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reshark添加一个基础的RDP解析器的方法

安全 数据安全
网络管理员使用Wireshark来检测网络问题,网络安全工程师使用Wireshark来检查资讯安全相关问题,开发者使用Wireshark来为新的通讯协定除错,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有关wireshark添加一个基础的RDP解析器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添加一个基础的RDP解析器

下面我们将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个基础的RDP解析器。它依次包含如下构成要素:

包类型字段(占用8比特位,可能的值为:1,初始;2,终结;3,数据);

标志集字段(占用8比特位:0x01,开始包;0x02,结束包;0x04先包);

序列号字段(占用16比特位);

1.创建解析器

首先您需要选择解析器的类型:内置型(包含在主程序中)或插件型。插件是容易编写的,先做一个插件型解析器吧。

例1.解析器初始设定.

\#ifdefHAVE_CONFIG_H

\#include"config.h"

\#endif

\#include<epan/packet.h>

\#include<epan/prefs.h>

/\*forwardreference*/

voidproto_register_rdp();

voidproto_reg_handoff_rdp();

staticvoiddissect_rdp(tvbuff_t\*tvb,packet_info\*pinfo,proto_tree\*tree);

staticintproto_rdp=-1;

staticdissector_handle_trdp_handle;

staticgintett_rdp=\-1;

\#defineTCP_PORT_RDP3389

voidproto_register_rdp(void)

{proto_rdp=proto_register_protocol(

"RDPProtocol",

"RDP",

"rdp"

);

}

现在来逐一分析这段代码。首先我们有一些常规的包含文件,最好依惯例在文件开始包含进来。随后是一些函数的前置声明,我们稍后定义它们。

接下来我们定义了一个整型变量"proto_rdp"用于记录我们的协议注册信息。它被初始化为"-1",当解析器注册到主程序中后,其值便会得到更新。这样做可保证我们方便地判断是否已经做了初始工作。将所有不打算对外输出的全局变量和函数声明为"static"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因为这可以保证命名空间不被污染。通常这是容易做到的,除非您的解析器非常庞大以致跨越多个文件。

之后的模块变量"TCP_PORT_RDP"则包含了协议使用的TCP端口号,我们会对通过该端口的数据流进行解析。

紧随其后的是解析器句柄"rdp_handle",我们稍后对它进行初始化。

至此我们已经拥有了和主程序交互的基本元素,接下来最好再把那些预声明的函数定义一下,就从注册函数"proto_register_rdp"开始吧。

首先调用函数"proto_register_protocol"注册协议。我们能够给协议起3个名字以适用不同的地方。全名和短名用在诸如"首选项(Preferences)"和"已激活协议(Enabledprotocols)"对话框以及记录中已生成的域名列表内。缩略名则用于过滤器。

下面我们需要一个切换函数。

例2.解析器切换.

voidproto_reg_handoff_rdp(void)

{

staticgbooleaninitialized=FALSE;

if(!initialized)

{

rdp_handle=create_dissector_handle(dissect_rdp,proto_rdp);

dissector_add("tcp.port",TCP_PORT_RDP,rdp_handle);

initialized=TRUE;

}

}

这段代码做了什么呢?如果解析器尚未初始化,则对它进行初始化。首先创建解析器。这时注册了了函数"dissect_rdp"用于完成实际的解析工作。之后将该解析器与TCP端口号相关联,以使主程序收到该端口的UDP数据流时通知该解析器。

至此我们终于可以写一些解析代码了。不过目前我们仅写点儿基本功能占个位置。

例3.解析

staticvoiddissect_rdp(tvbuff_t*tvb,packet_info*pinfo,proto_tree*tree)

{

if(check_col(pinfo->cinfo,COL_PROTOCOL))

{

col_set_str(pinfo->cinfo,COL_PROTOCOL,"RDP");

}

/*Clearoutstuffintheinfocolumn*/

if(check_col(pinfo->cinfo,COL_INFO))

{

col_clear(pinfo->cinfo,COL_INFO);

}

}

该函数用于解析传递给它的数据包。包数据由"tvb"参数指向的特殊缓冲区保管。现在我们已深入到协议的细节,对它们您肯定是了若指掌。包信息结构参数"pinfo"包含了协议的基本数据,以供我们更新。参数"tree"则指明了详细解析发生的地方。

这里我们仅做了保证通过的少量工作。前两行检查UI中"协议(Protocol)"列是否已显示。如果该列已存在,就在这儿显示我们的协议名称。这样人们就知道它被识别出来了。另外,如果"信息(INFO)"列已显示,我们就将它的内容清除。

