手竞争。遇到这种情况,柳传志与郭为进行了多次长谈。

到1999年,柳传志正式向郭为捅破窗户纸,说要将他分拆出去的时候,郭为也不觉得特别突然,因为这些事情原来都依然差不多讨论清楚了

不过,郭为与联想之间的深厚情感还是让郭为难以割舍:“不叫联想,我就不知道我是谁了。

“联想集团”这四个字是郭为在1989年11月跑下来的;“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的广告词是郭为他们想出来的;1990年,郭为掌管联想各地分公司的时候,AST PC非常好卖,但郭为硬性规定,分公司除了卖联想PC什么PC都不准卖……

郭为一度想在“神州数码”前面加上“联想”两个字,后来,他放弃了,郭为意识到,这样做对杨元庆确实不是很公平,“既然把联想的盘子给了他,让他将联想做大,还给他加个小尾巴,我觉得也不太好。”

实际上,从拉车门向柳传志学起,郭为深得“贸工技”的路数。从1997年接手联想科技伊始,他就没背联想科技做分销代理的包袱,一年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一年在自有品牌商伸出一条腿:1997年,主推联想打印机;1998年,主推联想网络;1999年,主推联想掌上电脑

神州数码上市前,郭为去美国路演,一投资公司不让郭为看准备的好材料进行推荐,他们给了郭为一块黑板,让他在黑板上讲。

投资者问了很多关键性和前景性的问题,郭为不看稿子反而讲得更好,投资人听完很兴奋,一口气买了神州数码很多股票。

2001年6月1日,神州数码首日在香港主板挂牌,以3.75元高开后,升势持续,一度见高4.25元,较招股价3.68元升0.57元,升幅达15%,收报4元,比上市价3.68元高出8.7%。神州数码一共发行了8.45亿股,市场总值相当于联想的十分之一。#p#

程序员的英雄群体

在2000年之前,IT业最耀眼的明星不是柳传志和马云,而是王志东、求伯君、严援朝和朱崇君们。数以十万计的程序员,构成了产业的主体。他们身上的技术情结,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芒。但在商业世界的水土不服,也在他们身上无不应验。尤其是1997年。这一年,基于DOS的中国第一代程序英雄基本上都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1997年之后,也很少再出现新成名的程序员。

1997年,WPS97首发,求伯君穿上中山装讲WPS97的民族特色。那时,他还相信WPS能从Word手中重新夺回字处理市场的第一,他的理由是WPS有2000万用户基础,WPS原来的每一个功能键都是财富。

作为中国第一代程序员和金山软件的创始人,求伯君这位成功开发国内第一套文字处理软件WPS的软件业“教父”一路走来,颇为艰辛。1986年,求伯君辞去河北省徐水县国企的工作,加盟北京四通公司,并于次年调往深圳四通公司。1988年,求伯君加入香港金山公司,在深圳从事软件开发,并于1989年成功开发国内第一套文字处理软件WPS。

1994年,由于香港金山被方正合并,求伯君脱离出来,自己在珠海成立珠海金山电脑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WPS也迎来了它的最强对手———微软旗下的 Word。主动出击迎战的求伯君,生产出一种类似Office套件的产品,叫做盘古组件,包含WPS、电子字典和电子表等产品。然而,盘古组件———这款珠海金山独立自主做出的第一个软件最终兵败麦城。1997年9月,WPS97正式上市,成绩出乎意料的好,推出仅2个多月,销量便达到1.3万套,金山也借此迈过最艰难的时刻。1998年至2003年,先后获得联想等注资的金山软件,重点发力WPS、金山词霸、金山毒霸三大业务,金山软件的发展进入平稳阶段。

还有一个传奇人物是如今已经辞世的王江民。

“38岁开始学习计算机,两三年之内成为中国最出色的反病毒专家之一;45岁只身一人独闯中关村办公司,产品很快占据反病毒市场的80%以 上。”这些事实已经让我们无法忽视王江民对中国软件开发带来的影响力,在业内被尊称为老师的王江民,凭借坚持而开拓出了杀毒软件市场,这也成为中国软件产业所仅有的几个亮点之一。

从他走进中关村开始,他便一直是个富有争议的成功者。他创立的江民公司不是联想、方正这样的大公司,他比起王永民、求伯君、王志东、严援朝这些知名的程序员,成名也较晚。他也从没刻意地包装过自己,更没表述过什么先进的理念。但是,他的产品曾占据中国杀毒市场80%以上的份额,他的杀毒软件曾创中国正版软件销售量之最。

