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曾经也败过!回忆AMD史上的经典CPU

运维 服务器运维
前言:2011年10月,倍受关注的AMD新一代CPU——FX系列(推土机)终于发布了,作为AMD酝酿已久、也是近十年来最大革新的CPU,自计划宣布开始便受到网友的高度关注,并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再次“一鸣惊人”,以“FX”之名再创辉煌。

 前言:2011年10月,倍受关注的AMD新一代CPU——FX系列(推土机)终于发布了,作为AMD酝酿已久、也是近十年来最大革新的CPU,自计划宣布开始便受到网友的高度关注,并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再次“一鸣惊人”,以“FX”之名再创辉煌。

  可惜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AMD FX的性能没有达到预期,让很多网友、尤其是AMD粉丝们非常失望......当然,AMD也有过很多经典CPU,也有过打败Intel的辉煌历史,让我们先忘掉当前的失望,回到过去,看看AMD最经典的CPU、聊聊AMD那一段段光辉的历史。

  上次新赛扬的评测中,笔者提到的“那一年”,即1998年,DIY电脑崛起的美好年代,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话说当年桌面CPU市场“群雄逐鹿”,Intel、AMD、Cyrix、IDT(其CPU品牌WinChip)多家厂商竞争,而Intel凭借着自身优势,在产品和市场占有率上均遥遥领先其他对手。

  不过一年之后(1999年),AMD却改变了CPU市场的格局,并开始为自己书写一段段光辉的历史,本文的故事就从这一年开始说起.......

2、1999-2000年,AMD Athlon的传说开始

  1999年6月,AMD发布了一款改变CPU市场的产品,那就是基于K7微架构的Athlon(速龙,俗称:阿斯龙,代号:Pluto),Athlon、K7的传说开始。

  经典产品:Athlon 500、Athlon 1000。

1999年,Athlon诞生,第一次超越Intel:

 
Slot A接口的Athlon, 它让大家重新认识AMD

  第一款Athlon基于Slot A接口,可能新一代用户都没见过吧,250nm工艺,500MHz主频,200MH在的FSB,综合性能超越同主频的Intel Pentium III(代号Katamai),让当时所有DIY用户都为之震惊,当然最惊讶的莫过于Intel了。要知道上一代的K6-2/3,相比Pentium II还要差不少呢。什么叫“一鸣惊人”?这就是了。

 
安装散热器后的Slot A Athlon

  Athlon不是没有缺点,发热量很大。另外,跟风Intel采用了Slot接口也是一大败笔,半速二级缓存,过渡型接口,没什么升级潜力,Intel很快又转回Socket接口了。但是瑕不掩瑜,Athlon(Pluto)让AMD在产品上第一次超越Intel,让当时全世界PC用户重新认识AMD,意义重大。

2000年,1GHz之争,Athlon使AMD再获胜:

 
Athlon(代号Orion),首次达到1GHz主频

  1999年底,Athlon(代号Orion)面世,是Pluto的180nm工艺改进版,仍采用Slot A接口,频率止步1GHz。那时单核时代,频率是CPU最重要的性能指标,而当时频率逐步接近标志性的“GHz”,Intel和AMD想抢先发布1GHz的CPU。结果,这个标志性1GHz CPU在2000年3月由AMD首先发布,型号就是这款Athlon 1000。

 
在频率竞赛中,AMD Athlon首先达到1GHz,美名载入史册

  之后Intel发布了更高频的Pentium III 1.13G,结果大规模出现问题,要紧急回收处理。这样,AMD首先达到1GHz的美名被载入了CPU的史册,AMD再次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但是,此时Intel已经切换到新Pentium III(Coppermine,铜矿),性能再次走在AMD前面,不过AMD已经准备好产品应对了......

  编辑点评:Slot A接口的Athlon,更多的是象征和市场的意义,实际上由于Intel的影响力、价格、货源等因素,真正用上这批CPU的用户不多。但是第一次超越Intel、首先达到1GHz的等事迹,让大家重新认识AMD,对之后的市场造成深远的影响。此时,Intel和AMD争霸的CPU格局形成。

#p# 2、2000-2001年,“速龙” +“钻龙”,双龙出海

  如果说Slot A接口的Athlon更多的是象征意义的话,那么2000年Socket A接口的Athlon(代号Thunderbird,雷鸟)就是真正让速龙普通的先锋,面向入门用户的Duron(代号烈火)一起,杀了Intel一个措手不及。

  经典产品:Athlon 750(雷鸟)、Duron 600。

2000年,Athlon(雷鸟),P3的劲敌:

 
Athlon(雷鸟),P3(铜矿)也不是对手

  2000年,话说当时Intel Pentium III(铜矿)凭借内置全速256KB二级缓存,重新夺回性能宝座,尽管回归Socket接口,但通过各样山寨转接卡,可以用在老的Slot 1主板上,给予AMD一下狠狠的回击。但是AMD也准备好应对的产品了,那就代号Thunderbird(雷鸟)的Athlon。

 
雷鸟的最佳搭配:VIA KT133主板,你曾经拥有吗?

