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5与本地App孰优孰劣?

开发 前端
移动应用程序(App)和HTML5都是目前最火的技术,二者之间也有不少重叠之处。在移动设备浏览器里运行的HTML5的Web页面,也可以重新打包成不同平台上运行的App。

大量新生移动设备的兴起,改变了当今互联网的格局。在技术的发展上,HTML5会取代App应用吗?或者说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取代呢?在HTML5规范中,已经加入了相机、磁力罗盘、GPS信息的支持。很多新兴浏览器也已经开始支持这些新特性。能否用一个统一的HTML5来替代Android和iOS并行开发的双重成本呢?以下译自Michael Mahemoff的一篇文章,详细分析了HTML5和本地App的优缺点。

以下为文章原文:

移动应用程序(App)和HTML5都是目前最火的技术,二者之间也有不少重叠之处。在移动设备浏览器里运行的HTML5的Web页面,也可以重新打包成不同平台上运行的App。目前很多浏览器都有很好的跨平台支持性能,HTML5的Web方案,对开发者来说更为方便。完成一次开发,即可多平台使用。但这确实可行吗?目前,仍有许多原因,使开发者选择了App开发。 很明显,很多人已经在这么做了。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两种方案的优劣。

1、功能丰富

正方:App里可以开发出更丰富的功能。我们把移动功能分成两类。程序本身和程序与系统的结合。比如在Android里,加入Widget图标或者通知提醒之类的。App对这两者都没问题。不用多说,这是肯定的。

反方:虽然APP发展迅猛,但Web也正在迎头跟进。确实很多原生App实现的功能是HTML5望尘莫及的。不管你的Web做的再好,如果停留在一个没有摄像头支持的沙盒中,还是无法满足一些功能。幸运的是,现在没有这样的沙盒限制了。如果你需要你的Web来照相,可以做一个负责照像的App,再把你的Web打包进这个应用里面。开源的 PhoneGap 框架就是这么做的。

但这种混合开发的问题在于,增加了项目的复杂性,而且不象传统Web那样可以直接在浏览器里运行。这个问题短时间内恐怕还无法解决。不过好在现在网络标准在不断的高速扩充,先进的浏览器也在一直跟进。Android 3.1已经支持Camera了。iOS浏览器也开始支持WebSocket和设备方向检测了。

总得来说,移动设备在发展,而Web也同样在快速变化。而目前也有5家主要浏览器开发商在改进现有标准,丰富新的功能。所以原生App在快速前进,同时,Web也在缩小差距。

2、运行效率

正方:原生APP速度更快。原生APP没有瓶颈,而且可以直接调用GPU加速、使用多线程。

反方:现如今Web的速度已经很快,而且多数应用不需要这么快的速度。

这种说法有点落伍了。Chrome发布之时带来的Javascript V8,给Web访问速度带来质的飞跃。而现在,计算速度变得更快了。

图片处理引擎已经使用Web来加速。现在硬件加速也已经开始。让我们看看用上硬件加速的Canvas的效果

如果要开发3D游戏,或许速度还不够,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新闻、邮件、时间管理、社交网络,这些用Web就已经足够。另外,越来越多的框架结合WebGL,可以发挥OpenGL的优势了。

3、开发感受

正方:原生APP易于开发。原生APP使用强壮的程序语言(Java, Objective C, C++),适合编写复杂的程序,API丰富,在桌面环境可以方便的用模拟器进行测试。而Web程序的Runtime和乱七八糟的各路浏览器让人头疼不已。

反方:一般来说WEB更简单一些,特别是需要兼容不同设备的时候。WEB最初的功能只限于文档展示,而不是程序应用。更何况Web不只是静止的,HTML5,CSS3都给开发者极大帮助。虽然你喜欢C++,Java, Javascript,但是现在没人能否认Javascript也和前者站在同一擂台上。

浏览器/Runtime的互不兼容(碎片化),APP也存在同样的情况。用Java写了Android App,然后又要面对iOS的Objective C。此外还有WebOS, BlackBerry,Windows Mobile等。如果能写一个程序,马上能在所有平台上运行,这该多么方便啊。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要是想让程序在每个平台都能正常的运行,就要做不少调试和妥协。这对很多原生APP也是一样的。

所谓的Web碎片化,一直都是如此。但好消息是现在已经有很多不错的解决办法。比如 Modernizr 库就可以帮你兼容一大批主流设备,不管是哪种系统平台。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看看2011年的Google IO演示

4、用户体验

正方:原生APP更契合原有平台。操作感受的定义之一,就是用户希望在你的程序里,用与系统连贯统一的方式来操作。不同的平台,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你不能期望用一套统一的HTML***pp去满足所有用户。