2001年,王江民50岁了,KV3000的核心代码依然还要由他来写。王江民的传奇代表了一个人能力的极限。在2001年之前,从程序开发、市场运作到公司管理,几乎都是王江民一个人在做。这样成本最低、利润最高。

他开创了一个江湖,把一个从无到有的行业变成了用户心中不可或缺的行业。在他之前,杀毒软件是官方的,是他开创了杀毒软件的市场。在他开创市场之后,其中各种血雨腥风不断上演,却不关他的事。

他只是个平凡的人,IT业成为他的最爱和归宿。王江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知识英雄,第一批将知识和经济结合起来的人。

程序员时代的王志东走过一段辉煌之路。1990年6月,王志东进入北大方正公司负责产品二次开发与新产品研制工作。1991年6月,独立研制并 推出国内第一套实用Windows 3.0汉化系统“北大中文窗口系统BDWin 3.0”。1992年4月创办“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随后独立研制并推出全球第一套实用Windows3.1中文平台“中文之星(Chinese Star 1.1)”,次年2月研制成功其海外版与升级版“中文之星1.2”。

随后,王志东创办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主持开发的RichWin是全球第一个跨平台、多内码、高兼容性并全面支持Internet应用的中文系统平台。RichWin曾经取得了国内微机中文平台预装软件市场80%的占有率。

1998年12月,四通利方宣布成功并购位于硅谷的华渊生活资讯网,成立新浪网,王志东出任总裁,1年后兼任CEO。此前,王志东一直是中国程序员的领军人物。此后,王志东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驱。但奔跑的新浪始终背着时代的包袱,复杂的股权和管理层结构, 令王志东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试图改造。“我跟董事会在看法上发生了冲突,也跟董事会某些人出现了利益上的冲突,最后被迫离开。”2001年6月,王志东被解除新浪网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职务。#p#

电商@1999

8848,电子商务,王峻涛(老榕),这些具有标签性的名字注定会铭刻在所有人的记忆力。

1999年,中国电子商务史上充满机遇性的关键一年。从这一年开始,电子商务真正脱离了高姿态的学院派应用,正式步入实质性的商业阶段。

1999年年初,数字化的布道者尼葛洛庞帝来到了中国,不失时机地指出了席卷全球的电子商务浪潮:“我预计到2000年,电子商务市场是个1万亿美元的市场,这个数目比人们估计数目多5倍。”此时,在中国互联网肥沃的土地上,这一领域刚刚开垦。

1999年1月4日,理想主义者王峻涛扔下福建的生意不管,一个人拎着笔记本从福州来到中关村,开始了8848的创业。5月18日,中国第一家在线销售软件图书的B2C网站在他的一手操办下正式上线,创始人为这个新生儿取了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名字——8848。以珠穆朗玛这座山峰的高度取名,显示了老榕试图在电子商务领域一霸天下的雄心。这是中国电子商务梦开始的地方。

9月,8848精心策划了一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12名选手被封闭进一间几乎空空如也的房间72小时,只通过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和外界联系。但令人失望的是,12名选手通过网络只买到了永和豆浆。不过,在这场轰动大江南北的商业秀中,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了网络购物,也让很多人记住了“8848”。

这一年春天,马云在杭州城郊湖畔花园建立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在一间用报纸糊墙的简陋房子里,马云对全体员工开始了一番创业演讲:“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生存80年的公司;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第三,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把目光瞄准电子商务领域的还有邵亦波,他和来自哈佛的校友创办了易趣网,这也是中国第一个C2C电子商务网站;6月,四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旅游迷——沈南鹏、梁建章、季琦、范敏创办了提供网上机票和酒店预定服务的携程网;11月,在图书出版行业摸爬滚打了10年的李国庆和他的妻子俞渝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网上书店——当当网。

8848的示范效应让很多创业者虎视眈眈,觊觎这块新鲜的蛋糕。1999年底,国内诞生了370多家从事B2C的网络公司,到2000年,就变成了700家。8848成为电子商务的标杆,而王峻涛也是“中国电子商务教父”、“中国电子商务第一人”等诸多光环缠身。

千禧年前后,更多的热钱涌入电子商务:2000年5月,由联想和金山共同投资组建的卓越网正式成立;12月,软银投资2000万美元与阿里巴巴结盟。

电子商务是个需要激情的产业,同时,更需要理性,在这一年,激情大于理性的后果开始显现。急速膨胀的互联网企业体会到了什么是冰火两重天——你可能在明天醒来发现自己坐在财富的巅峰,也可能今夜睡去就永远被市场抛弃。这也许就是资本的力量,或者从更本质上说是互联网的力量。