  Athlon(雷鸟)采用180nm工艺,集成全速256KB二级缓存, 采用Socket A接口,相比新Pentium III,频率相近时旗鼓相当,不过往往雷鸟的主频更高。更重要的是,Athlon价格只有P3的2/3,主板也更便宜,主打性价比受到DIY用户的青睐,AMD以及Athlon被更多用户所认识。那时雷鸟的最佳搭配主板?当属VIA(威盛)的KT133系列主板了,这样的经典组合,你有过吗?

2000年,Duron(烈火),诠释高性价比:

 
主打入门市场,AMD Duron成为性价比之王

  尽管从1999年开始,Athlon对Pentium III构成威胁,但面对Intel入门级的Celeron系列,AMD一直没有产品应对,这可是庞大的市场啊。2000年6月,AMD针对入门市场推出了Druon(钻龙,俗称:毒龙,代号:Spitfire/烈火)品牌。这是AMD首次针对市场划分CPU品牌。

  Duron相比Athlon最大差别是只有64KB二级缓存(缓存延迟也一致,而赛扬缓存延迟比P3大很多),外频保持在100MHz,面对Intel当时只有66MHz外频的“赛扬II”,可谓轻松拿下,叫板低频的P3,而价格却很多便宜,其高性价比迅速成为很多DIY用户的首选。

“黑盒”鼻祖,Duron +“铅笔”,破解倍频

 
Duron之“铅笔破解”,轻松超频

  Duron之所以受到DIY用户追捧,除了性价比外,另一个原因是其强大的超频潜力。早期Duron没有锁定倍频,可谓AMD“黑盒”版CPU的前身,轻松超频,600MHZ可超频到900MHz甚至1GHz,超频后足以叫板1000-2000元的P3和雷鸟,所以那时超频的含金量很高。AMD很快就采取措施,锁定倍频。

  但是,后来有DIY玩家发现,可以DIY破解倍频,最简单只需要一支“铅笔”就可以实现,这就是著名的“铅笔破解”。500多元的CPU,拥有1000-2000元的使用价值,超频后感受到性能提升,那种心情相信经历过的DIY用户都深有体会吧。当然,前面提到的KT133系列主板(尤其是KT133A)也是功不可没,那时也是VIA的巅峰时期。

 

Athlon和Duron没有缺点吗?

  要说Athlon和Duron的缺点嘛,还是有不少的,不支持SSE指令(还好那时支持该的软件很少,现在是必须用到的)、发热量巨大(超频后更需要强力散热器)、核心容易破碎、主板有一些小兼容性问题等,还有Duron的破解也给予JS打磨的机会,获取更高利润。


  编辑点评:2000年,Socket A接口的Athlon(雷鸟)和Duron(烈火)的雷火攻势下,在DIY市场AMD从Intel手上抢走了很多份额,产品可谓叫好也叫座,AMD在用户群中建立起很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那一年,Intel那边意外连连,1.13G P3要回收、820主板出问题、第一代P4各方面都不尽人意。

#p#  3、2001-2003年,速龙XP时代,巴顿成为经典

  时间来到2001年下半年,Intel高端向Pentium 4切换,虽然第一代P4性能平平,同频甚至比不过P3与Ahtlon,但那时P4频率已经达到2.0G,相比只有1.4G的Athlon还是有优势的。入门级Intel也把Celeron的外频拉倒100MHz,提高竞争力。

  面对这样的状况,AMD知道“雷鸟”不能再和P4玩频率战了,Duron不支持SSE很快也要吃亏,于是拿出加入了SSE指令,发布了Athlon XP和新的Duron。2002-2003年,Athon XP经过两次主要升级(Thoroghbred-B和Barton),造就了多款经典产品。

  经典产品:Athlon XP 1700+/1800+、Athlon XP 2500+(巴顿)、Duron 1600。

2001年,Athlon XP诞生,新的命名方式:

 
频率不是唯一标准,AMD以PR值命名Athlon XP

  2001年10月Athlon XP(Palomino)发布,XP是eXtreme Performance的缩写,也刚好能借助微软即将发布的Windows XP系统之际宣传,事实上这样的效果非常成功。Athlon XP相比Athlon主要加入了SSE指令支持,并引入PR值来命名自己的产品型号。

  Athlon XP采用PR值命名的原因

  那时Pentium 4提升频率太容易了,当时主频决定性能的概念已深入民心,面对提升频率较容易的P4,Athlon是追不上的。于是,因此AMD引入PR值方式,AMD的解释是以Athlon 1G为标准来标PR值的,但实际无疑是针对P4的,例如Athlon XP 1700+,寓意性能大于1.7G的P4,而实际上Athlon XP相比第一代P4确实有优势。

面对第一代P4,同PR值的Athlon XP性能更强、性价比更高,还率先支持DDR内存,与当时VIA的KT266主板成为绝配,并且很多KT133A主板可以支持。AMD也听取了用户意见,如加了护垫防止核心被压碎。最初的Athlon XP还是采用180nm,发热量大、超频潜力也一般,在DIY用户中的口碑一般。

2002年,新版Athlon XP发布,以性价比大展拳脚:

 
Athlon XP(Thoroughbred),“赛扬4的价格,P4的性能”

