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ath用户推荐案例说起:手机通讯录里的秘密

移动开发 移动应用
隐私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用户的心理防线也越来越高。作为开发者来说,以后又要多弹出几个确认框了,千万别为了用户体验而代替用户做决定。

  

[[57228]]

 

  三天前,可可在 Path 上问:“你们都是怎么样在 Path 找到我的?”,下面不少人回复说是“推荐的”。我仔细回忆了半响,还真是推荐的。

  那么问题来了,我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认识他,也没有他的电话号码。Path 是如何向大家推荐这位“活跃话唠”的呢?仔细分析一下,这条线就清晰了:

  可可在各种社交网络上都很活跃,包括 Twitter 和 Google+ ;

  Google+ 的一些好友,会自动出现在 GTalk 联系人中,也会被同步到手机通讯录中;

  我的 iPhone 和 Android 联系人都跟 Google 通讯录进行云同步;

  Path 扫描了很多中文用户的电话簿,然后活跃的可可自然就出现在不少人的推荐名单中。

  

IMG_0977

 

  “虚拟社交关系”入侵了“现实电话簿”,然后被各种社交软件利用,开发者或明或暗地从用户手机中吸取数据——电话簿还真是个宝。

  好在今天 Path 的创始人出面道歉,并解释说上传用户电话簿的行为是有严格限制的,仅仅用于提高“好友建议”的质量。所有用户在 Path 上分享的消息都经过了加密,这些电话簿的资料同样也是。

  每次说到手机电话簿,就想到“类 Kik ”和“类 Whatsapp”应用,一年以前这篇《kik 类手机通信录互动应用前景探讨》列举了详细的表格和数据来阐述电话簿的重要性——“对于象 Kik 这样的创业者来说,借助已存在通讯录网络,可以免去自己在培养用户的同时,再去发展一张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的成本——而直接借助这张网去辐射用户。”

  

usernetwork1

 

  相比于上面这些通信类应用的开发者来说,Path 做得并不过分。所以,包括 Techcrunch,thenextweb 的诸多科技媒体和读者对待 Path 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隐私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用户的心理防线也越来越高。作为开发者来说,以后又要多弹出几个确认框了,千万别为了用户体验而代替用户做决定。

责任编辑:佚名 来源: ifanr
相关推荐

2012-02-09 09:10:44

Path通讯录隐私

2011-09-16 14:05:42

Andrioid应用iPhone应用Symbian应用

2013-03-18 10:19:27

安卓软件手机通讯录隐私信息

2010-06-18 22:42:42

智能手机平台Android网秦

2011-11-28 14:37:32

点心通讯录

2012-11-29 10:15:57

2011-09-05 14:08:21

微信Andriod安卓

2013-06-21 17:46:24

2011-08-12 10:16:10

iPhone通讯录联系人

2018-10-11 14:21:10

苹果手机

2022-01-04 15:34:31

鸿蒙HarmonyOS应用

2011-02-24 11:02:06

GoogleFacebookAndroid

2012-06-05 13:36:12

Windows Pho

2021-12-10 10:12:44

鸿蒙HarmonyOS应用

2012-06-05 13:53:03

天天联系华为

2010-09-08 23:11:01

2010-09-26 08:35:01

火种通讯录

2012-12-21 14:51:52

手机中国

2011-07-20 08:49:24

jQuery MobiAndroid

2010-05-12 14:42:20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