2000年下半年,打算进行全球扩张的阿里巴巴遇到了其发展过程中最艰难的时期之一,马云决定收缩,“回到中国”,他说:“我熬也要熬过这个冬天,我爬也要爬过去,跪着也要活下来”。

同时,8848赴美上市一波三折,转型之风裹挟企业人士变动之雨,这个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中国电子商务代言人角色的企业,在二十世纪的这个冬天,给互联网世界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2005年百度上市,创造了一个造富神话#p#

2002-2006:中国.com

“百度上市当日,开盘是27美元,收盘175美元,创造了纳斯达克218年最高的记录。有人问我为什么?我的回答是:因为这是属于中国的互联网,是中国互联网开创的黄金年代。” 这是2006年3月18日,李彦宏在出席电脑报主办的“2005-2006年中国IT品牌风云榜”上的铿锵发言。

这不仅是百度开创的黄金年代,更是属于中国.COM的黄金年代。以2002年中国互联网摆脱网络寒冬为节点,2002-2006年,中国人正式步入了信息高速公路时代。

网络游戏、搜索、虚拟物品、Web 2.0和电子商务,无论是新概念还是新的收入模式,都在这个阶段脱颖而出。财富的神话,首富的光环,在这个阶段成为现实。中国互联网的荣耀和功利,也开始登峰造极。同样,在这5年里,电脑报主办的“it风云榜”不仅全面关注博客、游戏、搜索、电子商务、即时通讯、SP等全新模式,也留下了陈天桥、方兴东、丁磊、张朝阳、史玉柱、马化腾等一个个英雄名字。

首富来去匆匆

 

[[77887]]

去纳斯达克上市,一度成为中国概念股的共同追求

2002年1月2日,对中国互联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纳斯达克停牌四个月的网易在这一天恢复交易,复牌当天,股票升幅就达到一倍。

此前,以纳斯达克指数急剧下挫为标志带来的互联网寒冬,已经整整持续了一两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概念股利润急剧下滑,网易最惨,连续9个月跌破1美元,最终在2001年7月19日被停牌。彼时,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高呼“要经济还是要泡沫”,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中国互联网能否有重生奇迹?

奇迹真的发生了。在中国,短信和游戏的风靡拯救了三大门户。2002年7月,三大门户相继宣布实现盈利,纳斯达克全线飘红。而在纳斯达克,美国资本市场奇迹般的复苏。中国网络企业开始把目光从“注意力”转向“赢利”,引发了一场模式变换潮流。

追溯历史不难发现,互联网寒冬同时教会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生存之道,也给2002年以后的中国互联网一个巨大的机会——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实现了与中国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市场的嫁接,并因此完善了自身的“造血”机制,那就是成为SP服务提供商。

这一年,网易暂时放弃了新闻,主攻短信和网络游戏。复牌8个月后,这家公司变成了暴利企业,比64美分的历史低点足足攀升了108倍。网易的经营也出现了大幅的提升,一度突破70美元大关。丁磊当年被“胡润榜”和“福布斯榜”评选为双料的中国首富。

2004年,丁磊以70亿元身价连夺“富豪榜”状元,此后,丁磊绝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直到几年后,丁磊出现在了《电脑报》的IT风云榜上——彼时,我们对他的问题是:首富来去匆匆,你会如何看待、使用财富?

当时,他微微一笑,几年后,丁磊选择了他的财富使用之道——养猪。

首富来去匆匆。接班丁磊出现在中国富豪榜首位的是陈天桥。2005年,陈天桥的身价达到了惊人的150亿。

而在3年前,陈天桥还对本报记者说:“我挣到1个亿就不做了。”那时,陈天桥的公司刚刚做到1000万。在2002年的那些深夜里,睡梦中的陈天桥常被急促的电话铃惊醒,他从床上坐起,浑身冒出一层冷汗,心脏“怦怦怦”地跳个不停。正如他最担心的,电话来自自己的盛大公司,内容是:黑客袭击,用户资料被盗!

用陈天桥的话来说,是在2001年之前,盛大每天都可能死去;在2002年,盛大每个月都可能死去;在2003年,盛大每个季度都可能死去。当然,他更不可能想到,仅仅两年之后,他就成了中国首富。

让陈天桥成为首富的是《传奇》。在走过虚拟社区、互动娱乐等等摸索之后,陈天桥选择了《传奇》。《传奇》给盛大带来的财富不可估量,2004年盛大网络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仅仅六个月股价就从11美元飙升至42美元。

对于中国网络来说,这是创造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的时代。丁磊、陈天桥之后,马化腾、李彦宏等相继问鼎中国首富。对于这些首富而言,财富,或许真的只是一个数字。#p#

疯狂上市时代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单位(亿元)

