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标准滞后、数据中心快速发展带来的技术变革,这些都是业界共同面对的话题。近日,布线联盟网总编辑张旭军和在网络领域有着超过30年经验并在多个国际标准组织担任重要职务的Carrie Higbie女士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数据中心、云计算、综合布线的发展等内容进行了重点探讨。
嘉宾简介:Carrie Higbie在计算机和网络领域有着超过30年的丰富经验。Carrie目前是美国西蒙公司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全球总监。她对最终用户和有源设备厂商的支持包括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设计、审计、迁移,和一些线缆消除的规划。她在网络和应用开发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背景,曾在大学教过书,也曾在财富500强中的多家公司和著名的咨询机构担任总监或副总裁等职务。Carrie拥有MBA和 MSBS学位。她在全球众多的行业活动、最终用户论坛和各种不同的会议中发表演讲。
Carrie Higbie
美国西蒙公司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和服务全球总监
张旭军:您和几乎所有的标准化机构保持紧密联系,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几家主要机构的特点和风格?比如TIA、ISO/IEC、BICSI、Ethernet Alliance(互联网联盟)、IEEE、Uptime等等。
Carrie:在数据中心上的共同点就是要建立一套大家都认可的标准。因为数据中心的建设是由不同的部门共同完成的,在这些不同的标准化组织里面,它们在定义和描述数据中心不同部分的时候要建立一个共同的语言。
Carrie:用户要建设数据中心,必须要有网络背景,必须要懂基础架构,必须要懂供电。所以说,对数据中心建设来讲,用户必须能把这些内容有机的串联在一起。
“要建立一个数据中心的共同语言”
张旭军:中国用户对国际标准也越来越关注,但数据中心领域相关机构众多。您和几乎所有的标准化机构保持紧密联系,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几家主要机构的特点和风格?比如TIA、ISO/IEC、BICSI、Ethernet Alliance(互联网联盟)、IEEE、Uptime等等。
Carrie:这些组织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包括北美的和国际性的。这些组织在架构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今天主要关心的是跟数据中心有关的内容。在数据中心上的共同点就是要建立一套大家都认可的标准。因为数据中心的建设是由不同的部门来共同完成的,在这些不同的标准化组织里面,它们在定义和描述这些不同部分的时候要建立一个共同的语言。这样的话,不管用户采用哪套标准,他们搭建起来的系统,互相之间从不同标准的角度来看都是能够互相沟通和互相通讯的。
张旭军:这些标准组织之间有没有很明显的共性和差异?
Carrie:TIA和ISO更注重基础设施架构,和综合布线领域更相关一些。它们会少许的接触到一点有关供电的内容。Uptime主要关注包括供电、冷却,更关注与运营相关的内容。Ethernet Alliance和IEEE主要是定义电子通讯协议,也就是说,服务器、交换机互相之间怎么通讯。
但是用户要建设数据中心,不能只懂其中的某一部分,必须要有网络背景,必须要懂基础架构,必须要懂供电。所以说,对数据中心建设来讲,用户必须能把这些内容有机的串联在一起。
张旭军:能不能理解成这些组织目前一个比较大的关注点就是数据中心?
Carrie:数据中心的确是目前***的热点。Uptime最关注的就是数据中心。对于Ethernet Alliance和IEEE来讲,它们关心的是通讯的方式,数据中心是体现它们***技术的重要市场,但是它们并不只是针对这个市场。TIA和ISO也是一样,它们发布的标准所覆盖的范围更广,虽然也是针对数据中心做了很多工作。
张旭军:对于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在我们看来,绿色似乎是最近两三年都不会降温的数据中心话题。您如何看这一潮流?
Carrie:如果用户想在绿色方面获得更大的回报,应该要紧跟技术发展的脉搏。因为现在的技术变更非常快,稍微一打盹就有可能被技术抛弃了,被技术抛弃以后就需要花更多的金钱来维持现在的现状。
Carrie: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很现成的可以来定义或者标准化云计算。目前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兴的市场,很多厂家都只是针对自己擅长的领域推出一篮子的解决计划来适应和配合云计算领域的发展。
“云技术的标准尚落后于应用”
张旭军:对于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在我们看来,绿色似乎是最近两三年都不会降温的数据中心话题。您如何看这一潮流?
