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6日,IPv6将正式做好准备降临“人间”,然而作为用户的你,准备好接受他了么?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说,还没有。
从某种意义来说,近些年的IPv6发展一直是依靠“IPv4地址枯竭”这个最终底线的压力来推进的,然而经过几年人们却发现,这一切却像极了世界末日的传言——每个人都知道后果很严重,但又都搞不清楚什么时候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但是根据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爆发,尤其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设备联网需求猛增,亟需IPv6的商业化进程获得更快的发展。然而,影响IPv6商业化推进的阻力,并非只是运营商、服务商和用户之间对于IPv6网络建设之间“互相牵制”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来看,如何顺利接驳传统的IPv4网络和IPv6网络,更多的可能是在应用方面的意识形态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目前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终端和软件需要做双栈,才能支持IPv6或IPv4。这是很不现实的。”IPv6技术专家、Blue Coat首席科学家李庆指出,“由于以前人们的思路都是做双栈等迁移方案,才导致了很多可以直接上IPv6的新项目变得复杂化。”
从当前的用户反馈来看,这一层面的问题确实非常突出。一方面出于保护投资和业务连续性的考虑,已有的IPv4环境暂时不能轻易改变;另一方面,在新建网络时,用户会对纯IPv6的网络顾虑重重——隧道、双栈,等等一系列的过渡技术都很难完美实现IPv6环境和IPv4环境的全面匹配,建纯IPv6的网络在短期内如何享受到投资回报?
IPv6的应用尴尬
谈到全球部署IPv6的现状,Blue Coat北亚区高级产品市场经理申强指出:“对于大型的全球性企业,在不同的区域市场对IPv6应用的程度各有不同,但企业需要从全局考虑IPv6的商用部署,以降低网络成本,提升网络运维效率,加速企业迈向全网IPv6化。”
可以看到,对于用户来说,全网IPv6化具有相当程度而吸引力,这也可以从目前国内教育网的IPv6成功应用中看到一些端倪。作为国内首批的IPv6试点型网络,以各大高校校园网为代表的教育网,已经逐步实现了IPv6的大规模改造,在国内的各个主要微博、社区搜索IPv6的相关信息,能够看到在教师、学生的应用过程中,对于IPv6高速、高效的反响是非常强烈的,一大批完全基于IPv6建设的校园服务站点也应运而生,较为知名的如“六维空间”、“IPv6TV”等站点,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其高速的上传下载、简单的终端接入方式,都是用户在使用IPv6网络时所津津乐道的,有网友甚至在出差体验中用IPv6的传输速度来作为网络质量的衡量标准:“上海的网速不错,已经和IPv6网络的网速差不多了”。
在国外的一些部署实施案例中,我们也能够看到类似的情况,申强介绍道:“现在很多运营商发现全新的业务在IPv6网上运营的成本更低,服务更好。现有的东西不需要再重新建一套,可以直接打通。新建的时候直接建V6就可以,不用再单独建一套V4的网络。”
在全面IPv6化的网络备受推崇的同时,李庆也指出了目前在互联网上存在的问题,他谈到:“IPv6骨干网更加简易,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但应用层功能和终端服务十分欠缺。2008年日本某运营商推出了IPTV的服务,而且将其完全架构在IPv6骨干网上提供高清视频服务,但当时终端的平台和技术并不对IPv6提供支持。”不得不说,这种现状代表了IPv6应用所处的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没有实验室支持、没有有力商业引导的市场环境下,用户很难在IPv6网络中,真正体验到像在IPv4环境下一样的丰富应用。这也是几乎所有IPv4- IPv6迁移技术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申强也指出:“IPv6在推动过程中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IPv4向IPv6转换的过程已经非常复杂,如果在转换过程中将所有的设备逐一的都实现双栈的模式,打通后再将IPv4替换掉,将使得IPv6的整体过渡更加复杂。”
从应用出发 突破IPv6接入问题
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IPv6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对于用户来说,基础网络最核心的意义什么?是有多么完善的架构么?是有高端的设备么?恐怕都不是。
基础网络对于用户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能否完美承载用户所需要的各种应用。
在目前这个IPv6 Ready已经基本普及到所有网络产品的阶段,如何搭建一套“物美价廉”的IPv6网络已经不再是用户关心的重点,“怎么用”才是用户最头疼的一件事。对此,李庆指出:“客户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客户的终端和软件需要做双栈,才能支持IPv6或IPv4。这是很不现实的。”用户不会自己开发每个应用,比如邮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基本都是依靠购买现成产品来解决,这样就会造成一个问题,当用户的网络向IPv6过渡时,旧有的各种系统应用很难自行开发成为支持双栈的类型,重新采购又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和重复投资。
基于这些非常实际的问题,Blue Coat公司提出了以解决IPv6应用为重点的IPv4- IPv6迁移思路和应用解决方案。 “解决IPv6应用问题的一个关键思路,就是跳出最原始的双栈、隧道简单布设的框框,根据实际迁移网络的需要,在一个项目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技术方案来综合解决IPv6过渡迁移的问题。” 李庆介绍道, “Blue Coat所提供的技术,与目前主要应用于IP层的双栈技术不同,主要是从7层的协议和内容着手。”
以Blue Coat ProxySG安全网关解决方案为例,用户只需要在需要做转换的端口处加入一个安全网关,原来的IPv4应用、架构等不需要做任何的改变,就能够实现完整的IPv4- IPv6接驳,无论是IPv4网络中的应用还是IPv6网络中的应用,都能够通过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的方式获得在全网范围内的完美体验。
在介绍相关产品时申强指出:“Blue Coat的在与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合作时,可以通过Blue Coat的技术为现有的内容直接把IPv4和IPv6打通,使现有IPv4网络能够服务新的IPv6应用。我们不可能期待内容提供商,同时为新应用在IPv4和IPv6上建两套体系,而没有内容和应用,IPv6不可能被快速的拉动,所以Blue Coat是通过快速、低风险、低成本的方式,让IPv4和IPv6的内容同时服务于IPv4和IPv6架构的客户,我们认为是现阶段推动IPv6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方式。”
那么,这些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如何呢?是否会产生一系列部署方面的新问题?李庆通过Blue Coat公司在参加“2011年全球IPv6日”活动的实际部署案例打消了51CTO记者的顾虑:“参加IPv6日的活动,不仅仅需要参与的企业报名,还需要真正的实现IPv6的接入才可以,而我们当时采用已有的解决方案,只花了半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对外的全网IPv6接入,保证了在IPv6日活动中的参与效果。”在用户的实际部署中,所有采用公有协议的应用都可以直接通过Blue Coat的设备接入IPv6网络,最大限度的保障了用户的业务不受网络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