 

IT风云15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2004-2006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2002年-2006年,这是一个疯狂的上市时代。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是:走进纳斯达克。

盛大股票在纳斯达克狂飙之际,一位美国投资商还在百度的第三次融资上对李彦宏大喊大叫:“6美元,你简直是疯了。”李彦宏出价是每股6美元多一点。投资商抱怨,李彦宏太“贪心”了。当然,这位投资商,想不到几年之后百度会成为中国网络第一股。

李彦宏曾说,自己的命很硬。言下之意,他总能逢凶化吉。事实上,相比网易、盛大、征途等企业,百度11年的发展历程的确是一条坦途。它幸运地避开了互联网泡沫的冲击,又没有出现任何现金流转上的压力,“更懂中文”更是成为百度战胜谷歌的“杀手锏”。而竞价排名,在遭受道德争议的同时,给李彦宏带来了庞大的真金白银的收入。

因此更多的投资者,相比上述抱怨的投资者更有眼光。在2005年7月底的美国路演中,早晨的时候有94位基金经理,中午的午餐会则创了记录,增加到140 位,原定的宴会厅座位不够了,有些管理数十亿美金的基金经理只好靠墙坐着,饿着肚子听李彦宏演讲。而在此前的英国的路演中,一些投资者甚至取消了暑期度假来参加百度的路演。

显然,百度的故事眼下比度假有吸引力———百度已经在中国大陆战胜谷歌,成为世界流量第六大的互联网网站,营业收入迅速增长的速度也惊人,2005年首季收入4260万元人民币(约520万美元),比2004年同期1720万元人民币(约208万美元)增长147%。“百度是一家在中国本土成长的并能切实创造出强大搜索引擎产品的公司。”

2005年8月5日,就在百度上市首日,百度股价飙升到150多美元,引起了一场自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以来从未出现过的轰动,有人形容“李彦宏扇了扇百度的翅膀,就在纳斯达克掀起一场风暴”。兴奋从纳斯达克上空飘洋而过,感染了大洋此岸聚集在电视屏幕前的百度员工——这意味着,追随者一夜之间多出若干名亿万富翁、千万富翁和百万富翁。

和李彦宏一道为业界疯狂的马化腾。2003年,马化腾年第一次进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九十九名,宣布QQ同时在线人数达到492万时,这个互联网业开始为即时通讯沸腾。1年后的6月16日,腾讯在香港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700,开盘价仅3.3港元,当然谁也不会想到几年后腾讯会涨到230港元,更不会想到会形成如今疯狂的腾讯帝国。

那些影响中国的“革命”

对马云来说,财富似乎比丁磊、陈天桥们晚了一些。百度上市后的同年9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应邀到杭州,到马云主办的互联网世界的《西湖论剑》演讲,不收费。克林顿说:“互联网是马云们的乐园。”

2005年9月,阿里巴巴成功收购雅虎中国,这成为2005年最受关注的互联网大事之一。在雅虎掌门人杨致远和马云看来,新的商业模式是搜索加电子商务,目标客户就是阿里巴巴多年积累的中小客户们。

2003年5月,马云投资4.5亿元成立了淘宝。那一年,由于非典的发生,定位B2C模式的卓越网在2003年3月的销售额达到1200万元,而B2B模式中,马云也称阿里巴巴成交量与商家注册量均都大涨。

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电商的代名词。它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其神奇性完全可以媲美《天方夜谭》:中国超过90%的C2C市场是阿里的,超过40%的 B2B市场是阿里的,超过半数的B2C市场还是阿里的……而2005年收购雅虎中国时的10亿美元,如今已变成了140亿美元。

实际上,相比李彦宏、丁磊、陈天桥、张朝阳等人,马云的创业更难。 “创业最关键的是商业模式”,这一点最具挑战性。丁磊、李彦宏等人,走的都是一条较为稳妥的他人之路,而马云创办阿里巴巴,创造的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因为李彦宏不需要证明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是否成功,他创业时雅虎已经成功,而雅虎一开始就是做搜索引擎。既然搜索引擎在国外能生存,在国内肯定能活下来,只要再打造一个中国人喜欢的界面。

这还是一个商业模式革命层出不穷的年代。网络游戏、搜索、虚拟物品、Web 2.0和电子商务,无论是新概念还是新的强大的收入模式,都在这个阶段脱颖而出。

2002年,方兴东建立博客网,引发博客风暴。2005年,博客网拿到千万风险投资美金,放出半年超越新浪、一年上市的豪言。虽然如今博客已经没落,方兴东的豪言也成了白日做梦,但对于中国互联网乃至中国社会来说,谁也无法忽视博客的推动作用。

