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在第四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软件开发人员为观众展示快拍二维码技术。通过专用解码软件,使用者只要用手机摄像头拍摄名片背后的二维码,就能在手机通讯录中自动获取、存储下相应的名片信息。
人才需求降温 资本投资缩水 应用多靠模仿
移动互联网将入沉寂期?
离会议结束还有半个小时,一个外籍开发者正在台上演讲,早上挤进来两三千人的主会场,如今却只有五六十名听众。
这样的一幕,就发生在昨天闭幕的2012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花9000元购买了一张门票,但大会还没结束,就已经人去厅空,让人不禁感叹钱花得“值不值”。
“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宋乐永说。据他了解,此次许多人的参会目的,并不是探听移动互联网的潮流前线,而是找投资、寻合作。“从2010年开始,兴起了一股移动互联网的投资热潮,现在许多产品都已经推出来,需要推广和合作,这才是此次大会异常火爆的原因。”
移动盛宴引发高薪挖角大战
2011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20个国家的3000名人员参会;2012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31个国家的5000余名人员参会。从国别和人数可以看出,今年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又创出了新高。
而在连续两次参与此次大会的宋乐永看来,在此次大会主会场外的100余个展商,让他“最吃惊”。“去年的会议,很多展台上展示的是方案,就是我有一个什么想法,需要找投资。而今年,每个展台都有现成的产品在演示。”宋乐永说,尤其是一些大厂商,包括腾讯、人人、凡客诚品、新浪微博等都在主会场外搭建了专门的展台,在大规模地招徕用户的同时,也在寻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者。
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在会场的四楼搭建了一个展台。宋乐永说,许多中小型移动互联网开发企业和个人开发者经常找过来,希望能帮助介绍投资人,或是能开拓产业链的分享和合作。
宋乐永分析,2010年,资本大量投入到移动互联网领域,许多项目一拥而上,包括百度、腾讯、盛大都大规模介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由于人才一下子供应不足,造成企业之间相互挖角。比如百度当时准备开发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就从一家做移动领域研发的公司以两倍的高薪挖人,“薪水出门就double(加倍)”。移动互联网开发人员的价码水涨船高,刚毕业一年的毕业生,只要去做移动互联网开发人员,月薪都在1.5万元以上。
经过一年多的大规模开发,2012年就进入了运营阶段,需要去做展示,需要资金去做推广,需要去招合作伙伴,所以此次大会大家蜂拥而至就在情理之中了。
工资人才投资出现降温迹象
盛况之下,隐忧显现。
“他们纷纷前来参会,这本身就能说明问题。”宋乐永说,头一个就是缺资金。到目前为止,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运营费用主要是靠资本运作来支撑,具备独立盈利能力的项目还很少。
在移动互联网的生态链上,除了苹果的IOS开发者能够以付费模式获得较高的收入外,其他开发者的收入根本不足以维持其运营。对于大多数创业团队来说,如果没有资金跟进,团队就可能随时死掉。
而风险投资和私募资本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热情,已有降温迹象。根据清科的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仅有6起移动互联网领域的PE、VC类投资,相比起去年同期的14起投资,出现大幅下降。
一些难以获得稳定收入、又没有外部资金介入的创业团队,只好采取外接订单的方式养活自己。记者采访了一个北航几位毕业生创办的公司,他们开发的产品目前已经上线,但并未带来收益。为了生存,他们有一半的时间在承接外包开发任务。还有一些创业团队坚持不下去,只好关门歇业。
除了创业公司,一些大公司,包括盛大也砍掉了许多移动互联网的项目。
在这种情况下,人才需求随之降温,互相挖人的情况少了很多。宋乐永说,今年移动互联网的开发人员“便宜”多了,月薪六七千的水平,相对去年几乎“腰斩”。
特别是在开发过程中,大规模模仿国外的应用。比如微信、米聊、微博,都是如此。“学的速度很快,在外国火的应用,基本只需要一两周时间就能发现中国版的。”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大会上也坦言,腾讯内部有很多开发人员是“为了做APP(应用)而做APP”。
记者仔细体验了此次大会上展示的100多个应用,多是微盘、电池管家、二维码等常规应用,几乎没有一款让人眼前一亮的应用。
未来两三年“大浪淘沙”
这样的产业状态,让人不由想起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市场。
“在基本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大量资本扎堆进入互联网市场,市场上比‘烧钱’的能力。这才有了后来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宋乐永说,这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正在不断成熟,但还未完全成熟,已经有了一些泡沫。
在昨天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曾推进优酷土豆合并等多起并购案的华兴资本CEO包凡亦持相同观点。包凡说,一般新兴事物的产生,一开始会有希望,接下来两三年会大浪淘沙,市场需要这个过程。目前移动互联网有泡沫期,明年可能进入沉寂期。
谈到每天涌现出众多应用时,出席会议的金山公司董事长、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说,未来将会有99.9%的应用死掉,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能杀出重围的应用就是老百姓需要的应用,移动互联网的竞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