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与工作及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纷纷IP化。除了传统互联网用户的增长产生对IP地址的大量需求外,移动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传感器、网络摄像头、信息家电等,也将对IP地址资源产生巨大的需求。因此,向IPv6过渡是一种必然的潮流,存在争议的只是过渡方式和节奏。
由于中国拥有全球***的互联网用户群,因此面临的IP地址资源压力尤为明显。但是,如果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进程中抓住关键机会,实现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的突破,那么中国在互联网产业界的话语权和全球性机会就将随之而来。
目前,IPv6产业化还存在不少问题。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明确指出,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在推动向IPv6的过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需要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IPv6的应用和互联网的发展。
因此,该委员会建议国家建设的IPv6示范工程应该开展产业化项目研究,以推进产品、技术等产业链的成熟,并且希望教育、科技以及政府部门的网站能明确向IPv6迁移的时间,给我国互联网企业作出指引。
从技术的角度看,由于IPv6设计之初没有考虑与IPv4的兼容,导致十多年来并没有实现IPv4到IPv6的过渡。随着将来IPv6的普及以及业务迁移的发展,IPv4与IPv6的业务互通问题会越来越明显。为了应对过渡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ETF已开发出多种机制,如双栈、隧道和翻译。双栈和隧道在网络层面解决IPv4与IPv6共存的问题,翻译机制则在业务层面解决业务之间的互通问题。
目前,业内厂商也开发出多种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从网络层面上看,IPv6在骨干网层面的引入相对容易一些,现在大多数运营商的网络设备已经具备IPv6的双栈能力,但是向城域网和边缘网络延伸存在不足,相应的IPv6终端也比较少。没有领先的终端就难以产生创新的应用,而没有创新的应用也就难以为IPv6特色业务的开发和规模商用提供有效平台。
因此,专家建议,在当前的产业环境中,针对有利于推动IPv6业务发展的互联网应用,运营商要优先考虑实现向IPv6演进。
当前互联网地址短缺,迫使我们在采用“私有地址+NAT”和IPv6之间作出选择。“私有地址+NAT”作为应急方案看起来可行,但这一方案会对互联网业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限制了网络后台实名制的应用,并且,在未来需要转到IPv6时,对NAT已有投资将使决策更难。
地址问题是当前采用IPv6的最重要推动力,既然中国不能错过全球向IPv6过渡这一机遇,那么虽然IPv6的实施和推进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