2004年开始,代表未来商业模式的VC一窝蜂涌向的,是免费无线互联网网站。那一年,聚积在中国互联网上空的风险资本据说多达20亿美元。2006年7月,3G门户网获得了一笔上亿元的风险投资,这也是迄今中国无线互联网里最大的一笔投资。

而马化腾故事让门户网站终于明白,不能再错过即时通讯软件的这次浪潮了。网易最先开始发力,在北京推出了新版的即时通讯软件网易泡泡2004;然后是新浪花3600万美元收购已有巨大用户群的UC;2004年初,搜狐也推出即时通讯软件“搜Q”奋力一搏。一时之间,即时通讯与搜索引擎一起,成了最热门的互联网领域。以至于在即时通讯软件上做一些插件的增值服务公司也层出不断。

种种商业模式背后,是中国互联网网民在2006年达1.32亿,位居全球第二的巨大市场。以游戏为例,2004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收入为24.7亿元,注册用户数达到2052.2万人,上下游产业带来的间接收入,多达270亿元。

创造一个个财富神话的网络巨头开始新的布局。从2004年开始,陈天桥开始逐步进行网络迪斯尼的战略布局。盛大先后投资上海浩方在线,收购杭州边锋、起点中文网、韩国Actoz公司控股权,逐步开始网络迪斯尼的战略布局。同年9月,腾讯跃居中国第一大休闲游戏门户。到了2005年,腾讯注册用户过亿,一个 QQ号可以卖到26万元人民币。借助庞大的QQ用户群,腾讯开始竞争门户三甲的席位,并且对网游、音乐、电子商务、搜索饶有兴趣。

两年后的2006年4月,史玉柱——这一商业传奇怪人携《征途》而来,高举 “脑白金”式的营销策略,《征途》在线人数一举突破40万人次大关。

另一位业界焦点人物也不甘寂寞,有“流氓软件之父”称号的周鸿祎在2005年9月成立了奇虎网,高调向流氓软件和杀毒软件宣战——至此,对于狂飙猛进的中国互联网来说,由此进入新的时代。

2007-2012:苹果及其中国门徒

 

[[77888]]

史蒂夫乔布斯

2010年开始,电脑报出品的中国IT品牌调查报告,第一页不再是笔记本、整机、硬件等传统IT行业调查。而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调查报告。

这一切源于一个名字:苹果。从2007年开始,苹果凭借两款叫做iphone和ipad的产品,不但改变了手机行业格局,还兴起了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2007-2012的5年,是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引领了智能手机的革命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他们是时代的缔造者、领域的弄潮儿、行业的领跑者。于是在他们的身后,我们可以看到:有一群老牌巨头在挣扎转型,还有一群狂热的粉丝在追随。

创造时代的苹果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6日开始,美国苹果公司创办者乔布斯再也无法享受明媚的加州阳光。这个传奇而富争议的硅谷之子,在和胰腺癌抗争了8年后终于停止了思考。

在Twitter上,乔布斯的死讯以每秒约1万条传播,相当于本·拉丹死时的两倍;在美国,人们涌向加州帕洛阿尔托市的乔布斯住所,用鲜花、涂鸦和咬掉一口的苹果祭奠乔布斯;在欧洲、日本和中国,年轻人成为哀伤的主角,他们举着显示乔布斯遗像的iPad走上街头;就连宿敌微软和Google,也历史性地降下半旗和推迟新品发布来向这个最让人头疼的对手致敬。

当2007年6月29日乔布斯饱受胰腺癌的折磨,向全世界用手指在iPhone屏幕上惊艳地划开时,成了世界IT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个仿佛能变魔法的小方块上,他革新了人们对手机的概念。

在iPhone手机出现之前,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已经因为iMac和iPod两款产品近乎完美的设计和体验而蛮声海内外。在iPhone手机上,乔布斯继续了对极致完美的追求。大屏幕、全触控以及酷劲十足的设计,iPhone手机颠覆性的创新开始颠覆了世界。

2010年,苹果iPhone4手机的出现,将全球对iPhone手机的追捧推向高潮。今天,苹果iPhone手机累计总销量早已突破了1亿。更让人吃惊的是,iPhone手机的销量势头依然强劲,据最新数据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iPhone销量增长了88%,达到了3510万台。

iPhone手机之外,乔布斯还带给世人另外一款颠覆性产品,那就是从发布之日起风靡至今,并开创了平板电脑时代的iPad。2010年1月27日,首款 iPad的横空出世,为全球的苹果热再添上了一把干柴,经过2011年iPad2以及今年3月最新发布的The new iPad产品,截止今年一季度,iPad产品累计销量达到6700万台。而苹果公司花费了24年时间才卖出同样数量的Mac电脑。和iPhone手机一样,iPad的销售势头也依旧不减,根据苹果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2年第一季度里iPad就卖出去了1180万台,同比增长151%。

