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接触.net开发的,***要理解的就是三层架构的重要思想。关于三层架构的概述 我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早已明白。
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是直接操作数据库的,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各层关系如下图所示:
我进入公司之后,所接触的项目都是建立在十层框架的基础之上。所谓十层框架 其实就是三层架构的具体应用。
增加了网络通讯层,实现远程调用。服务端运行着Windowsservice 来产生数据访问层的对象提供给客户端请求调用。
这样处理,使得整个C/S模式中,一旦底层方法发生变动时,只需要更新服务器上相应的dll,而不需要客户端主机同步更新,
减少了维护成本。
下面说下十层架构中,每层的作用以及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0L层:即启动层。用来控制画面层中主画面的启动。这层最简单,没有太多代码。
namespace CompanyName.Application.UI。
1U层:即画面UI层。创建用户界面。namespace CompanyName.Application.UI。
2C层:即画面逻辑层。处理与画面相关的逻辑控制,封装下层方法供UI层使用。
namespace CompanyName.Application.Controller。
3E层:即画面实体类层。根据画面设计相应的实体类或者枚举类型。
namespace CompanyName.Application.Entity。
4A层:即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的处理,以及上下层之间数据的转换。属于中间层。
namespace CompanyName.Application.Access。
5G层:即网络层,也称远程调用层。获取远程服务器上的对象,进行远程调用。
namespace CompanyName.Application.Remoting.Mediation。
6O层:即接口层。定义接口,用来规范数据访问层的方法设计。可以对子类进行封箱和拆箱,也便于网络传输。
namespace CompanyName.Application.Remoting.Interface。
7D层:即数据库实体类。这一层所定义的类,是完全按照数据库中表结构来定义属性的。与3E层不同在于,
3E层类中具有一些类方法,比如Clone();Compare();Equals();等。而D层则除了get {}set{} 方法之外的额外方法。
namespace CompanyName.Application.Remoting.ParamData。
8P层:即数据库逻辑层。继承O层接口,封装R层方法。处理一些数据序列化转换。
namespace ThreeHigh.Application.Remoting.Bussiness。
9R层:即数据库访问层。直接访问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namespace CompanyName.Application.Remoting.DAO。
具体项目中一本程序的框架如下图所示。
因为公司的程序都是与公司的数据库有关的,而且有调用了很多共通的类与方法,没办法单独运行,所以程序源代码就不再上传了。
我觉得关键的技术主要在远程调用对象和服务器生成对象。
原文:http://www.cnblogs.com/KeiyouNo/archive/2012/02/02/Ten.html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