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贺宁 移动互联网著名评论员曾任灵狐科技产品总监,现任瀚海博联市场总监。
一个是封闭的生态系统,一个是开放的开发平台,作为开发者,你会作何选择?之前,这个答案不是A就是B,或者A加B,但如今有了C:介于两者之间的中庸派:WP7。新平台的出现带给开发者的,究竟是跨界适配的难题还是更多希望与机遇?
开发者:跨平台是大势所趋
本期腾讯微博#移动微观察#栏目中,触宝输入法CEO王佳梁抛出这样一个问题:Android和iOS的平台已经让很多移动App开发团队头疼不已,现在又杀来一个WP7。这是否意味着移动开发对于小型创业团队的门槛会越来越高?
这里面我想谈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多平台对于开发者的门槛?二是多平台对于小型开发者的门槛?
我本人代表的并不是小型开发者,勉强算中型吧。我们公司投了一些企业级的移动应用和一些基于车联网的安卓应用开发。对于我来说,并不太关注多平台带来的开发投入,也许这意味着设备和人力投入会多出一些,30%?50%?就算80%吧,都不太担心。因为我想做的是一个平台、一个模式、至少是一个投资项目,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布局,能够在未来的1年、3年、甚至5年后,给我一个新的方向。也许眼前开发投入的超预算带给我一定的压力,但无论如何我不会因此影响我的布局,该做什么我仍然会去做。
我也跟我们技术总监聊过,在开发团队只有3个人的时候,他面对多平台的确“亚历山大”。尤其是安卓,他实在调配不出资源去做各种手机的适配,但当开发团队超过10个人的时候,他就再也不担心这个问题。他认为,无论是IOS、Andorid、WP,还是.NET、JAVA、CSharp,原理都是相通的。现在我们的团队中有这么几位非常棒的架构师和产品经理,可以把产品设计、架构、底层的一些东西做得非常清楚,那么无论是哪种形态的实现,其实带来的压力并不大,只要把该想清楚的问题想清楚了,那么该实现的东西怎么都能实现。
可以说,多平台对于一般开发者的门槛基本不存在。虽然开发成本确实是个问题,但相对于商业模式设计、产品生命周期规划、线上线下立体资源整合、跨平台的价值导引等问题,就不足为虑了。
对于WP7,我们是一定会跟进的。WP7未来对小型开发者的盈利模式,我们也关心,但并不担心。既然WP7为开发者做了这么好的培训支持,需要适配形式也简单,进入的成本也不高,那么就安排几位开发负荷不大的开发人员去做一个,这样心里比较踏实。微软、诺基亚两大巨头的联手,必然带来格局的变化。我拥有它,心里就会踏实许多。
创业者:忌盲目方厚积薄发
对于中小开发者,赶紧盈利或者赶紧把东西做出来去找投资是第一要命的大事。因此,要看开发者的产品运营模式更适合哪个平台的开放模式,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是社交类的,也许中小开发者前期根据自己的用户属性定位,选了某平台,但运营的过程中,小型开发者会越来越纠结,天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没做的平台上有没有相似度极高的竟品出来。于是后来就开始逐渐做全平台的覆盖。再后来,中小开发成本增长的速度会比开发者融资的速度快,又开始做减法,产品上做减法,平台上也做减法,这样就陷入到一个痛苦的深渊中。其实我们这些零资源创意者,就不该做社交类应用,社交,本是大象之舞,业内巨头已经用各种形态的社交产品把中国的社交市场做得极度饱和了,后面还有小米、还有移动、还有人人……我们就不必跟着凑热闹了。这是另一个话题,暂且不表。但社交类的应用,Sabian目前还不能放弃,在WP7平台上,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中小开发者咬牙也要跟进。
如果中小开发者做的是收费的工具性应用或者游戏,那么IOS无疑是首选,技术平台比较成熟,盈利模式比较简单,应用终端也只有那么三个:iPhone、iPad和touch。iPhone和touch差不多,相当于就做2个版本适配就可以。重要的是中小开发者需要想的事情少,拥有的团队就那么三五个人,有限的不光是开发实力,还有就是缺乏强大的运营整合能力。如果中小开发者去做Andorid,先不说盈利模式设计,如此多的电子市场、广告平台,都去谈一遍,就要耗费超过半年的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精品就已经上来了。
至于WP7,我觉得至少目前不太适合做工具和做游戏的中小开发者,毕竟现在它的商业模式不清晰或者不成熟。中小开发者一方面不要盲目跟风,先紧着口袋里的钱,把钱花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又必须保持对WP7的关注,比如技术对接、商业模式、产业链形态、应用特征以及平台上各种应用的成长性等等,并且可以让开发人员先弄些简单的应用练练手,时刻准备着,等待市场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