2011年8月11日,以当天收盘价计算,苹果公司市值达到3370亿美元,超过埃克森美孚公司的3310亿美元,正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然而, 15年前的苹果还只是一家支离破碎的公司。苹果能够在短短15年时间里完成超级大变身,与乔布斯本人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有了乔布斯,才有了颠覆性的产品 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与此同时,乔布斯还对苹果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创新。

今天苹果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个:一是依靠销售硬件产品来获得一次性的高额利润;二是依靠销售App Store中的音乐和应用程序来获得重复性的持续利润。在iPhone手机推出的第二年,2008年苹果就推出了App Store,乔布斯此举完全模仿此前“iPod+iTune”的思路,打造“iPhone+App Store”的组合,组成l了完整的生态链。难怪今天有人评价苹果公司:凭借卓越的硬件产品来提升应用程序的价值,建立完整的生态链,这是苹果的高明所在,也是苹果能够成功的核心竞争力。

苹果欢笑旧人哭

硅谷的残酷或许就在于竞争座次的瞬息即变。1998年,当乔布斯重掌苹果公司大权时,比尔·盖茨透过《名利场》说:“明知赢不了,他为什么还要那样做?” 那一年,微软的股价为29美元左右,苹果则仅为7.25美元。如今形势大变,苹果股价35倍于当年的数字,微软却比12年前还下跌了20%。

人们已经很少把微软和苹果直接比作竞争对手了,谷歌才是乔布斯口中时时提到的人。

2007年,iPhone热销之后,谷歌随即发布Android平台,此后发布手机Nexus One; 2008年9月,谷歌发布浏览器Chrome以对抗微软的IE和苹果的Safari;2009年又发布Chrome操作系统,试图瓜分微软Windows 市场。2010年5月,Google宣布与美国最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合作开发平板电脑,以对抗iPad。

几大IT巨头争抢的内容都指向了三个大类:软件,硬件和内容。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越来越受到用户宠爱。相应地,与移动设备相关的操作系统的竞争也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苹果和谷歌以绝对优势成为该领域的两大巨头,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都分别拥有自己的拥趸,围绕这两大系统,用户被清晰地划分为两个阵营。而两大阵营对各自喜爱的操作系统孰是孰非的纷争也不绝于耳。用户的参战,让两大公司之间的战斗又平添了几分看点,也因此显得更加胜负难判。

苹果和谷歌的一路高歌猛进,伴随的是诺基亚、黑莓、摩托罗拉等老牌IT巨头的没落。苹果在全球舞台上接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是台下上述这些巨头的泪水和挣扎。这些传统IT巨头,因缺乏颠覆性的创新,要么如诺基亚深陷黑暗中,要么如摩托罗拉干脆把移动事业部卖给了谷歌,以期获得一席生存之地。

乔布斯的“中国门徒”

一直以来,乔布斯和中国的距离既远又近——他终其一生都没有来过这里,但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苹果公司全球最大的消费地和代工厂,乔布斯更成为中国最具魅力的商业偶像之一。

“雷布斯”雷军、“中国乔布斯”黄章、最著名“果粉”陈昊芝等等。或许,中国聚集了全球全球最多的——“苹果门徒”。

2011年8月15日,小米发布会上,有米粉高呼“雷布斯”——小米创始人雷军一身乔布斯式的牛仔裤黑T恤、无线麦克风,就连PPT、神态动作都和乔布斯一模一样。或许,对小米创始人雷军而言,很享受这种向偶像致敬式的模仿秀。他42岁了,在软件、投资行业已取得相当的成就,但仍认为没有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人。

雷军之前,黄章已成了著名的“苹果门徒”。2007年,黄章拿到了他的第一款iPhone手机,随后黄章就做了一个决定:生产一款像iPhone一样的中国智能手机。而在此之前,黄章和他掌管的魅族品牌是以生产魅族MP3播放器被国人熟悉。

最终面世的魅族M8几乎就是另外一个翻版的iPhone3G手机,于是魅族手机的粉丝们也像苹果迷们自称“果粉”那样,为自己的群体取名“煤油”或叫着“魅友。”而黄章本人也被大家冠以“中国乔布斯”的名号。

相比之下,更多的“门徒”则相对低调。陈昊芝在乔布斯逝世后,第一时间订购了100本《乔布斯传》,分发给触控科技的每一个人。陈是触控科技有限公司CEO,他为人所熟知是因为开发了一款风靡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游戏——《捕鱼达人》。

