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准的中国力量 掌握时机与主动

网络
标准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标准实现了生产、服务的简化和统一,促进了通用化和规模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推动了现代经济的发展。

世界标准日的目的是提高对国际标准化在世界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认识,以促进国际标准化工作适应世界范围内的商业、工业、政府和消费者的需要。刚刚过去的10月14日,是全世界标准化工作者的节日——世界标准日。各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今年的世界标准日确定的主题是“国际标准树立全球信心”。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联(ITU)三大标准组织的主席在今年的祝词中称:正是由于国际标准明确了系统、产品和服务的关键指标,才能保证它们能够按照我们期望的那样可靠地运转。

国际标准的兼容性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发展,确保使用者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服务,使消费者、制造商和服务提供方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在发展中国家,国际标准加速了新产品和服务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国际标准是在公开和透明的环境下制定的,任何利益相关方都有权利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这也是国际标准帮助我们树立信心的有效保证。

尽管在这份“主席声明”中明确提出了任何利益相关方都有权利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但实际上,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处在一种既相互博弈又相互协调的关系中,因此对于希望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进程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这条路走起来不会是畅通无阻的。

中国的WAPI标准屡次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拒之门外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它表明,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各利益相关方中,国家或企业在技术、市场和产业方面是否强势,将成为推动一项标准能否最终成为国际标准的重要后援力量。

正如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信息化与系统研究室主任吴东亚博士所言:“许多国际规则看起来很公平,但实际上只能是相对公平,都是只对一些人有利,对另外一些人不利。”

但是总的来看,中国政府和众多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方面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p#

政府推进和企业参与

由政府将国家标准推进为国际标准,和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这是两条殊途同归,又相互促进的道路,也可以说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标准推进之路。

过去几年,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政策推进国际标准研制,并将以我为主研制的国际标准项目纳入奖励范围。20多个省市出台了鼓励包括国际标准研制在内的标准化发展政策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曾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大会上表示,信息技术是一个广泛国际化的技术,在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时,要充分借鉴国际标准;同时,更重要的任务是如何使中国的标准、原创的标准变成国际标准,这是中国信息产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标志。

这是政府欲将中国的原创标准推进为国际标准的一次明确表述。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陈钢介绍说,“2008年我国成为ISO常任理事国。截至目前,我国承担ISO和IEC技术机构主席、副主席达到30个,秘书处达到54个,提交并立项的国际标准提案达到230项,其中已有104项正式发布。”

而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方面,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做出了表率作用。

仅以深圳一地为例,“十一五”期间,深圳企业共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1836项,其中国际标准就达402项。

华为公司已成为148个标准组织的成员单位,在各标准组织承担了150多个主要职位,累计提交了超过23000件标准提案。据统计,2006~2010年,深圳重点企业共向各种国际标准组织提交了10000余份国际标准提案,很多提案得到了采纳,从而减少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阻力,巩固了企业的行业地位。#p#

标准的意义和价值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标准制定者往往也正是行业的领导者。

事实上,中国政府和企业对于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意义早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标准可以给企业带来的巨大价值和作用也是深有体会的。

在今年9月的“华为2011?南京标准专家论坛——南京标准专家论坛”上,华为公司行业标准总监罗忠就分别从设备商和用户两个方面对于标准的价值问题作了如下的回答。他说,“对设备商而言,市场进入无专利障碍、市场进入无标准遵从/符合度障碍、互联互通、推动开放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理解行业需求,构筑生态系统、提升品牌,树立行业领导力。对客户而言,互联互通、创新和知识产权、技术共享、产业化、避免单厂商锁定以及提升品牌和影响力。”

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李星教授认为:“企业的最高境界是做标准,掌握话语权,话语权主要体现在主导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上。”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的吴东亚博士则详细列举了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进程的四项重大意义:

第一, 对于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有好处。要进入国际市场,就要了解和遵循国际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二, 通过参与可以影响标准。不妨说,一个国际标准的具体参数经常会争得非常厉害,因为参数的设置,往往决定着哪些厂商的产品可以入围。而参与国际标准,就可以影响国际标准的内容。