  2002年,在Intel第二代130nm的Pentium 4(Northwood)和“赛扬4”的打压之下,AMD粉丝们都等待130nm的Athlon XP(Thoroghbred),希望它能力挽狂澜。虽然粉丝们等来的不是王者归来,但却是高性价比的Athlon XP。

  “赛扬4的价格,P4的性能”,那时DIY用户这样形容Athlon XP,并且它有很强的超频潜力,特别是后面Thoroghbred-B版Athlon XP 1700+/1800+,受到DIY用户的追捧,再次诠释了性价比一词,Athlon XP也在DIY群体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非常热销。

  2002年CPU市场格局

  2002年初,Intel发布了第二代130nm的Pentium 4(Northwood),加上支持DDR内存、FSB提升到533MHz等一系列动作,P4的威力得以发挥,帮助Intel重夺性能宝座。同PR的Athlon XP面对第二代P4,开始力不从心了,这时AMD粉丝们都等待130nm的Athlon XP(Thoroghbred),希望它能力挽狂澜。

  2002年中,130nm的Athlon XP(Thoroghbred)发布了,发热量降低,频率能继续提升,可惜性能还是不敌第二代P4,那时P4达到3.06G了。Intel当时以P4与“赛扬4”加上娴熟的市场策略对AMD进行夹击,AMD变得被动起来。用什么应对呢?性价比!高频Athlon XP牵制中端P4,低频卖“赛扬4”的价格。这样,AMD粉丝们虽然没有盼来性能王者,但却盼到了多款高性价比产品。

2003年,“巴顿”版Athlon XP发布,成为一代经典:

  2003年初,AMD继续升级Athlon XP,代号为Barton(巴顿,经典出场了!)和Thorton,两者区别是二级缓存,512KB和256KB。“巴顿将军”仍是采用130nm工艺,首次内置512KB二级缓存、FSB在333MHz或400MHz,搭配当时NVIDIA的nForce 2 Ultra主板,性能得到进一步增强,更加接近第二代P4。

  “巴顿将军”仍是主打性价比,最超值的型号就是老一辈DIY用户再熟悉不过的Athlon XP 2500+,内置512KB缓存、拥有强大的超频潜力、合理的价格,加上DDR-400双通道内存普及、NVIDIA的nForce 2 Ultra主板发布,这一套装备买回去,价格与Intel的“赛扬4”平台差不多,性能却强得多了。另外,对DIY用户更重要的是,在BIOS把外频设置成200MHz,就变成了Athlon XP 3200+,这是K7平台最强的代表!媲美P4 3.0G,而基本上2500+都可以超频到这样的频率!

2003年,Duron最后的疯狂,“开核”鼻祖,破解Athlon XP:


Duron最后的疯狂,“开核”的鼻祖

  2002年低频版Athlon XP主打入门市场后,就没有了Duron的位置,这个品牌逐步淡出市场,不过到2003年下半年,Duron(代号:Applebred)又回归了,价格还相当便宜。又有资深的DIY玩家发现,它其实是Athlon XP屏蔽二级缓存后的产物,对比之下只有CPU L2桥有区别。

 
连通L2桥,Duron变身Athlon XP

  这样,动手能力强的DIY玩家,试图把L2桥连接起来,结果二级缓存变回256KB,性能突飞猛进,成为Athon XP,再加上超频,性价比之高可想而知了。由于需要很强的DIY能力,破解后不一定稳定的,那时市场上有改好的版本,给钱JS就行。这是“开核”的鼻祖,也是Duron最后的疯狂了。

 
nForce 2系列主板,升技NF7,经典.....

  编辑点评:Thoroghbred-B的Athlon XP成为了高性价比的代名词,而Barton版的Athlon XP把这个品牌推向最高峰,在众多内因外因影响下,造就了这一代经典XP 2500+。由于NVIDIA的nForce 2强势、VIA的不思进取,最终AMD平台NVIDIA主板成为用户的首选,VIA开始没落。而“巴顿将军”与nForce 2为AMD的K7平台完美谢幕。

这样的经典平台,你曾经拥有吗?是升技NF7吗,呵呵?

#p# 4、2003-2005年,速龙64/FX出击,王者归来

虽然K7最终版Athlon XP口碑很好,但始终屈居在Pentium 4之下,那时雄心勃勃的AMD当然不甘落后,早在2001年便宣布了K8(代号Hammer)计划,2003年8月,AMD终于发布了K8的Athlon 64,接下来几年,AMD凭借K8的系列产品,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江山,并稳坐了两年多的性能宝座。

  经典产品:Athlon 64 3000+/3200+(威尼斯)、Athlon 64 FX-55

2003年,Athlon 64发布,K8时代来临:

 
Athlon 64发布,K8时代来临

  2003年8月,AMD发布了新一代CPU——Athlon 64(代号:ClawHammer),基于全新的K8微架构,采用130nm工艺,包括内置内存控制器、支持SSE2指令、HyperTransport技术(沿用至今)等一系列重大改进,它还有一个重大意义,首款X86的64位CPU。仍沿用PR值命名,而这次PR值是名副其实了。