很难清楚,像陈昊芝一样的“门徒”在中国有多少,但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通常被叫做苹果应用开发程序员。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2007年 iPhone推出后,一个开放、共享的软件开发平台已经为数十万人提供了新岗位,并且造就了一批批APP创业者新贵。人们则预计,下一个马云或者李彦宏,必然会从中产生。

2012-2016:猜想未来创业家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而社交网络的兴起则让Facebook的IPO创下科技类公司的新纪录。在过去的15年里,电脑报IT品牌风云榜,伴随着哪些传奇人物、传奇故事一道走过成长。那么在下一个五年里,新的苹果和Facebook会诞生在哪些领域?谁又将成为下一个乔布斯和扎克伯格?谁有可能成为未来电脑报IT品牌风云榜评选的主角?#p#

下一个金矿:消费领域的云计算

Amazon、IBM和Google带来了云计算的概念,也让企业享受到更廉价、更优质的IT服务。然而在消费领域,云计算的落地却一直困扰着创业者。不过,Dropbox让云存储走入普通消费者,Evernote则让云笔记成为许多白领不可或缺的工具。与To B领域被巨头垄断不同的是,在To C领域,尽管微软、苹果、和Google先后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产品,但创业公司仍能扮演重要角色。

如今,云办公、云安全、云游戏等概念已为消费者熟知,一些新的“云”概念也不断提出,但如何让这些概念真正走入消费者的工作与生活中,而不再仅仅是“飘在天上”,则是未来五年值得IT创业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4G应用

3G不仅带来了更快速的移动上网体验,也促进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不过越来越智能的手机和越来越复杂的应用也对网速和网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4G的技术已日益成熟,支持4G的终端也已崭露头角。在接下来的五年中,4G必将逐步普及,更快、更稳定的移动网络将带来全新的终端与应用,移动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及应用开发商也都将迎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颠覆者

尽管社交网络与移动互联网已被热炒多年,但在这些领域的创新仍层出不穷。去年LBS与SoLoMo成为焦点,Foursquere让签到信息遍布各社交网站,微信和陌陌也为中国网民津津乐道。到了今年,图片分享又成为潮流,Pinterest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Instagram被Facebook高价收购,国内的美丽说和蘑菇姐也让“社会化电商”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互联网是一个不断被颠覆的领域,在接下来的五年里,Google和Facebook等曾经的“颠覆者”或许也将面临被颠覆的命运,而新的“巨头”很有可能就诞生在这些新的细分市场中。

智能世界

Siri的出现不仅让语音控制成为热门技术,也让智能交互备受关注。从智能电视、智能汽车到智能家庭、智能城市,与“智能”有关的概念越来越多,计算机对人类的理解也日益深入。未来五年里,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智能化的程度必将进一步提升,机器有望代替人类完成更多的工作;在打造智能世界的过程中,无数的机遇正等待着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去发掘。#p#

谁将成为下一个扎克伯格?

Dropbox创始人德鲁·休斯顿(Drew Houston)

 

[[77889]]

随着Dropbox的日益流行,联合创始人兼CEO休斯顿被冠以“第二个扎克伯格”称号,这不仅是因为他不到30岁的便成为硅谷明星和亿万富翁,还因为他与扎克伯格一样,也有一个华裔女友。

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期间,休斯顿经常因为忘带U盘而遭遇各种麻烦,于是他便希望开发一款能在不同设备间轻松传输文件的“网盘”应用。毕业后,休斯顿在几家硅谷创业公司积累了不少经验,随后在2007年和费尔多西(Arash Ferdowsi)一同创办了云存储公司Dropbox。2008年,Dropbox正式上线,它能让用户快速备份资料,并在不同设备之间同步文件;在客户端的帮助下,用户同步文件就像在本地操作一样,无需再使用浏览器上传或下载。

尽管微软、谷歌等巨头随后都推出了云存储应用,创业公司的同类应用也不断涌现,但Dropbox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据报道,Dropbox的用户数量在去年10月已超过5000万;在最新一轮融资中,Dropbox的估值超过40么美元,休斯顿的身价则达到约6亿美元。

近日,Dropbox先后与HTC、三星等厂商达成协议,后者的手机中都将预装Dropbox;Dropbox还整合了Facebook账户,计划逐步打造社交化的云服务。在一次专访中,休斯顿表示希望让Dropbox也能像Facebook那样“无处不在。”

Square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

 

[[77890]]