第三, 对品牌效应有好处。

第四, 在了解国际规则的同时,信息技术领域的标准往往存在大量专利等知识产权,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可以把自己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专利放进标准中去,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专利互换,规避标准中的专利风险,从而节约大量费用。比方说,使用国际标准有时成本很高,我国主导制定的AVS标准(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是数字信息传输、存储、播放等环节的前提,即数字音视频产业的共性基础标准。采用AVS,将可以回避MPEG等国际标准的高额专利费用。

戴尔公司网络业务首席技术官林耕博士认为:“国际标准化是现代产业尤其是信息科技产业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以信息产业为例,在现代高度的分工模式下,任何企业不论大小都需要依赖其产业链下游的供应商。标准化使得这样的分工得以可能。 另一方面,标准化使得知识和技术创新得以累积, 从而加速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总体而言,标准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标准实现了生产、服务的简化和统一,促进了通用化和规模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推动了现代经济的发展。标准通过与法律、政策的有效衔接,成为调整产业方向、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手段。标准是国际贸易中的通用语言,是促进贸易发展和全球经济繁荣的重要工具。#p#

网络标准的中国力量

2010年11月7日,在全球IP领域一向“高傲”的IETF首次移师中国,在中国举办了它的第79次会议。IETF的这次东移实际上就是因为中国在IP标准领域赢得了越来越重要的话语权,中国的IP实力得到了全球的认可。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参加IETF大会的中国互联网专家和技术人员越来越多。据介绍,2010年中国参与制定了9项IETF国际标准,超历史总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参与国。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技术开发和标准化工作,尤其是在互联网标准制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截至2010年,以我国研究人员和机构为主制定的互联网标准RFC共有17个。清华大学、华为、中国移动、CNNIC等科研机构和企业已经广泛参与到国际互联网标准的制定中。清华大学已累计向IETF提交互联网技术标准RFC草案25项,其中已有5项获得IETF批准。

如果就单一企业而言,总部在中国的全球企业华为更是在参与人数和活跃程度方面成为IETF的第二大厂商,并成为IP技术标准和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华为在IETF组织中共拥有2位IESG(互联网工程指导组)成员、1位IAB(互联网架构委员会)成员、2位 AD(领域主席)、10多位WG(工作组)主席的席位,参与标准编撰的编辑达到了121位。另一方面,华为专家凭借着38篇RFC、85篇工作组草案、286篇活跃草案等杰出贡献,成为IETF标准组织中成长最快的中坚力量。在IETF中,华为人活跃的身影已出现在路由、组播、IPv6、安全与加密、视频应用、MPLS等多个技术领域。

恰如华为总裁任正非所言:“我们以前靠着西方公司领路,现在我们也要参与领路了,我们也要像西方公司一样努力地对世界贡献。”

从华为的实例中,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已经从一个跟随者、参与者变身为领路者了。#p#

熟悉游戏规则 把握开放心态

吴东亚博士指出:“各个国家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方式不同,欧洲、日本和 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体系比较相似,往往直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美国等国家往往以企业联盟或者协会等松散的形式开展标准化活动(如IEEE、IETF),到一定阶段才会提交到ISO等正规组织去做成正式的国际标准。”

“总的来说,国外标准化工作以大企业为主,也有大学在参与。标准工作做得好的公司在国际标准化制定中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标准化组织起主导作用的企业,其工作人员经常担任某个技术委员会主席或召集人等关键职务,长期跟踪该领域,不光对技术很熟悉,而且参与制定规则,对标准制定起到了主导作用。”

我们仍以华为公司为例。今年9月15日起,华为策划、举办了“2011·标准专家中国行”的系列活动,旨在推动中国企业了解、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同时与中国客户分享国际标准专家的思想和最新研究成果。华为的这个活动有6位世界级一流标准专家参与,分别是IEEE前副主席暨IEEE董事Chuck Adams、IETF IDR主席Susan Hares、IETF TRILL工作组联合主席兼IETF PPPEXT工作组主席Donald Eastlake、IETF ARMD主席Linda Dunbar以及IEEE802.1 & ITU-T 编辑Ben Mackcrane、IEEE802.1 & IEEE802.17 编辑Robert Sultan。。这6位国际标准专家,同时也是华为的资深专家和工程师,在各自领导的领域内主导着多项国际标准的制定。