此外,整个平台的操作感受都由用平台自有的软件库协调。直接调用平台工具包就能直接免费获得完整支持。

反方:Web有自己的传统,但如果你想开发带有原有平台那种感觉的Web,同样可以做出来。前面已经讲过,WEB开发的方式,是先做一个大体适合所有平台的版本,然后再针对不同平台不断改进。当这些改进主要是针对功能时,你可以选择几个你最关心的平台做优化。类似于浏览器检测。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技术论坛里的程序员们,抱怨有太多的浏览器版本要测试。不过如果你优先关注两三种主流平台,是值得为它们多花点时间做优化的。

Web本来就有自己的操作感受。我们也可以说,不同的默认浏览器以及运行环境造就了独特的"Web感受"。从更广的角度看,这本身就是一种用户公认的方式。此外,还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并不遵循移动设备的原生操作习惯,但却成功了。想想你最喜欢的手机游戏的界面?很多更传统的App也是一样,比如Twitter的客户端。

5、传播途径

正方:原生App更容易接触客户。像Google Play和Apple Store这样的App商店这几年势不可挡,推动了整个移动行业的发展。每个程序员都能在市场里发布自己的应用。用户都挤在市场里浏览、搜索、接受推荐。不仅如此,只要你的程序足够好,现有用户的打分会帮助你说服更多新的客户。

反方:其实Web才容易接触到客户。通过Web找到内容,这是经过论证的可靠途径。利用URL,每一项发布的内容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包括在网站上发布的应用程序。搜索引擎帮助发现内容,其他网站提供链接,还有一些类似应用市场的分类网站。用户还可以通过邮件、短信和社交网站分享你的链接。你的应用链接可以直接在不同设备上直接打开。

6、收费

正方:App收费,应天意,顺民生。“六岁孩子在午饭时做的App,3美刀一个,已经卖出几百万”。最近常听到类似的新闻。各种大小厂商也跟着蜂拥而至,等着圈钱。应用商点帮开发商直接收费。最简单的办法,一次性收费。也有在App里再另行收费或者做订阅收费的,这都帮助开发商赢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此外,传统网站的广告、赞助,在App里也同样适用。

反方:网站赚钱,从来都不是问题。现在机会还会越来越多。Web能成为现在社会的推动力,有能力用多种方式取得回报,这是基本条件。虽然使用付费并不普遍。但SaaS的模式已经相当普及了。成功案例包括 Google Apps系列产品,各类邮件的收费版等等。另外,直接收费并不是Web应用的***模式。广告、会员链接、赞助和其他产品服务的交叉推广都是可选的模式。

看着能在应用市场里直接赚钱而眼红的Web开发者们,你们不能直接把你的URL发进市场,但是做一个浏览Web的 App的壳子来连接到自己的Web上怎么样?现在市场中已经有成百上千的App正在这样做。有些包装的很好,以至于你甚至都察觉不到它是一个Web程序。

以后应用市场会直接支持Web程序吗?这个现在还不好说,但Google已经建建立了Chrome Web Store。虽然还只能从桌面电脑放问,但这已经挑起了浏览器厂商的兴趣。

结论

现在还看不出有完胜的一方。有些应用适合做App,有一些适合用HTML5。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原生APP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上面提到的混合式开发,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妥协方案。能用Web的时候用App调用Web,Web实现不了的功能再用App开发。

如果你选择Web方式,就要在Web标准和不断的改进上用心。Web技术本身的优点就是能兼容大批不同的操作系统和设备。

原文链接:HTML5 VS NATIVE:THE MOBILE APP DEBATE

【编辑推荐】

  1. 非响应式设计构建跨端Web App
  2. API正迅速成为Web应用程序粘合剂
  3. 推荐优秀的Web开发辅助工具
  4. HTML 5 WebDataBase设计离线数据库
  5. 实时Web时代:不只Google、Twitter玩得起
责任编辑:张伟 来源: ITeye
相关推荐

2022-10-12 07:11:38

哈希加密系统

2022-04-18 16:15:31

UbuntuArchLinux

2023-06-04 13:51:08

2023-03-23 08:00:00

人工智能ChatGPTGoogle Bar

2011-03-04 09:17:40

GNOMEUnityUbuntu

2024-02-19 18:06:04

PythonJuliaRust

2016-05-05 09:56:59

Angular 2React

2012-08-10 10:12:24

传统网络云计算

2015-03-18 10:04:05

VoLTEVoWiFi基于IP传输语音

2020-05-06 11:04:52

Elasticsear架构运维

2011-11-28 09:31:23

NIST云计算云服务

2016-10-12 11:56:39

原生混合移动开发

2012-08-17 14:55:52

OS X MountaWindows 8

2019-09-09 09:15:00

2017-11-27 09:35:21

DubboSpring Clou微服务

2019-06-05 10:11:10

英特尔NUCCPU

2014-04-18 14:26:07

AndroidiOS对比

2019-03-04 09:22:09

WiFi无线网络AP

2021-09-29 13:37:11

博睿数据短信评测

2016-09-22 09:12:26

云存储实体存储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