尽管Twitter常被人们拿来与Facebook并称,但在资本市场上,Twitter的估值却远低于Facebook,几位创始人的身价也与扎克伯格相去甚远。多西似乎并不甘于这种状况,他在2009年又创办了一家名为Square的移动支付公司。如今,这家公司的估值已达到40亿美元。他本人的身价据估算也达到6.5亿美元。

现年32岁的多西早年曾在辗转于多家IT企业。2006年,他和同事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及斯通(Biz Stone)一起创办了Twitter,并一度担任CEO,将其打造为风靡全球的社交媒体。不过由于创始人间分歧,多西在2008年底辞去了CEO,离开了Twitter。

随后多西转向移动互联网领域,创办了Square,并推出移动读卡器,用户将它插到智能手机上后就可以实现远程刷卡消费。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Square因其带来的方便性与安全性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同时,多西本人的声望也帮助Square吸引了媒体和投资人的关注。

2011年,Twitter发展受挫,多西重返管理层,担任董事会执行主席,身兼两家公司的高管职位。这段传奇的经历也让他被誉为“下一个乔布斯”。不过,梦想着成为“纽约市长”的多西并没有停止他的创业之路,下一步,他希望将数字化带向医疗领域:“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健康更珍贵了。”

Spotify创始人丹尼尔·埃克(Daniel Ek)

 

[[77891]]

曾几何时,P2P几乎与盗版画上等号,令音乐、电影、软件的版权方头痛不已,在一些西方国家甚至受到法律上的限制。不过,Spotify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这款基于P2P的音乐试听软件不仅没有遭到版权方的抵制,反而得到了多家唱片公司的授权。瑞典人埃克正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

早在1997年,14岁的埃克就创办了一个网站设计公司。之后他又创办过广告公司Advertigo,并曾在著名女性娱乐社区Stardoll担任 CTO。2006年,埃克意识到用户对一个合法的音乐下载渠道有着迫切的需求,便创办了Spotify,并邀请著名BT客户端uTorrent的创始人 Strigeus加入开发团队。

如今Spotify已覆盖16个国家,拥有1700万首歌曲,付费用户达到300万,并仍在快速增长中。在最新一轮融资中,Spotify估值达到40亿美元,埃克的身价也超过了3亿美元。前不久,Spotify开放了API。埃克希望让Spotify由一款软件转变为一个音乐平台,甚至以音乐为核心的 “操作系统”,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加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试听体验。

Pinterest创始人本·希伯尔曼(Ben Silbermann)

 

[[77892]]

过去半年里,最火的创业公司非Pinterest莫属。这家以独特的“瀑布流”布局而著称的图片分享社区上线仅两年便拥有了超过1000万的活跃用户,在刚刚完成的新一轮融资中估值达到了15亿美元。

现在担任CEO的联合创始人希伯尔曼毕业于耶鲁大学,曾在Google任职。2009年底创办Pinterest时,文字社区仍是主流,图片社区则不被业界看好。2010年初,Pinterst正式上线,希伯尔曼一度想把这家公司卖给一个出版商,没想到吃到了闭门羹。于是他决心坚持下去,甚至“把自己的电话发给了网站的前5000个用户”,终于,在上线9个月后,Pinterest迎来了第10000名用户。

2011年下半年,图片社区的热潮突然来临,Pinterest不仅用户数暴增,也受到全球各地的科技与财经媒体的关注。前不久,Pinterest更是超越了Google+和Linkedin,成为仅次于Facebook和Twitter的全球第三大社交网站。

【编辑推荐】

  1. ​细数11个为Facebook保驾护航的IT技术​
  2. ​IBM PureSystems:IT 应用程序开发、部署和管理领域的变革者​
  3. ​IT已经不再重要?No No,不过是到了ET时代​
责任编辑:Yeva 来源: 电脑报
相关推荐

2012-06-02 01:01:33

IT风云程序员IT人员

2009-01-07 17:48:41

三十年图说那些人

2012-04-19 11:25:28

大数据SQLServer20微软

2015-09-23 16:13:57

2009-01-07 14:32:09

2014-09-25 10:36:33

2011-08-12 09:39:14

Office 15

2014-06-06 16:08:17

初志科技

2011-09-19 15:40:35

2020-07-29 08:14:59

云计算云迁移IT

2011-12-07 16:32:01

软件专利

2012-05-01 08:06:49

手机

2011-05-19 16:47:50

软件测试

2017-05-15 21:50:54

Linux引号

2024-02-04 17:03:30

2023-10-26 15:10:16

AIGC编程

2017-03-08 08:53:44

Git命令 GitHub

2021-03-18 16:05:20

SSD存储故障

2015-09-14 09:28:47

2015-08-20 09:17:36

Java线程池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