对于尚未有实力主导标准制定的企业来说,李星教授给出了参与这一游戏规则的建议:“企业不能太急功近利,应把参与标准作为长远的投资,不能指望参加几次会议就要出RFC。主要目标还应包括掌握话语权和培养人才。IETF就是培养人才非常好的环境,互联网企业的顶尖工程师如果没参加过其会议,不了解IETF文化,其水平就会被打上问号。”

“一定要有人长期稳定地去跟踪相关领域,如参与邮件讨论组,网上提交草案,参加每年召开的三次大会[指IETF北美、欧洲、亚太地区大会——笔者注]——会议本身就是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小企业如果没有特别强烈的目的性,不一定非得做太大投入,跟着学习就可以了。”

在谈及国外很多大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模式时,戴尔的林耕介绍说:“在支持国际标准化的操作模式上,国外企业的运作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通过创造新的国际标准而取得市场领先地位。具体表现形式为通过知识和技术创新,企业研发出新的解决方案。然后通过标准化机构的运作程序使其解决方案(或与其解决方案类似的设计)成为国际标准, 从而达到业界的领先地位。另一类属于通过应用国际标准而降低用户成本。具体表现形式为通过标准化(即界面和功能)来要求产业链下游的供应商达到一定的设计要求,从而达到制约供应商成本而最终降低用户费用的目的。在实际运作中,许多成功的国际化企业都能够同时运用这两种操作模式。”

而且企业参与标准制定过程时必须采取一种开放的心态,与众多技术先进的厂商相互合作,才有可能推进标准的进展。关于这一点,IETF ARMD工作组联合主席、华为企业数通产品线高级系统架构师 Linda Dunbar就表示,“要拓展国际市场,就要遵守国际市场规则,如果没有标准的话语权,会经常受到国外一些同行在标准上的压制。华为的方法就是跟国外的同行联合,本着开放的心态和国外的同行共同探讨协议标准问题。华为在推自己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时,也十分重视与业界其他厂商的互联互通,共同建立产业生态链。比如,华为在3GBP的标准领域贡献了无数的专利,正因为这些专利的成熟,全球市场才能够广泛地应用到现在很成熟的W-CDMA。”

吴东亚博士的建议则更为中肯,他说,参与标准制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建议企业在参与标准制定时一定要提前想清楚,要和本身的业务契合上,要找到平衡点,不要为了做标准而做标准,因为其中有风险,也可能最后成不了。一个产业中领头的企业更适合参与标准制定。”#p#

掌握时机与主动

企业应如何把握参与标准制定的时机?应在何时参与?专家们也给出了建议。

吴东亚博士认为,“在标准制定进程的早期参与进去会非常有优势。如果一个标准领域已经相对完善,后进入者必须要说清楚为什么要做一个新的标准,跟原来标准的关系是什么等等,所以空间很小。对于一个新的领域,在领域规划时就参与各项工作,这个领域的各项工作和你很有关系,将会快速树立在这个领域的地位。越早参与,阻力越小。”

清华大学的李星教授也表达了相同的意见,他说:“时机很重要,应争取早日参与进去。”

在早期参与标准制定,会让企业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认识到这一点,目前中国企业在物联网、SOA、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网络等领域都已经成为了标准化进程的早期参与者。

比如传感网标准第一次国际会议在上海召开,工作组组建时中国就是发起国之一。在SOA、云计算等比较新的领域,中国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主导作用。在JTC1 SC38(分布式平台应用服务分技术委员会) 中,SOA工作组召集人、云计算工作组秘书都是中国人在担任。此外,中国目前还承担了很多ISO/IEC JTC1组织的国际标准研制工作。

在数据中心网络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同样有中国企业的参与。

在《网络世界》报社主办的“2011网络世界大会暨以太网世界大会”上,IEEE 802.1数据中心桥接任务组主席Patricia Thaler在其演讲中指出,随着数据中心流量呈爆发性增长,40G上行将成为主流,100G也将逐步得到应用。在这种环境下,二层以太网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传统以太网生成树协议(STP)已经不能适应高密度、虚拟化、融合、网络自动化管理的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业界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标准来构建扁平化(二层以太网)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网络正在迎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为克服传统STP的限制,IETF推出TRILL(多链接透明互联)协议,IEEE则推出了SPB(最短路径桥接)协议。二者的目的其实都是一个,实现数据中心网络的简化和互联。

