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赛迪顾问调查显示,中国云计算应用“缺少统筹规划、对应用领域研究梳理不够、示范项目仓促上马、投资风险增大”。
案例一:某部委下属的产业推广中心副秘书长王远(化名),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企业向各地政府灌输云计算和物联网观念,进而推动各地政府设立云计算中心。
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王远直言称,云计算的钱最好赚。云计算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厂商能拿到各地政府资金帮助、办公地帮助,而我们用部委的牌子能帮助厂商完成销售,所以厂商很需要我们。
案例二:姚戴龙,一名创业者,201年他通过在北京注册的一家壳公司,在无锡成立了这家北京公司的子公司。尽管其北京公司连地址都是虚构的,但无锡物联网基地还是给了他超过300平米的办公场所。
“基本上算是免费的,而且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姚戴龙颇为得意的说。下一步,他将开始四处寻找投资人,准备做基于Android的平板电脑业务。毕竟政府要的是政绩,引入了多少家公司最重要,至于这些公司的实力,什么云计算、物联网,政府并不关心。
显然,借云计算概念圈钱圈地,已经成为大公司、小公司近两年来的共同首选,而地方政府在此“默契配合”,既能获得推动地方科技产业发展的口碑,还能完成招商引资的政绩,一举多得。双方各取所需的心态,让云基地建设的热潮快速席卷中国。
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曾一针见血指出,现在不少地方连云计算的概念、作用都没搞清楚,就匆忙圈云基地,搞大规模的服务器托管,那不叫云,那叫浪费,那叫烧钱。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徐愈认为,当前最大的问题,不是中国云计算业务缺乏需求和推动力,而是需求很旺盛。总体上地方政府推动云计算的初衷是良好的,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因为其他一些因素,导致云计算的推动力指向有所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