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6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赛迪集团)主办,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软件和信息服务》杂志社、《中国计算机报》社、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赛迪创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中国软件大会•2011年论坛暨第十届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十大领军人物、企业、产业园区颁奖礼”在京盛大召开。
在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新一轮黄金十年的开局之年,2011年1-9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13002亿元,同比增长31.7%,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增长39.3%,超过8月份增速3个百分点,创今年以来单月***水平。1-9月,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实现收入1253和1805亿元,比重达24%,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44.8%和38%,增速高出全行业13.1和6.3个百分点,其中9月分别增长84.7%和50.7%。
在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全面向好的同时,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格局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跨平台计算日益普及,基础硬件水平快速提升,应用需求持续深化,商业模式不断革新,促使软件产业发展呈现出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智能化和融合化等重要趋势,推动着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进入产业转型时期。
全球软件产业格局孕育着新一轮重大调整。跨平台计算广泛应用,促使微软与英特尔的“Wintel联盟”开始瓦解;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风生水起,为网络时代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提供技术依托。这些变化让整个软件产业正处于技术新旧范式交替时期。在此背景下,软件技术创新速度将明显加快,产业的新问题、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
如何面对软件产品大型化、复杂化、系统化带来的挑战,抓住云计算带来的发展新机遇,解决软件测试理论、工具与应用不相适应的矛盾?如何推动软件质量保证体系向纵深发展,结合超大规模复杂系统对可靠性的要求,将软件质量管理与开发过程紧密结合,帮助企业实现软件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如何破解软件知识产权遭受侵犯的难题,将中国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软件著作权的申请、使用、管理相结合,建立促进软件正版化与产业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如何培养高端、复合型软件人才,突破软件产业遭遇的人才瓶颈,建立符合软件人才市场需要的培训体系,满足企业对专业领域软件人才的需求?如何应对货币政策逐渐收紧的趋势,开拓融资渠道,创新为软件园区和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投融资服务?
基于解答以上诸多问题,同时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发〔2011〕4号文,“中国软件大会•2011年论坛”应运而生。面对软件产业技术变革,创新商业模式成为应对变革的重要手段,本届年会以“前瞻科技创新重构商业未来”为主题,成功举办了主论坛与软件知识产权、软件人才培养、软件投融资、软件测评技术和软件质量保证五个分论坛。来自工信部的领导、两院院士及典型企业总裁等与业界一起分享“软件产业商业模式面向服务的创新与变革”,促进新模式下认证测试、产品质量、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投融资体系等软件产业生态重构,促使软件产业步入融合、转型和调整的新阶段,助推中国新一轮软件产业发展浪潮。
与此同时,“中国软件大会•2011年论坛”期间,第十届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十大领军企业、领军人物、领军产业园区颁奖礼同期举办。在原信息产业部的指导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软件和信息服务》(原软件世界)杂志社自2001年开始联合举办一年一度该奖项评选活动,活动评选出来的最终名单已成为目前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权威性的榜单。
其中IBM软件集团、赞华集团、澳汰尔、北京宇信易诚、甲骨文等企业荣获“2001-2011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十年领军企业”;易联众、亿达信息、航天信息、NEC中国、中企动力等企业荣获“2010-2011年度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十大领军企业”;胡世忠、陈利浩、雷彪、卢汝文、杨海成等荣获“2010-2011年度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十大领军人物”;中关村软件园、无锡软件园、武汉中部信息安全产业基地、齐鲁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等荣获“2010-2011年度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十大领军产业园区”。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应用的深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特征日益明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支柱和核心。表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军企业、领军人物、领军产业园区将为行业发展提供示范作用,进一步助推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十二五”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处于关键时刻。“中国软件大会•2011年论坛”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要按照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自主可控、市场导向、融合开放、跨越发展,充分发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能动作用,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