 
最初Athlon 64的一个败笔,两种过渡性接口

  第一批Athlon 64分为Athlon 64和Athlon 64 FX两个版本,接口Socket 754和Socket 940两个版本,代表型号是Athlon 64 3200+和Athlon 64 FX-51,最大区别是前者仅支持单通道内存,后者则支持双通道,并且需要不同的主板支持,分别面向主流和高端发烧市场。看到FX了?是的,这个我们后面再介绍。面对Intel的Pentium 4C、4EE,互有胜负,毕竟后者有超线程技术,且产品比较成熟。

  由于产品定位、性能、配套主板和超频潜力等原因,面对如日中天的Intel P4C,最初的Athlon 64在DIY用户中没有太大反响。但此时Intel还没发现P4的潜在危机,AMD的Athlon 64只是初露锋芒而已,后来将大放异彩,好戏在后头呢。

2004-2005年,Athlon 64大放异彩,3000+又是一代经典:

 
玩游戏、选AMD,Athlon 64 3000+/3200+又成经典

  2004年6月,AMD吸取教训后,对Athlon 64系列采用新的市场策略,推出Socket 939取代940和754(754后来用于入门级),降低售价,同时推出更多的型号完善产品市场。代号为Newcastle的Athlon 64终于支持双通道内存,搭配当时NVIDIA的nForce 4主板发起进攻,刚好那时Intel第三代P4设计的失败,性能没进步、发热量巨大。而性能和功耗控制出众的Athlon 64 3000+、3200+开始成为高端用户的首选。

  到2005年,代号Venice(威尼斯)、采用90nm的Athlon 64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相对P4E),超频潜力出色,还有游戏A64 K8微架构相对P4E开始有明显优势,加上FX的光环,诸多因素影响下,Athlon 64 3000+、3200+成为当时游戏玩家、高端用户的首选!

2004-2006年,Athlon 64 FX,性能之王舍我其谁?

 
FX,曾经是AMD荣耀、辉煌、最强性能的标识

  FX,一个记录了AMD荣耀、辉煌以及最强性能的标识,一个只有极少数用户能用上,让人羡慕不已的标识。它在2003年作为最强Athlon 64诞生,PR值已不能显示其强悍了,于是AMD采用另一套命名方式,最初的型号是Athlon 64 FX-51,前面提到了,面对P4EE是互有胜负,但这不要紧,AMD有信心迟早实至名归拿下性能之王的。

  2004年,伴随着Socket 939平台推出,FX系列升级至FX-53、FX-55,更高的主频、更强的nForce 4主板搭配,加上新软件、新游戏的出现,使FX-53、尤其是FX-55在游戏性能、日常应用性能超越P4EE,当时P4EE仅能在媒体处理、3D渲染部分应用上保持优势,性能之王终于实至名归。再后来2005-2006年,FX-57、FX-60(双核)等继续笑傲江湖,让AMD稳坐性能宝座两年多。不过,其售价也不断刷新高,高达999美元。

 Athlon 64的成功,是因为Intel三代P4的失败?

  时过境迁,现在回头看,有Intel粉丝认为当时AMD的Athlon 64之所以成功,Intel三代P4(Presoctt)的失败是一个重要因素。第三代P4性能相比第二代(Norhwood)没有什么提升,反而功耗却大得多,频率没有往上拉多少,多线程软件、游戏没普及,超线程没起到作用。微架构上Athlon 64确实比P4更优秀,至于多线程软件、游戏没普及,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时势造英雄。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带超线程的P4也许比Athlon 64更强,但可惜这些CPU早淘汰了。

  如果Intel拿当时笔记本的Pentium M到桌面,又是另一番景象?

  那时不少高端DIY玩家把Pentium M拿到桌面平台用,不能否认其优秀,Pentium M后续的Core 2更是大杀四方。但没有如果,如果之后也有更多的如果,如果拿到桌面平台,也不一定有后来的Core2呢。总之,Intel是吸取了教训,于是才会形成今天的CPU格局。

编辑点评:2003年,AMD的Athlon 64开创了家用64位CPU的先河,美名记录在CPU史册。到2004-2006年上半年,Athlon 64凭借着出色的性能,尤其是游戏性能,成为很多中高端用户的首选,“威尼斯”核心的3000+、3200+成为了经典。高端方面,Athlon 64 FX实至名归地坐了两年多的性能王座,这是AMD最为辉煌的两年。

#p# 5、2005-2006年,K8闪龙出击,速龙64“真”双核称霸

  2004-2006年初,在Socket 939的Athlon 64主打中高端市场,Sokcet 754则成为主打中低端市场的平台,该平台的Sempron以性价比制胜。2005年中,AMD还发布了Athlon 64 X2双核CPU,性能继续领先Intel,称霸高端市场,直到2006年7月。在这段时间AMD还挑起了著名的“真假双核”的言论。2004-2006年是AMD最辉煌的两年。

  经典产品:Sempron 2500+/2600+(754)、Athlon 64 X2 3800+、Athlon 64 FX-60

2004年,入门新品牌,Sempron登场:

 
Socket A接口的Sempron,只是Athlon XP换了个马甲

  2004年8月,AMD针对中低端市场发布了全新的Sempron品牌,取代Duron原来的位置。这次Sempron横跨Socket A/754/939三大平台。首先Socket A平台的Sempron是AMD在2004年下半年的入门主力,其实就是Athlon XP(Thoroughbred)换了名字而已。作为Celeron D的对手而存在,表现平平,没什么经典产品。

