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知道,在美国,有个叫Facebook的网站上市了,市值千亿。这是一个对我们而言不存在的网站,但微博上有无数的人为它莫名兴奋,也许是有更多的人开始幻想,自己将创造出“真正的”、“中国的” Facebook吧,那个不存在的网站。
但Facebook真的那么重要吗?至少对我来说不是。就在这个夜晚,我躺在床上习惯性打开的已经是另外一个应用,Path。和Facebook 相比,也许Path 的名气还很小,也许你还不知道它,但Path 真的很像是Facebook 最初的样子——就是那个上面只有熟人和朋友、在中国还能打开的网站。
对,Path有许多地方和Facebook 是一样的,它们都和人有关。在Path上,你也可以看到你的朋友说的话,拍的照片(当然,也经过了很漂亮的滤镜处理),去了哪家餐厅吃饭,跑步跑了多少公里。不同的是,Path上你看不到奇奇怪怪的游戏邀请,看不到半熟不熟的想不起来什么时候见过的人,看不到各式各样的广告条目。如果说Facebook是一个大广场,就像周末的三里屯Village——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偶尔能遇到认识的人,Path更像在朋友家里的私人聚会,三五知己聊天瞎扯。
因为Path是一个真正关于朋友的去处。不管是海外的Facebook、Google+、Twitter,还是国内的人人网、新浪微博,无处不在的都是“可能感兴趣的人”在向你挥手,生怕你不小心与可能能说得上一两句话的陌生人擦肩而过。Path不一样,Path更像是这个社交时代的反社交异类。没错,在Path上你一样可以加好友,但你只会加你熟悉的人,你真正在乎的朋友。甚至,为了不让用户乱加太多不大熟悉的人,Path刚刚发布时,规定每个用户最多添加50个好友,后来调整为150个。
什么叫熟悉的人、在乎的朋友?Path很奇怪,它会帮你不断自动发布自己的位置,自动发布你的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自动告诉你的朋友你“夜不能寐”,自动告诉你的朋友你已经看过他/她刚刚发表的小照片。是不是有点担心自己的隐私?可如果是真正在乎的朋友,让他们知道这些,又有何不可呢?也许,介不介意让他/她知道自己有没有偷偷熬夜,就是判断真正朋友的标准吧。
因为有朋友,所以在Path上也可以看到好多在微博上看到的东西;好友虽少,可看的东西可不少。在微博上,你可不会看到你的朋友吐槽自己的老板,也不会看到有人透露自己正在偷偷找工作,也不会看到有人埋怨自己的男朋友如何不靠谱。但这些,在Path上都能看到。
就像好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八卦时候讨论的那些东西一样。在这个隐私大行其道的时代,Path 提醒着我们,“社交”的本原是什么。对待朋友,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真正的朋友,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多的隔阂。
不要以为这是个小众应用。4月份刚刚结束的融资,Path估值已经达到2.5 亿美元。当然,和Facebook的1000 亿美元,或者是Instagram的10亿美元比,这都是小儿科;但Path的用户迄今只有几百万,就单个用户代表的价值而言,远比Facebook或Instagram高。Path代表性的界面设计,也已经被广泛抄袭。在国内,慢慢的也越来越多的公司,号称自己做的是“中国的Path”。
只有不做Facebook,才有可能超过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