Carrie:对于不管是已有的数据中心还是新建的数据中心来讲,绿色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造成这个绿色话题持续升温的最主要原因是全球化能源的危机,我们并不是说能源是用不完的,我们可以预见到能源会被消耗完。
另外,在能源方面的支出也是越来越大,占到整个数据中心运维的很大的比重。所以不管在未来用户拿得到拿不到这个能源,还是现在用户要用多少钱花在能源方面,这个都是广大用户***关注的内容。
有一点要值得注意的,如果用户想在绿色方面获得更大的回报,应该要紧跟技术发展的脉搏。因为现在的技术变更非常快,稍微一打盹就有可能被技术抛弃了,被技术抛弃以后就需要花更多的金钱去维持现在的现状。如果一旦被整个列车甩下来了,你再想追上这个列车就要花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去做这个事情。
张旭军:云计算有必要重点说一下,我们都看得到云计算对数据中心的影响,很多厂商正不断推出基于云服务的新型数据中心产品,这种影响会给数据中心架构和布线带来什么变化?
Carrie:云计算最主要的一点是如何***化利用资源。如何用户已经花钱买了设备了,怎么样把它合理用起来,尽量不要去浪费资源,这是最重要的内容。
举一个例子,如果一家人要出去度假,总共8个人,如果用的是两座的车,你就要来回开4趟。如果你有一个8个座位的车,你就可以一次把家里人全部乘下。这个例子就是说,用户要知道如何合理地规划网络,合理的规划应用,使得网络可以***化的发挥效用,这个是云计算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其实,云计算也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在以前主机的时代就已经有了这个含义。简单讲就是共享一个硬件给多个不同的应用。所以并不在乎它的名字叫什么,我们怎样去包装它,最主要是如何去有效使用已经投资了的资源。
张旭军:现在关于云计算的相关标准是不是有点落后?
Carrie: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很现成的可以来定义或者标准化云计算,有一个很大的原因,目前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兴的市场,很多厂家都只是针对自己擅长的领域推出了一篮子的解决计划来适应和配合云计算领域的发展。
但是这样也会有一些问题出来。用户这个设备买一家厂商的,那个设备买另外一家厂商的,这样互相之间就没有一个可沟通的平台,至少在目前阶段不存在这个问题。目前有一些机构(比如IETF)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目前还不能说什么时候它们能够出台一个成熟的标准。当这个市场对于这个开放式的计算平台提出这个要求(比如说我今天在这里面工作,我希望我的应用可以无缝的转接到另外一个领域),当这种需求出来了以后,才会产生培育它的土壤。
张旭军:正如您刚刚所说,很多厂商都推出了基于云服务的数据中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种新的解决方案给数据中心的架构和布线带来哪些变化?
Carrie:对布线来讲,应该说目前一个比较明朗化的趋势就是高带宽的引入,也就是说在1个Gbps、10个Gbps以后,它会往更高的层面走。因为越来越多的虚拟化和云计算会带来大量的数据吞吐流量,这会驱动高带宽的发展。
在网络方面来讲,目前还很难看出有什么共性的大的改变。因为云目前主要有私有云和共有云之分。同的云,用户的关注点不一样,比如用户对于安全防范控制的要求就不一样。有些用户只想把数据留在私有云里面,有些用户希望在共有云上面可以方便的获得数据。甚至有些国家是不允许将一些数据进入到共有云的,比如像医疗的信息,很多国家是有立法的,所有跟医疗有关的数据只能在国内用,这样这些数据就不能放到共有云上。因此,目前对于云计算也有很多的限制条件限制它的发展,大家都是在摸索当中,包括它的安全。
张旭军:数据中心的快速增长对布线领域也带来了新的机会,但同时也有一些新的挑战,比如现在的虚拟化、模块化的发展趋势给布线就带来了不少的影响。从布线的角度来讲,如何应对数据中心这种技术变革?