  关于Sempron的更多消息

  Sempron(闪龙)是AMD针对入门市场推出的品牌,可以说是Duron品牌的延续。初期,K8和K7两条产品线都有Sempron的身影,其中K7产品线其实是Athlon XP直接改了名字而已,估计是不想影响Athlon的品牌形象,作为2004年下半年AMD入门平台的主力。而K8产品线,有Socket 754(主力)和Socket 939(小量),2005年开始彻底取代K7平台成为入门主力。

2005-2006年,Sempron(754)与C51主板,性价比制胜:

 
K8 Sempron(754)曾经红极一时

  2005年下半年,基于K8微架构的Sempron取代K7成为入门平台的主力,最初是754平台,到06年下半年升级为AM2平台。Sempron拥有出色的能耗比与强大的超频潜力,不少产品外频能超上300MHz  以上,以最经典的2500+为例,从1.4GHz超频到2.1GHz是相当轻松的,产品价格便宜,很符合DIY用户的要求。因此带动了此也带动了内存市场,海力士D43、三星UCCC、英飞凌BE5/CE5等都是著名的超频内存。

  K8 Sempron成功,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NVIDIA的C51(GeForce 6100 + nForce 410 )整合主板,集显性能不错,价格便宜,两者搭配如鱼得水,相信不少DIY用户还会记得当年的广告:整合主板也能玩爽《魔兽世界》!这正是用户需要的,这样的经典组合曾红极一时。

2005年,Athlon 64 X2,进入双核时代,称霸市场:

 
Athlon 64 X2双核,是AMD CPU历史上最成功的CPU

  AMD曾率先发布1GHz CPU、率先推出X86-64位家用CPU,美名记录在CPU发展史册,对于双核CPU,AMD能否再下一成呢?可惜,Intel在2005年5月26日,抢先AMD发布了桌面上第一款双核CPU,Pentium D,虽然内部是由两颗Pentium 4共享FSB组成、后来还被证实为“高发热、低性能”,但也是历史上第一款双核了。约1周后,AMD拿出了自家的双核Athlon 64 X2。

 
Athlon 64 FX-60/62,对于大部分用户那是遥不可及的梦啊

   Athlon 64 X2可以说是AMD历史上最成功的CPU,凭借K8微架构的优势,功耗控制、双核性能,都领先Intel的Pentium D。当年,Athlon 64 X2是多少DIY用户梦寐以求的CPU啊。不过,它们也成为AMD历史上除了A64 FX外最昂贵的CPU,最便宜的X2 3800+也要2500多元、最强的X2 4800+高达8000元......相当于今天Intel的i7了。

  当然,Athlon 64 FX系列也升级到双核,就是最著名的Athlon 64 FX-60,继续稳坐性能宝座。而带动Athlon 64 X2普及的,是2006年的Athlon 64 X2 3600+。

2005年,“真假双核”之争,AMD最辉煌时期:

 
AMD挑起的“真假双核”的言论(上图是“真假四核”时期的)

  虽然Intel发布了第一款双核Pentium D,但其内部是两个P4整合而成,其综合性能、功耗均完败于Athlon 64 X2。这时,AMD挑起了“真假双核”CPU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大家的高端关注。后来,AMD还公开邀请Intel用CPU打擂台,呵呵。Intel方面由始至终都是保持沉默。AMD自然成为了最大的得益者,既赢得了威望,也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关于Athlon 64 X2与Pentium D的比较

  首先性能上,Athlon 64 X2性能确实很强,但也不至于完胜Intel的Pentium D,至少在一些多媒体处理上,PD还是一直领先的,毕竟这类软件都针对Intel CPU优化。A64 X2最值得称道的是游戏性能、多任务性能、日常应用性能(集成内存控制器)。然后功耗上,PD漏电问题相当严重,发热量、功耗相对A64 X2来说是一个“火炉”。价格上,A64 X2价格更高,一是产能不足、二是其性能够强。

编辑点评:2005-2006年上半年,AMD以Sempron(754)主打入门市场,成绩不俗。高端以Athlon 64 X2称霸,大胜Intel的Pentium D,而Athlon 64 FX继续稳坐性能王座。这是AMD最辉煌的时期,64位、“真双核”、高性能/低功耗等等,业界的风向标都趋向AMD。

#p# 6、2006-2008年,AMD磨难重重,羿龙/黑盒/三核

  2006-2008年,这段时期对AMD来说是重大的转折点,恰好这段时期,也是AMD一段不堪回首的艰难时期,磨难重重地走了过来。那么这两年间发生了什么大事,让处于辉煌时期的AMD走下神坛呢?

  经典产品:Athlon 64 X2 3600+、Athlon 64 X2 5000+/黑盒、Phenom X3 8450

2006年中,Intel Core 2横空出世,AMD Athlon 64的传说落幕...

 
Intel Core 2的出现,让Athlon 64的传说落幕

  2006年7月,Intel新一代处理器Core 2横空出世,其出色的性能与功耗控制,让AMD的Athlon 64 X2瞬间优势全无,性能宝座重新落入Intel手上(直到今天),高端双核市场由Intel重新主导,新的产品定价,让Athlon 64 X2一夜暴降千元以上......AMD沿用了3年、最成功、最耀眼的FX品牌,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直到2011年,但......

