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闹钟,在“正点闹钟”这个App正式登场之前,仿佛所有人对这个手机自带的功能都不以为然,不认为它是一个可以作为创业项目并投入很大精力的应用市场。而“正点闹钟”COO董博英与他的合伙人王颖奇则对这种看法say no。
80后的领导有想法: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我们团队建立之初的9名核心成员基本自于金山毒霸的无线事业部”,董博英介绍道,“2010年底,我们确立要出来创业,研发主要在珠海,开始北京就只有我自己。”
按照常人的思路,既然团队的主要核心成员都是做杀毒出身,顺理成章自己出来自己门户就应该在熟悉的领域,但是董博英和他的团队不这么想,“刚开始决定做安全领域,后来就感觉安全这个行业比较复杂,尤其像其他大公司也在做,我们觉得就不太合适,尤其我们从金山出来,觉得再做一个跟老东家有竞品的产品,从道义上讲也不太合适。”
一个“道义上不合适”的想法,就促使他们另辟蹊径寻找别的产品了。
也许是80后对于市场的直觉,董博英带领团队决心做闹钟领域的想法,就来源于日常生活,“我的合伙人王颖奇,他觉得手机闹钟很多功能使起来不太方便,比如说一些轮班的提醒或者还信用卡的提醒做得不是很到位,由系统自带的闹钟提醒起来会很麻烦,然后我们当时就想,这块是不是应该有这个需求?于是我们上网在百度知道里搜索手机闹钟,发现果然有很多人在提,在做了一些市场调查之后,我们就开始着手闹钟研发了。”
2011年4月1日,在经历了三个月的立项、研发和一个月的内测之后,“正点闹钟”上线了。
因为没有前人经验,“正点闹钟”从始至终都只能自己探索。“其实最大的瓶颈,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闹钟这个市场没有前车之鉴,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用董博英的话说就是真正想做一个made-in-china的东西。
80后的产品不怕抄: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的成功给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也让大量的开发者因为忙于开发而放弃了产品创新的追求,这种大量应用趋于雷同的状况,对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言,都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很多创业团队都牺牲在了被别人抄袭的路上:大公司依靠自己的资金和人才实力,把创业团队的产品或以抄袭或以收购的方式截获,这也是很多创业团队面临的巨大考验。
董博英却说:“不怕别人抄你,怕的是别人会变成你。只要是它不是能直接变成你,这个绝对对于创业者来讲是有一线生机的。”
“比如我们设定闹钟叫醒时长的时候,有的用户直接点关闭但他起不来,然后我们当时做了一个设计就是你得长按三秒,闹钟才停,但功能加了以后问题又来了,又有很多用户说不好,不喜欢,太麻烦,我凭什么必须得按三秒。”这些就是小公司的优势,可以更深层次的开发用户的需求,而不像大公司为了很多产品的大而全小而全,不能向产品的深层研发。
“类似的这种事情特别多,我们只能自己吸收用户的反馈,自己分析再改,再有问题再改,完全没有前车之鉴,它绝对不像国内的社交网站直接照facebook抄就完了,我们只能自己摸着做。” 董博英如是说。
80后的团队有目标:上市绝对不是终点
2011年,App开发者的日子变得难过了许多。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开发者中,盈利的约占25 .2%、打平的占40 .4%,还在亏钱的则高达34.4%.另外,这些开发者的年收入水平普遍偏低,34 .7%的开发者收入在1万元以下,1万-5万元的只有16.3%。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开发团队都会迷茫,甚至失去了目标,不能挣钱的想办法挣钱,稍微有些盈利的想办法上市。面对这种现状,董博英却说,“其实与其说目标,不如说我们是不想让自己后悔,好多人问过我这个事儿,其实上市你说算目标吗?那绝对不能成为目标。”
“我觉得正点科技做到今天,从9个人变到现在五十多个人,我没干过一件让自己后悔的事,五十多名员工,我们都照顾得很好,产品方向与定位我们从开始就很明晰。不让自己后悔,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最后结局无论是卖还是上市,甚至是公司破产,我们心里也是很知足的。” 董博英坦言。
这款现在装机量已经达到一千万的正点闹钟,产品覆盖Android、iOS、Symbian等平台,预计今年用户将突破5000万。承载着80后一代创业梦想的闹钟应用,“将会成为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基础的应用 ”,董博英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