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各种五花八门的应用在iOS和Android商店上架推出。对这些应用的开发者而言,他们的盈利方式主要是三种:应用购买付费,应用内支付和广告。而对于游戏应用而言,应用内支付,包括各种虚拟道具,虚拟商品,游戏币产生的交易,几乎成了开发者收入的大头。但是,尽管各款应用在刚推出时风光无限,但对游戏玩家而言,他们似乎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假如一款应用不景气,而发行商突然撤掉这款应用,那么先前他们在应用中购买的各种道具,做的各种升级,是不是就打水漂了?
这或许就是应用内支付的阴暗面:一开始诱使你去购买各种虚拟商品,但是,随着游戏的终结或应用的关闭,这些虚拟商品的价值也一并终结。而这跟实体的商品有很大不同:实体商品的控制权和销毁权由买家自己掌控,而虚拟商品的生杀大权很多时候还掌握在发行方手中。假如一款应用真的要关闭了,那买家到底该找谁说理去?
让我们看看两个案例。美国著名的互动娱乐公司艺电(EA)准备在今年6月关闭一款基于iOS的社交游戏“餐厅城市:美食版”(Restaurant City: Gourmet Edition)。除了EA,社交游戏公司Ngmoco也准备关闭它的***款iOS免费增值游戏——“Eliminate”。
这些公司是如何补偿消费者的呢?在***个案例中,EA将为玩家提供1000个模拟钱币(用在一款叫做“The Sims Social”的游戏中)作为“告别礼物”;在第二个例子中,发行商有没有相应的补偿措施,我们不得而知。即便两家公司都有一定的补偿措施,我们并不清楚,这些补偿实际能否抵消玩家的损失。而且,很多玩家对一款应用可能已经倾注了自己的感情和心血,他们从游戏和装备升级中实际获得的荣誉感,或许也很难用实物去衡量。
所以现实是,一款应用关闭后,针对消费者的善后很多时候都取决于应用发行商有多少“良心”,实际的索赔措施并不完善。而随着应用内支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作为移动应用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个问题一朝一夕还不会解决。
但是,这里面发行商也有自己的无奈。对发行商来说,支持和运营任何一款应用都有一定的成本。所以,当应用玩家的数量和由此带来的收益无法达到应用的***收入标准时,发行商为了糊口饭,也很难等到***一个玩家退出才关闭游戏。不过,这并不代表发行方可以为了自身的利益,就忽略了对玩家的补偿。更重要的是,假如一款应用可以随意关闭,除了发行商本身的信誉受到影响以外,应用商店的口碑也同样受到影响。所以,不管是应用发行商还是应用商店,都不会也不敢放任这种现象的大规模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