2007年,Phenom登场,惊现TLB BUG,出师不利:

 
Phenom惊现TLB BUG,出师不利

  2006年中,Intel Core 2打败了AMD的Athlon 64 X2,年底又发布了首款四核CPU,Core 2 Quad,趁胜追击。大家都期待AMD下一代CPU的反击。2007年底,AMD发布了新一代四核CPU——Phenom(羿龙),可惜性能还是比不过Core 2 Quad,功耗也更高。支持者失望之际,还爆出了TLB BUG,修复这个BUG还会损失性能,可谓出师不利。

关于Phenom的TLB BUG

  TLB(转换后援缓冲器),这个BUG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出现程序出错甚至死机现象。初期的解决方法是BIOS修复,这样会影响性能,本来性能一般的Phenom修复后性能更差了,自然少有人问津。到2008年初AMD才能从CPU层面上修正,相应的产品年中上市,型号以“5  0”区分,例如Phenom X4 9500,修复BUG的版本是Phenom X4 9550。

到2008年中,完美修复TLB BUG的Phenom上市,但此时Intel的Core 2已经进化到45nm了......AMD也尝试再挑起“真假四核”的言论,而Intel还是保持沉默,可惜“真四核”居然比不过“假四核”,这次网友也就不买再单了。Phenom X4带来了第一代3A平台——蜘蛛(Spider)平台,由Phenom X4、790主板与HD3800显卡组成。

2006-2008年,Athlon 64 X2转战性价比,“黑盒”5000+成经典: 


Athlon 64 X2转攻性价比路线,X2 3600+成为普及先锋

  2006年下半年,在Intel Core 2强势之下,AMD重新定位Athlon 64 X2,转战性价比路线,与Intel的Core 2和Pentium D进行竞争。此时,AMD把平台切换至支持DDR2内存的AM2平台,取代939和754,接口又得到统一。

  此时双核刚好开始普及,Athlon 64 X2 3600+就成了普及先锋,较低的价格,不错的性能与超频潜力,相比Intel的Pentium D 915更受青睐,成为主流用户的首选。


Athlon 64 X2 5000+/黑盒成为经典

  2007年,AMD又针对主流市场发布了“黑盒”系列CPU,最大卖点是不锁倍频、轻松超频,造就了Athlon 64 X2 5000+/黑盒这样的经典产品,默认性能强且超频潜力不错、价格合理,受到很多DIY用户的追捧,也使“黑盒”系列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并一直沿用至今。后续还有Athlon X2 7750(基于K10微架构)黑盒,性能不错,可惜发热功耗太大了。

2008年,AMD发布独家三核,策略制胜:


AMD独家三核现身,新的对敌策略

  面对Intel Core 2双核的强势,Athlon 64 X2不是对手,Phenom X4对付有点自贬身价。于是AMD就想出一招奇兵——Phenom三核。以“三打二”,类似田忌赛马的策略,多线程性能更强,而让消费者也会认为三核更好。可惜由于65nm工艺限制,Phenom X3频率太低了,那时支持三核以上的软件、游戏甚少,加上Intel的市场策略,Core 2 E7系列始终更受青睐。

  尽管Phenom X3不能成为用户群体中的经典,但它是AMD独有的、一种新的对敌策略,对今后的产品定位影响深远,才有了后来经典的Athlon II X3系列。

  2006年,AMD收购ATI之后的故事

  2006年7月,AMD宣布以54亿美元收购当时全球第二大图形核心巨头ATI,意味着一个全新的AMD到来。收购ATI后,AMD在2007年进入最低迷的时期,CPU不给力,还要帮ATI收拾HD 2000系列显卡的残局。不过AMD挺过来了,后来主板芯片、独立显卡都是自己的产品线,口碑很好,780G主板、HD4850显卡等等。之后还宣布了3A平台和APU计划。假如AMD没有收购ATI,那绝对是另一番景象,当然,没有如果的。

  编辑点评:2006-2008年,AMD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啊,被Intel的Core 2狂攻,Phenom出师不利,加上显卡方面又被NVIDIA压着。那个曾经辉煌的AMD失去了光芒。不过,这段时间AMD主打性价比的策略还是成功的,独有的三核、APU计划等对今后影响深远。

#p# 7、2009-2011年,速龙II和羿龙II,多核策略

  2009年,AMD终于走过磨难重重时期,进入45nm时代,发布了新一代的Phenom II和Athlon II,开始走多核路线。虽然Phenom II和Athlon II性能不足以打败Intel的产品,但多核心、性价比、整合平台等优势,还是能闯出一片天地。

  经典产品:Phenom II X4 955、Athlon II X2 250、Athlon X3 440、Phenom II X6 1055T。

2009年,Phenom II出击,3A平台与性价比:

 
Phenom II X4,主打高性能、性价比与超频

  2009年1月,AMD发布了新一代的Phenom II处理器,相比Phenom,更新45nm工艺,主频提升、更大的三级缓存,性能更强、功耗也得到有效控制。虽然性能比不过Intel一代的Core i7/i5,但是AMD采用性价比、3A平台与黑盒策略,不断调价,其中Phenom II X4 955一直奋斗至今,仍是很多中高端平台中的性价比之选。

