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 Fire这把火还能烧多久?

移动开发
作为Amazon kindle(二代三代)的忠实用户,我第一时间入手Kindle Fire:不错的价格(199美金),Amazon的耀眼光环,以及Android系统,大概是他们敢于出手的几个原因。于我而言,和这个公司一样,Amazon品牌的所有产品(一代kindle除外)都有一种低调谦和然而温润的气质,舒适,够用,但不张扬,这是我敢吃蟹的真正原因。

Kindle fire在气质上与kindle系列一脉相承:外形朴实保守,以七寸屏为基础的整体尺寸便于单手握持,并不在厚度上刻意追求超薄,背壳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握持感温厚;显示效果方面,屏幕在手机的3.7/4.0规格和iPad的9.0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图像和视频显示能提供比手机更佳的体验。在锁屏界面上,显然深谙阅读出版之道的kindle fire团队更了解阅读者的趣味,几个默认的锁屏图片题材怀旧色调温暖,颇可激赏。

——作为中国人,初步把玩观感就是两个字:中庸。必须强调,在儒家的观点里,中庸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总体上Kindle fire和iPad的区别正是贝佐斯和乔布斯的气质差异:前者低调务实,后者极端。

当然也有一些小小的意外:fire的物理按键比iPad更少,只有一个电源键,被放在机身底部的边框上;而安卓系统常见的四个触摸系统按键也在亚马逊的定制系统中被取消掉了。这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第一:开机的过程并不友好:在窄窄的底边上摸索寻找比ipadhome键小得多的电源键,这需要用户付出极大的注意力,而且手感并不明确,开机往往需要摸一会,按几下才能确认;第二:在常规Android系统里,home等系统软键是用白色LED灯指示的,能够与屏幕内容形成明确区分,

但在fire里,这个按键被定义成在页面左下角的一个软键,由屏幕绘制。通常,app自身的home按键也被置于该位置,这就造成了两个类似的按键叠放在一起:下方的是返回fire桌面,上方的则是返回App首页:这两个按键在视觉上不整齐,在功能上令人迷惑。事实上,三个星期之后,我还是会经常弄错两者:明明是想回到微博主页,却退出了微博App。我想,这证明了极端与中庸的相对性,乔布斯也会妥协,而贝佐斯也有错误的偏执。

然而真正的问题还出在深入使用之后。

第一:默认界面是像素灾难。Fire的界面理念介乎ios与WP8之间,略倾向于后者(提供信息)。默认界面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屏程序图标;如果是网络浏览器或电子书应用,则显示退出时的中断页面内容,为用户提供了更多信息,并方便继续浏览——显然,这是为了阅读而作的优化。但问题随之而来,安卓平台的绝大部分应用图标都是低分辨率的标准图标,在这种全屏显示规则下,显示效果相当于红白机的画面被强制拉伸后显示在高清设备上一样,变成了一堆惨不忍睹的像素废墟;一堆低分辨率图标纷乱地全屏叠放,并作为主页面存在,这让fire立刻变成了三流山寨货。

第二:系统选择与应用优化不匹配:fire的操作系统是基于Android 2.x系统做的二次开发,这意味着用户在root之后,用户只能为其安装基于2.x版本的应用程序,而这些程序本来是为3.7/4.0规格的屏幕准备的——其结果是,客户端绘制出一个远超其设计初衷的界面尺寸,却依旧坚持使用适合小尺寸屏幕的字体设置:想象一下面对一张3000人的集体合影照片的感受吧!

第三:兼容性极差:亚马逊的深度订制系统和播思为中移动深度订制的Ophone系统有类似之处,它们似乎都对系统进行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特别处理,致使程序兼容性变得毫无规律可循,某些第三方程序完全无法使用,某些则必须安装特定版本(例如新浪微博客户端必须安装HTC(!)专用版本);还有一些app安装之后无法正常启动。基本上,这不是一台可以正常使用的平板电脑。