同样是为了增加数据中心网络的弹性,但厂商的做法各异,目前业界存在着多种方案,网络行业在数据中心网络的最佳设计方法方面似乎存在着深刻的分歧。

例如,思科发布了支持FabricPath的Nexus 7000板卡,并且承诺现有架构与TRILL标准兼容,当TRILL正式标准化之后,只需要升级现有设备的软件,就能够与标准的TRILL交换机互联互通。

博科选择了TRILL协议作为其新的标准。它的Brocade One架构是以TRILL为基础的。

瞻博网络刚刚发布的QFabric数据中心产品线和云架构交换机完全不支持TRILL标准,而是支持一种在数据中心扩展以太网的专利方法。

Extreme最近宣布,它将使用多系统链路聚合(M-LAG)作为替代生成树协议、SPB和TRILL的方法。考虑到自己的运营商基础,Avaya和阿尔卡特-朗讯正在应用SPB。

在这场数据中心网络革命中,华为也不想只作为看客,很早就参与了标准的制定,而且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立场和态度。

IETF ARMD工作组联合主席、华为企业数通产品线高级系统架构师 Linda Dunbar表明了华为的态度:“华为认识到,无论IETF还是IEEE的标准,都不会有所有用户需要的一切功能。华为一直是两条腿走路,对于存在争议和共存的标准,都尽量在产品方面同时支持。在标准确定方面,尽量将它们达到同样的水准,这样让用户能够有比较明确的选择。目前在华为遵循的一条使命是让标准成为开放的协议,以促进产业链的成熟,尽量帮助企业规避标准发展出现断层。”

华为高级标准总监、IEEE前副主席暨IEEE董事Chuck Adams认为,“把这两个解决方案都开发出来,让市场决定哪一种是最好的。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标准组织都同时去开发,开发了之后最后拿这两个东西到市场检验,让市场上去做出最终选择,选出最优秀的方式。”

可以看出,与某些厂商相比,虽然华为的思路似乎没那么“霸气”,但却更加务实:因为按照华为的思路,用户的权利得到很好的尊重,从长远看,无论从技术的代价还是资源的代价,都会付出的更少些。这种中国式的智慧也许正是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吧!

Chuck Adams指出:“对中国公司来说,我认为参与国际标准化不是一种挑战,而是一种机会。它能够使中国公司更快地进入到全球化市场活动当中去,充分利用国际上已有的技术专长和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能够使中国公司更快速地进入全球市场。”

就信息产业而言,如上所述,中国企业和机构在参与国际标准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需要加强的方面是面向企业的IT解决方案领域, 包括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网络),企业应用中间件,应用软件,和垂直行业解决方案。这些是IT行业里最大的商机所在, 而在这些领域里中国企业和机构的国际标准工作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仍然有待提高。

如此看来,中国企业成为国际标准领路者的道路还很漫长。

 【编辑推荐】

  1. 对话国际标准专家 探求企业提升之道
  2. 首个中国发起的绿色IT标准成全球标准
  3. IEEE公布WRAN标准802.22
  4. 华为收起恭敬批评美国政府干预收购
  5. 2011通信展 华为MediaPad会场抢尽风头
责任编辑:守望幸福 来源: 网界网
相关推荐

2009-10-14 15:03:46

IT 视频

2011-07-02 13:52:21

投影机行情

2013-05-01 11:15:53

华为Gartner企业防火墙

2013-01-22 11:34:47

关键业务服务器Unix

2017-02-09 13:41:08

2009-08-07 08:35:28

Windows 7新功能中国团队

2018-01-18 10:19:31

浪潮思科网络

2022-02-28 10:53:15

工业革命数字化工业互联网

2017-09-28 15:03:37

信息 产业

2017-02-13 10:31:03

RSARSAC安全大会

2015-11-19 16:43:01

ZD至顶网CIO与应用

2023-09-14 13:16:49

人工智能

2015-07-13 18:22:53

TOP500联想中国第一

2013-01-22 18:40:40

浪潮天梭K1自主研发

2014-09-16 11:26:34

曙光中国力量E5 V3系列

2015-03-26 13:10:44

爱点击

2018-01-12 15:26:11

国际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