  Phenom II X4带来了第二代3A平台——龙(Dragon)平台,由Phenom II X4、790主板与HD4800显卡组成。

2009年,Phenom II X3/X2,昙花一现:

 
昙花一现的Phenom II X3/X2,不过却成为“开核”先驱

  继Phenom II X4之后,AMD针对中高端市场发布了Phenom II X3/X2,高性能三核/双核CPU,相比Intel的Core 2 E8/E7有一定优势。不过Intel很快调整产品线应对,比如采用四核Q8、提高E7的主频等。不久后AMD主攻多核策略,转向Athlon II X4/X3,定位刚好与这两款产品重复,它们在市场只是昙花一现。

  不过,这两款产品却带来了一个在DIY群体中影响深远的词——“开核”......

2009年,Athlon II X2与780G/880G主板,十年一剑:

 
Athlon II X2,与780/785/880搭配成为入门首选

  正所谓“十年磨一剑,今朝露锋芒”,还记得文章开头、1999年AMD那个震撼IT界的Athlon吗?刚好十年,AMD发布了Athlon II,涵盖双/三/四核心产品,虽然不再是高端产品,但AMD的高性价比策略,使它们大受欢迎。

  其中入门级的Athlon II X2双核与780G/785G/880G主板组建的整合平台更是红极一时,相比Intel的Pentium与G41有很大优势,曾一度成为入门用户的首选。

2009年,Athlon II X3/X4,多核出击,再来“田忌赛马”:

 
Athlon II X3,独家三核,田忌赛马压制对手

  Athlon II双核之后,AMD发布了Athlon X3/X4三核/四核产品,多核策略,与Intel的一代Core i3、Core 2 E7和Pentium E6再来“田忌赛马”,在多线程、多任务应用上拥有绝对优势,受到用户的好评,尤其是Athlon X3,很长一段时间内压制着Pentium E6/G6。这样Phenom X3开始的“田忌赛马”策略,其前瞻性得到充分体现。直到现在,Athlon II X3/X4仍很受用户好评。

2010年,Phenom II X6,六核平民化:

 
Phenom II X6,价格亲民、六核普及先锋

  2010年,桌面CPU迈进六核心时代,Intel首先发布六核Core i7,继续稳坐他的性能王座,所以价格自然也是天价。一个月后,AMD也发布了自家的六核Phenom II X6,相比当时的一代Core i7/i5,在多任务、多线程性能上有一定优势,定价在1000-2000元间,价格亲民得多,其中千元出头的X6 1055T成为六核的普及先锋。

  Phenom II X6带来了第三代3A平台——狮子(Leo)平台,由Phenom II X6、890主板和5800显卡组建。

2009-2011年,“开核”时代的U,你曾经拥有吗?

  2009年,AMD发布的Phenom II X3,开启了AMD CPU“开核”时代的大门,“开核”之所以能深入DIY群体,最主要原因是它是免费午餐,只需一个简单的操作,电脑性能就有可能提升一个甚至几个档次了。之后两年,陆续出现了很多经典“开核”CPU,包括:Athlon X2 5000、Athlon II X3 440、Athlon II X2 220、Athlon II X4 640等等,下面我们列出其中两款。(如果你还不了解何谓“开核”,点击这里查看)

  经典“开核”产品:Athlon X2 5000、Athlon II X3 440、Athlon II X4 640。


不足400元买千元性能:Athlon X2 5000

  AMD的Athlon X2 5000(45nm)被喻为AMD的“神U”,开核+超频,使它摇身一变,成为可以匹敌千元四核的“FX 5000”,不少商家也提供了包开核服务,且货源充足,受到DIY用户的追捧。不足400元的Athlon X2 5000把“开核”热潮推向顶峰,让很多预算有限的DIY用户也爽了一把。

 
四核变六核:Athlon II X4 640

  2011年,大家都在关注“推土机”、APU的时候,又一个“开核”CPU被发现,Athlon II X4 640(新版),这次是四核变六核Phenom II X6,在“推土机”不是给力的情况下,更显出这款CPU的超值。

  编辑点评:2009-2011上半年,AMD采用新一代的Phenom II和Athlon II反击Intel,走出了Phenom时代的阴霾。虽然与性能王座无缘,但采用多核心、黑盒、性价比策略与Intel周旋,能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而那些“开核”CPU,在DIY用户群体中更是受到追捧。在这两年间,塑造出一个注重性价比的AMD。但是,大家还是期望2011年,AMD新一代产品能再给力,给予Intel狠狠的反击。

#p#  8、2011年,FX/APU终于登场,充满挑战的一年

  2011年,本来对于AMD来说是最好、最有机会的一年,AMD酝酿多年的APU与“推土机”发布,FX品牌的回归,应该可以给予Intel狠狠的一击。但是今年却成为AMD充满挑战的一年,APU产能不高、价格没下来,FX表现让人失望,CEO换人......

