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喊云,人人都做云。但国内外对云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对欧美国家来讲,云计算意味着一种商业动机,他们大多考虑的是IT部门如何更好的服务、各部门间如何共同创新。而国内很特别,企业大多追求跳跃式发展,在业务上总是希望有一些大动作、概念很超前。比如说国内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涉云,但浮在表面;政府也在大面积兴建软件园区、科技园区等,这些情形在国外比较少见。
举例来说,美国某航空业的IT服务外包提供商,他们的业务做得很大,但所有的应用管理人员只有5个运维人员。试想在国内,员工人数可能是数量级的差别。同样的事情,差异在哪?
很简单,背后的几个重要因素都与云计算有关,如集中化、标准化。现在象硬件、软件、中间件,应用这些都需要牵扯到标准化,而IT的标准化前提是业务标准化,业务流程、业务应用、数据如果没有一个标准,基本可以说是做不动的。
延伸来看,业务部门的标准化对管理模式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比如说中国电信,它的一个省和另外一个省的业务都可能有所不同,管理模式也是会有一些差异,要进行标准化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过,一旦实行标准化,这些东西很快可以做成模板,加上各种各样自动化的技术,然后把基础设施虚拟化,多个应用、多套系统去共享这些物理的计算资源,效率自然提升,运维成本也随之大幅降低。而云计算,在理论上实现这些并非难事。
此外,在业务创新上,国外也有一些思路值得借鉴:
大家都知道,过去坐飞机之前,都是自己打印纸质的机票后再到服务人员那换取。如今,在欧美60%以上的人都是用iphone上的一个电子票或者二维码,收到以后做所有的流程。这,就是一种新的服务交付模式。
再比如说银行渠道。在美国,贷款很大的群体是大学生,因为美国大学生18岁以后父母都不管了,自己挣钱打工消费。大学自己贷款上学很常见,故美国的银行就直接把自己的店开到Facebook,方便大家在这里购买它的贷款服务,然后利用同学朋友间的口口相传,使银行有了一个全新的服务交付方式,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柜台模式。
当然,上述两个例子不仅仅只是一个新的渠道,它往往意味这你业务模式的变迁。更进一步讲,如果借助安卓智能终端交付、同时利用社交商务,内容交付方式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大量的数据将帮助商家更深入的分析用户在哪里、怎么消费、朋友圈子如何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如广告投放模式也将因此改变。
归根结底,云就是这样一种形态,通过云的IasS、PaaS层面,效应上去,成本也随之适度下调,这对于商业改革和创新来说,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