至此我们已经准备好一个可以编译和安装的基本解析器。不过它目前只能识别和标示协议。

为了编译解析器并创建插件,还需要在解析器代码文件"packet-rdp.c"所在目录下创建一些提供支持的文件:

-Makefile.am-UNIX/Linux的makefile模板

-Makefile.common-包含了插件文件的名称

-Makefile.nmake-包含了针对Windows平台的Wireshark插件makefile

-moduleinfo.h-包含了插件版本信息

-moduleinfo.nmake-包含了针对Windows平台的DLL版本信息

-packet-rdp.c-这是您的解析器原代码文件

-plugin.rc.in-包含了针对Windows平台的DLL资源模板

"Makefile.common"和"Makefile.am"文件中涉及到相关文件和解析器名称的地方一定要修改正确。"moduldeinfo.h"和"moduleinfo.nmake"文件中的版本信息也需要正确填充。一切准备妥善后就可以将解析器编译为DLL或共享库文件了(使用nmake工具)。在wireshark文件夹下的"plugins"文件夹中,建立"rdp"文件夹。将修改过的Makefile.common,Makefile.am,moduleinfo.nmake,moduldeinfo.h,Makefile.nmake及packet-rdp.c文件考到"rdp"文件夹下,然后进行编译,rdp插件自动生成完整,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1.解析协议细节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可以运用的简单解析器,让我们再为它添点儿什么吧。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标示数据包的有效信息了。解析器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支持。

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创建一个子树以容纳我们的解析结果。这会使协议的细节显示得井井有条。现在解析器在两种情况下被调用:其一,用于获得数据包的概要信息;其二,用于获得数据包的详细信息。这两种情况可以通过树指针参数"tree"来进行区分。如果树指针为NULL,我们只需要提供概要信息;反之,我们就需要拆解协议完成细节的显示了。基于此,让我们来增强这个解析器吧。

例4

staticvoiddissect_rdp(tvbuff_t*tvb,packet_info*pinfo,proto_tree*tree)

{

proto_item*ti=NULL;

if(check_col(pinfo->cinfo,COL_PROTOCOL))

{

col_set_str(pinfo->cinfo,COL_PROTOCOL,"RDP");

}

/*Clearoutstuffintheinfocolumn*/

if(check_col(pinfo->cinfo,COL_INFO))

{

col_clear(pinfo->cinfo,COL_INFO);

}

if(tree)

{ti=proto_tree_add_item(tree,proto_rdp,tvb,offset,-1,FALSE);}

}

这里我们为解析添加一个子树。它将用于保管协议的细节,仅在必要时显示这些内容。

我们还要标识被协议占据的数据区域。在我们的这种情况下,协议占据了传入数据的全部,因为我们假设协议没有封装其它内容。因此,我们用"proto_tree_add_item"函数添加新的树结点,将它添加到传入的协议树"tree"中,用协议句柄"proto_rdp"标识它,用传入的缓冲区"tvb"作为数据,并将有效数据范围的起点设为"0",长度设为"-1"(表示缓冲区内的全部数据)。至于最后的参数"FALSE",我们暂且忽略。

做了这个更改之后,在包明细面板区中应该会出现一个针对该协议的标签;选择该标签后,在包字节面板区中包的剩余内容就会高亮显示。

现在进入下一步,添加一些协议解析功能。在这一步我们需要构建一组帮助解析的表结构。这需要对"proto_register_rdp"函数做些修改。首先定义一组静态数组。

例5定义数据结构

statichf_register_infohf[]=

{

{

&hf_rdp_version,

{

"TPKTHeader:Version",

"rdp.version",

FT_UINT8,

BASE_DEC,

NULL,

0x0,

"Version,onlyversion3isdefined",HFILL

}

},

}

接下来,在协议注册代码之后,我们对这些数组进行注册。

例6注册数据结构

proto_register_field_array(proto_rdp,hf,array_length(hf));

proto_register_subtree_array(ett,array_length(ett));

例7解析器全局数据结构

staticinthf_rdp_version=-1;

staticgintett_rdp=-1;

现在我们就可以对协议细节的显示做一番改善了。

例8解析器开始数据解析

staticvoiddissect_rdp(tvbuff_t*tvb,packet_info*pinfo,proto_tree*tree)

{

proto_item*ti=NULL;

proto_tree*rdp_tree=NULL;

if(tree)

{

version=tvb_get_guint8(tvb,offset);//getversion

if(version==3)

{

ti=proto_tree_add_item(tree,proto_rdp,tvb,offset,-1,FALSE);

rdp_tree=proto_item_add_subtree(ti,ett_rdp);

/*Version*/

proto_tree_add_item(rdp_tree,hf_rdp_version,tvb,offset,1,FALSE);

offset+=1;