Carrie:目前数据中心的布线最主要的特点还是在带宽方面做文章。
Carrie:TOR和传统布线并不是要打到鱼死网破,因为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不同的时间点会有不同的倾向性,只是目前可能某种应用会站在对TOR比较有利的时间点上,但是从长远的时间上讲,我们还是要回归到标准的层面上。
“还是要回归到标准的层面上”
张旭军:数据中心的快速增长对布线领域也带来了新的机会,但同时也有一些新的挑战,比如现在的虚拟化、模块化的发展趋势给布线就带来了不少的影响。从布线的角度来讲,如何应对数据中心这种技术变革?
Carrie:目前数据中心的布线,最主要的特点还是在带宽方面做文章。在现阶段来讲,我们手上的资源比前几年好很多,而且目前从某些角度讲,我们在布线方面的设计都能够超前于应用。因为现在已经有了现成的10G、40G、100G,已经可以在市场上买到成熟的产品。有些工作组已经开始提议立项去研究更高带宽的工作。所以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去支持现有的应用,而且我们已经把目光、产品支持的对象放到了未来的应用上。所以说,我们在过去的10年、15年里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推出这么多数据中心的布线和相关的标准,有了这些标准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去设计和规划数据中心。
张旭军:关于ToR (ToR Top of Rank,意指柜顶)这个话题,综合布线工作组也组织了网络厂商与布线厂商的辩论,网络厂商承认ToR也有不足,但在现行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模式下,ToR几乎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没有别的选择,他们也面临很多问题,也在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想听听您对ToR的一些观点?
Carrie:某些厂家对于某些特定的环境建议用户必须使用TOR,不然的话这个数据中心就造不下去了。其实TOR和传统布线并不是要打到鱼死网破,因为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不同的时间点会有不同的倾向性,只是目前可能某种应用会站在对TOR比较有利的时间点上,但是从长远的时间上讲,我们还是要回归到标准的层面上。
10G芯片的供电功耗已经下来了,这个下来以后,基于双绞线传输万兆的应用会越来越得到普遍的应用,而它的成本会大大下降。从今年3季度开始,Intel出厂的一些母版上都已经集成了万兆的端口,并且目前已经在一些厂家的网络设备(如TOR的交换机)上直接看到了10G的端口。所以,可以形成这么一种局面,即网络厂商仍然可以去推TOR交换机,但是因为10G技术的成熟,不一定要物理上真正做一个TOR,不一定非得装在一个机柜里面不可。尽管它的定义叫TOR,但可以把它当做列头的交换机来用。因为10G支持的距离已经可以达到100米,在30米内还可以做到一个更小的功耗,这是一种更省钱的方式。
这样的话,网络厂商既可以推网络TOR的概念,又用到标准化的布线。将来这个标准再往前走,走到40G、100G或者其他数量级的应用,用户也不会浪费先有的这些投资,包括布线的产品和网络的产品。
另外,不管用户用不用TOR,包括KVM这些产品仍然还是要布线,其实用户也省不了太多布线的系统。所以,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前争论很大的问题可能就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了,大家都会找到一个好的方式去共存。
张旭军: 在中国,目前诞生了很多服务型数据中心(运营型数据中心),建设的规模很大。在美国这类的数据中心多么?它们运营的情况如何?
Carrie:在美国现在建设的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型数据中心)还不能说是泡沫,但就像当年出现过的一样,发展很快,每天有很多人投入到这个行业。会有很多的第三方数据中心市场销售的并不是很好。没有规划好自己发展方向的第三方数据中心,建设好了销售不出去也正在发生。
Carrie:甚至有些用户站在今天尚不确定用哪种技术的时间点上,他可能先租用第三方的。用户使用了两年、三年之后,那时候技术发展已经帮用户做出技术上的选择了,这个时候他再去建数据中心。
“先租用也是一种选择”
张旭军: 在中国,目前诞生了很多服务型数据中心(运营型数据中心),建设的规模很大。在美国这类的数据中心多么?它们运营的情况如何?