  经典产品:A8-3850、Athlon II X4 640、FX-8150?。

6月底,A系列APU终于发布,改变入门独显市场,无奈产能问题:

  今年6月底,AMD正式发布酝酿多年的革命性产品——A系列APU,被划分为A8、A6和A4三个系列,逐步取代Athlon II和部分Phenom II成为AMD今后的主力。对于A系列APU,CPU部分一般,但GPU部分性能相当给力,对500元内的独立显卡构成重大威胁。可以预见,从A系列APU开始,入门独显将发生改变。

  关于APU的定义

  APU全称是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s(中文名:加速处理器),它是由AMD收购ATI之后提出的,是CPU与GPU两种异架构芯片真正融合后的产品,也是电脑里面两个最重要处理器的融合,相互补足,实现异构计算加速以发挥最大性能。

可惜由于产能问题,AMD优先给予移动平台APU,桌面平台迟迟不能大面积铺货,导致价格虚高,不能尽快普及。A系列APU产品是不错的,如果价格能下来定能吸引用户选购。

8月底,Athlon II X4 631临危受命,出战FM1平台:

 
最便宜四核:Athlon II X4 631

  由于A系列APU产能问题,发布后桌面平台迟迟未能铺货,采用全新FM1接口的A75主板成了摆设,在这样的情况下,AMD临时发布了Athlon II X4 631,定价仅500元,成为历史上最便宜的四核CPU。

10月,AMD FX终于发布,万众期待,却表现失望:

AMD新一代FX(推土机)性能表现没达到预期

  AMD FX(俗称:推土机),作为AMD酝酿已久、也是近十年来最大革新的CPU,自计划宣布开始便受到网友的高度关注,并寄予了厚望,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给予Intel狠狠一击的CPU,尤其是在今年一月,正式命名为“FX”的时候,一句“I Will Be Back!”让网友、AMD粉丝们欣喜若狂,可谓万众期待。

  10月,几经跳票后,AMD正式发布了基于“推土机”微架构的FX,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FX的性能没有达到预期,单核性能倒退、功耗也高、连售价也高。AMD FX带来了第四代3A平台——天蝎(Leo)平台,由FX-8000、990主板和6900显卡组建。

AMD FX与Intel Pentium 4相逢恨晚?

 
AMD第二、三、四代推土机计划

  纵观CPU历史,笔者觉得AMD FX与2000年时Intel Pentium 4的遭遇确实有几分相似啊。第一代P4采用新微架构,但也因为效能而失败告终,但是第二代P4却造就了这个金漆招招牌。而AMD也加快了研发步伐,从2012-2014已有第二、第三甚至第四代推土机计划。

  对于“推土机”,笔者还是那句话:“当年Intel的第二代P4能创造辉煌,为什么AMD第二代、第三代推土机就不能呢?即便历史不能复制,但总可以借鉴的,AMD总不会一直重蹈P4失败那部分的覆辙吧。现在否定推土机还言之过早......”

9、2012年,AMD面临怎样的挑战?

  2011年,对AMD来说本来是充满机会的一年,却临着各种磨难与挑战。2012年,什么样的挑战等待着AMD呢?AMD会发布第二代“推土机”(打桩机)与第二代APU,“打桩机”可以兼容AMD 9系列主板,而APU采用FM2接口,有消息指它将不兼容FM1主板,需要FM2接口主板支持。它们的对手,将会是Intel三代Core i系列(Ivy Bridge)......所以,2012年,AMD仍会面临严峻的考验。

  结语:从1999年到现在,10多年过去了,AMD曾经在产品上打败过Intel,也曾经陷入困境。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10多年来AMD一直给用户带来经典的CPU,Ahlton(雷鸟)、Athlon XP(巴顿)、Athlon 64(威尼斯)等等,它们已成为一代PC用户的记忆,那种升级机器之后的激动、超频/开核后带来的性能提升等等体会,每一个用过经典AMD CPU的用户,都会有共鸣吧。这种体会没有天长地久,但曾经拥有,足够了。

  2012年,等待AMD也许是更强势的Intel,要接受更严峻的挑战,但没关系,所有的粉丝都希望AMD你能再次站起来,创造下一个辉煌!AMD,你能做到么?

 

责任编辑:张玉 来源: pconline
相关推荐

2019-03-18 15:56:56

IntelAMDCPU

2018-02-01 11:14:20

CPUAMDIntel

2022-07-15 10:19:40

漏洞网络攻击

2012-05-18 11:29:55

Titaniumpros

2011-09-19 14:28:33

笔记本评测

2017-09-21 11:46:50

CPUIntelAMD

2017-12-14 11:19:40

IntelAMDCPU

2012-05-18 11:34:03

Titaniumcons

2013-05-03 09:49:19

Intel收购AMD

2012-08-13 09:37:04

IntelAMDARM

2020-01-06 15:41:52

AMD IntelCPU

2017-10-10 14:40:55

核显VegaIntel

2010-01-14 09:59:13

IntelAMD

2018-01-10 14:34:05

IntelAMD显卡

2016-09-13 23:19:25

windows 10IntelAMD

2020-09-22 12:11:14

AMDIntel华为

2018-01-04 10:39:53

AMDCPU显卡

2015-07-06 11:18:40

游戏运营设计教程

2021-03-13 07:07:24

CPU漏洞处理器

2023-12-12 11:00:50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