}

}

}

我们提取出协议的第一部分。数据包的首字节定义了rdp协议的包类型。

函数"proto_item_add_subtree"的调用在协议树中添加了一个子树,我们就在这里进行细节解析。子树的展开受控于变量"ett_rdp"。当您在协议间切换时,由它记录子树是否展开。正像您从下面的函数调用中看到的那样,随后的所有解析都会添加到该子树中。函数"proto_tree_add_item"用于为子树"rdp_tree"添加项,这次调用使用变量"hf_rdp_version"控制项格式。PDU(协议数据单元)类型是一个单字节数据,位于数据包的首字节,我们将有效数据范围的起点设为"0",长度设为"1"。我们假设它依照网络字节顺序,所以将最后一个参数设为"FALSE"("TRUE"表示"littleendian","FALSE"表示"bigendian")。尽管对于单字节数据无所谓字节顺序,但我们最好还是保持指定字节顺序的良好习惯。

如果详细查看静态数组中"hf_rdp_pdu_type"的声明,我们能够获悉定义的明细。

-hf_rdp_version:节点索引。

-TPKTHeader:Version:项标示。

-rdp.version:过滤字符串。我们可以在过滤框中输入诸如"rdp.version=1"的结构。

-FT_UNIT8:指定该项数据是一个8比特位的无符号整型。这和我们之前调用函数时设置的一字节有效数据是相一致的。

-BASE_DEC:针对整型数据,指定将其作为十进制数显示。当然视具体情况也可以设置为"BASE_HEX"(十六进制)和"BASE_OCT"(八进制),以使数据更易辨识。

至于结构中余下的部分我们暂且忽略。

如果您现在安装并试用这个插件,就会发现一些有用的东西了。

接下来让我们完成这个简单协议的tpkt头部的解析工作吧。我们需要再添加一些hf数组成员和程序调用。

例9

//添加到文件开始的某个地方做全局变量

staticinthf_rdp_reserved=-1;

staticinthf_rdp_length=-1;

//添加到"proto_register_rdp"函数中的"hf"数组中,作为数组的成员

{

&hf_rdp_reserved,

{

"TPKTHeader:Reserved",

"rdp.reserved",//添加到"dissect_rdp"函数中,实现数据包的解析

FT_UINT8,

BASE_DEC,

NULL,

0x0,

"Reserved,shouldbe0",HFILL

}

},

{

&hf_rdp_length,

{

"TPKTHeader:Length",

"rdp.length",

FT_UINT16,

BASE_DEC,

NULL,

0x0,

"Lengthofdataunit,includingthisheader",HFILL

}

},

//添加到"dissect_rdp"函数中,实现数据包的解析

/*Reserved*/

proto_tree_add_item(rdp_tree,hf_rdp_reserved,tvb,offset,1,FALSE);

offset+=1;

/*length*/

data_len=tvb_get_ntohs(tvb,offset);

proto_tree_add_uint(rdp_tree,hf_rdp_length,tvb,offset,2,data_len);

offset+=2;

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变量"offset"以记录数据包解析的位置。将这些额外的代码块放入合适的位置,整个协议就可以得到全面的解析。这样TPKT头部的信息就添加到解析代码中,若要再添加其他解析字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将字段与判断条件一同添加。
 

【编辑推荐】

  1. Wireshark表达式使用技巧——IP过滤
  2. 安全新词解:Wireshark
  3. Wireshark:网络嗅探工具
  4. 巧妙运用Wireshark嗅探网络通信
责任编辑:于爽 来源: hi.baidu.com
相关推荐

2022-10-20 11:00:52

SQL解析器

2019-07-05 08:39:39

GoSQL解析器

2017-02-14 10:20:43

Java Class解析器

2015-02-10 14:32:37

XSS漏洞XSS

2022-06-28 08:17:10

JSON性能反射

2014-05-15 09:45:58

Python解析器

2023-12-30 13:33:36

Python解析器JSON

2011-04-01 16:16:27

JavaScript

2023-07-25 14:24:33

元素JSX解析器

2014-05-06 09:27:54

2022-02-14 13:58:32

操作系统JSON格式鸿蒙

2022-11-18 08:32:23

spring参数解析器

2012-11-21 11:48:23

i-NVMM加密密码

2009-03-19 09:26:05

RSS解析器MagpieRSS

2023-02-07 06:55:26

Kafka消费消息

2009-01-03 14:39:00

ibmdwSpirit

2021-10-03 15:02:50

HTTPNodejs

2010-03-05 10:14:53

Ubuntu ruby

2010-01-07 16:37:04

JSON解析器

2020-12-02 10:13:45

JacksonJDK解析器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