Carrie:运营型的数据中心在美国这两年也是发展的非常快。有几种用户会选择运营型的数据中心。一种是***性的,他们觉得租用运营型数据中心在运营成本上会给自己省到一些钱,不需要自己去做地产的投资、建设的投资、营运的投资。一种用户是一些临时的用户,比如说企业要改建数据中心,这个时间点上用户可能会将数据放到运营型数据中心,临时过渡一段时间。
另外的一类用户是,有一些用户对目前的技术判断不够有把握,暂时选择租用运营型数据中心。比如目前有了绿色的概念,有了云计算的概念,但他还不确定选择哪些技术。毕竟用户要自己建一个数据中心,希望用10年、20年。但用户站在今天不确定用哪种技术的时间点上,他可能先租用第三方的。用户使用了两年、三年之后,那时候技术发展已经帮用户做出技术上的选择了,这个时候他再去建数据中心。
当然,还有一种用户,把运营型的数据中心作为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因为运营型的数据中心会有不同的打包方式提供给用户,包括租不同的应用、租不同的时间点,这种灵活的配置和服务对不同的用户都有不同的切入点。所以,我们觉得在未来的几年里,这种运营型数据中心不会走下坡路,它至少会维持甚至还会再发展。
张旭军: 运营型数据中心提供商会提供很多不同的方案给用户,用户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会很大么?
Carrie:在美国的运营型的数据中心拥有很大的决定权。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有一些数据中心会给用户很多的自主权利,比如说用户租一个四分之一的机房空间,在这一区域,用户想怎么调整就怎么调整,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因为现在不仅仅考虑到数据的安全,也要考虑到运行的安全,包括用户在这里放了一个大机柜是不是会影响到其他用户的应用,会不会阻挡气流的通过。所以说,在美国,包括机柜、布线、定价这些都是属于第三方运营型数据中心的,用户要买就买一个整柜或者买几个整柜。整柜里面的包括布线也都是运营型数据中心来帮用户做。用户提建议,第三方运营型数据中心有它自己一套规范,这样防止影响到其他租户。
张旭军:建了好多第三方数据中心,往往空间太多没有用户来用,在美国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吗?
Carrie:在美国现在建设的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型数据中心)还不能说是泡沫,但就像当年出现过的一样,发展很快,每天有很多人投入到这个行业。会有很多的第三方数据中心市场销售的并不是很好。没有规划好自己发展方向的第三方数据中心,建设好了销售不出去也正在发生。
张旭军:再来谈谈用户,在您近期规划的数据中心项目里,印象比较深的有哪些?反映出用户怎样的想法?这些是否对中国的用户有借鉴意义?
Carrie:我经历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项目,最深的体会是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工作很重要,包括针对用户需求的一些研发工作。
Carrie:谷歌是一个在创新上面有很大作为的公司,而且它的创新不单单只是凭空的一个概念,它最成功一点是它提出一个概念然后证明给你看。它甚至说,考虑把光纤拉到树上去。很多人说这不可能,树在长高,你把光纤拉上去,这个树长高了怎么办?但其实你真的走进谷歌的园区就会发现,他们的树上真的有光纤。
“前期规划是节省投资的关键”
张旭军:再来谈谈用户,在您近期规划的数据中心项目里,印象比较深的有哪些?反映出用户怎样的想法?这些是否对中国的用户有借鉴意义?