第四:过小的内置存储空间:8G的内置存储空间,且无法扩充。显然亚马逊是在承袭kindle电子书(纯文本阅读设备!)的规格,并将其定义为一台云终端设备,本地存储仅作为暂存区存在。从商业模式上看,这是在试图在云服务的基础上,将苹果发明的内容商店模式再推进一步,彻底消除PC作为中间环节的功能,书、音乐、视频及存储均采取云直接到设备的模式无缝连接,而更能发挥亚马逊作为电商巨头的能力优势。但另一方面,对于非亚马逊云服务用户,以及处于中国这种低带宽环境的用户而言,fire只能存储非常有限的app、音乐和视频文件,几乎必须依赖于付费内容和付费服务,因而几乎毫无使用价值。

第五:反应速度较慢,手感不够爽脆。在这方面,考虑到199美元的售价,我们不能苛求fire向ipad2看齐,但它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被置于与ipad2的比较之中。所以,它始终只是一台能提供二流使用体验的廉价设备。不够酷,这其实是致命的。

在发了一通牢骚之后,必须承认,这些问题多半与几个前提相关:

第一:我是一个没有付费习惯的劣质用户;

第二:我的潜意识在不断地将fire与ipad进行比较;

第三,我试图在root之后将fire作为一台普通平板电脑使用的。

一言以蔽之,我是典型的中国用户,却并非Amazon的理想用户,他们在研发过程中从未将我这一类用户列入考虑范畴。

从专业的角度,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这样理解kindle fire:它与iPad完全不同,是A基于云服务和在线商店的B随身浏览终端。如果你的欣赏角度不对,结论就不会正确。然而,那句话是怎么说来着?——客户永远是对的,何况中国市场这么大。

因此,我对kindle fire的未来总体上持一种非常悲观的态度。

说到这里,我还必须试图对Fire上市以来的持续火爆提供一个解释,且看我如何自圆其说:

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正在让我们进入一个非常怪异的时代:技术极客、开发者、科技从业人员、行业研究员和二三流甚至业余观察家(如我),这些市场调研意义上需要被排除掉的无效对象的规模日益庞大,以至于正在成为整体目标市场中一个不可能被排除掉的部分。他们的看法往往受到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譬如在面对Amazon或Google这样的科技偶像型巨头时,会无法保持客观而下意识仰视。

这群人往往有能力而且乐于为科技玩意尝鲜付费,所以,实际上,科技产品的首批用户往往正是这些人——虽然庞大,但这终究并非市场,至少并非全部。目前我们看到的情形,正是这个群体的首波消费推动,以及他们作为意见领袖而引致的消费涟漪二次扩散——fire还不至让人立刻大失所望,二次扩散是可能的。

同样的理论也完全可以解释Google+产品。事实上,我认为这两者的命运会完全一样。

炽热,灼伤。How fire burns!

本文作者为淘网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峰,资深数码发烧友, Kindle忠实用户,在入手Kindle Fire一段时间后,从用户角度,产品及产业等多个角度对Kindle Fire做了剖析。如果想要和作者联系,可以在新浪微博@陈大先生路过。

【编辑推荐】

  1. Kindle Fire成功运行Android 4.0
  2. Kindle Fire明年将占Android平板半壁江山
  3. Android开发者爱Kindle Fire 声势直逼Galaxy
责任编辑:冰凝儿 来源: 雷锋网
相关推荐

2012-01-06 10:35:22

Kindle Fire

2020-05-12 10:44:19

数据分析师薪资数据

2011-11-17 10:13:28

亚马逊Kindle Fire源代码

2011-12-08 21:38:55

2012-02-22 16:11:50

2012-05-21 10:50:12

Kindle Fire亚马逊平板广告

2011-12-30 22:09:58

Kindle

2011-11-17 11:31:18

亚马逊Kindle Fire

2011-12-05 23:18:40

Android

2012-03-13 15:28:47

Kindle Fire傲游

2012-03-22 13:36:11

iPadKindle Fire

2011-09-29 09:20:43

亚马逊kindle fire平板电脑

2013-07-05 10:44:30

3D打印3D打印技术Windows 8.1

2012-01-05 10:31:17

Kindle Fire

2011-12-22 20:36:41

Kindle Fire

2011-11-21 09:38:31

Kindle Fire亚马逊

2011-11-16 09:25:32

2011-11-10 10:52:36

iPadKindle Fire

2011-12-06 21:39:51

Android

2012-03-28 22:19:08

Amazon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