Carrie:我经历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项目,最深的体会是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工作很重要,包括针对用户需求的一些研发工作。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最近几年参与了一些大型的超算中心 的设计。在这些设计里面看到了一些***的技术。其中一个项目,设备本身就是一个机柜,一个机柜在不借助任何外部空调系统的情况下,能耗达到了50千瓦。
另外,几年前在禽流感爆发的时候,美国有些研究机构也是做了类似这样的系统,来研究病毒传播模型的推算,用传统的计算方式需要差不多一周的时间,而在用户搭建的超算中心中,用了4个小时就把这个模型给算出来了。
像这些项目,我们的参与度是很深的,我们一直和用户在一起。因为用户有不同的设备选项和应用的选项,选择不同的选项可能对于传输媒体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很前期的时候介入到这些项目,倾听用户的一些需求,快速响应他们的这些需求。
其实每个数据中心都是不一样的,每个数据中心的用户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应用的运作模式,有自己场地的运作模式,有自己以前的使用习惯。我们所做的就是和用户一起去设计一套对他们来说最合适的方法,而并不是拿一套模板去套给他。因为采用一个模板套用的话,对用户来讲,总归会有一些不适合的地方。如果只是图一个简单套用一个模式的话,一开始可能很简单,但是到***越用可能越痛苦。
张旭军:Google是一个非常受关注的公司,其在数据中心中引进了很多创新的理念和技术。您和Google的距离更近一些,对Google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是否有一些内容可以和我们分享?
Carrie:谷歌尽管是一个开放式的互联网公司,但是它在技术上的保密做的很好。因为所有的这些都是它的生命线。其实我了解的信息也都是他们公开的信息,但是的确您说的很正确,谷歌是一个在创新上面有很大作为的公司,而且它的创新不单单只是凭空的一个概念,它最成功一点是它提出一个概念然后证明给你看。
就好比说,谷歌最近在美国推一个城市网络化的概念,它要做整个城市的信息化运营中心。它把整个城市当中的包括云、网络、电视这些都由它来提供,相当于构建一个电子化的全方位设计,一个数据通讯的真正社区。它甚至说,考虑把光纤拉到树上去。很多人说这不可能,树在长高,你把光纤拉上去,这个树长高了怎么办?但其实你真的走进谷歌的园区就会发现,他们的树上真的有光纤。Google和其他公司有很大的区别就是有足够的资产帮助他们做很多别的公司做不了的事情。比如说,从去年的数据来看,万兆(用在光纤交换机或光纤的服务器网卡上的芯片)的全球出货量,Google采购的芯片数量甚至比专业的服务器或者交换机厂家都多。Google自己在制造自己的交换机,自己在制造自己的服务器,Google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要用什么,所以Google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很多的。但是这些经验并不一定能够成功的被别人所借鉴,因为方式不同。
张旭军:您帮我们预测一下,2012年对于数据中心和网络布线来讲有哪些事情会发生?
Carrie:首先,支持10G的铜缆布线会获得大量增长;其次,在一些国家可能会有7类布线的应用出现;第三,屏蔽的优势会更加的体现出来。
Carrie:现在作废的双绞线收回以后大部分是把外皮烧掉,然后把铜拿出来重新回收利用,但是2012年可能会出现新的技术,就是外皮也能够被回收再利用,不会把它烧掉,因为烧掉本身也对大气带来污染。
“双绞线外皮的回收利用将成事实”
张旭军:您帮我们预测一下,2012年对于数据中心和网络布线来讲有哪些事情会发生?
Carrie:首先,从布线的角度上来讲,因为10G的设备已经开始正式出货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12年支持10G的铜缆布线会获得大量增长。其次,在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有7类布线的应用出现。第三,屏蔽的优势会更加的体现出来,因为6A以后,不管是从最终实现的效果还是实现的成本来讲,屏蔽系统都占有很大的优势。
另外,您关心的是整个网络领域发生的技术性变革,我们会看到2012年可能有一些厂家会推出关于回收的一些技术。现在已作废的双绞线收回去以后大部分人是把塑料烧掉,然后把铜拿出来重新回收利用,但是2012年可能会出现新的技术,就是外皮也能够被回收再利用,不会把它烧掉,因为烧掉本身也是对大气带来污染。
***,在网络方面,我们会看到,因为现在目前已经正式出台的是40G光纤和10G的铜缆,那么在2012年的某些时候,40G的铜缆会开始正式立项做研发,再往上是1000G的光纤也会立项去做,整个带宽还是在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