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Foursquare推出伊始,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下简称“LBS”)曾经掀起一股风潮,图钉、开开、多乐趣、街旁、玩转四方、切客等产品先后推出;但在去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有声音看衰LBS:Check-in(签到)加勋章的模式显得很虚无缥缈,对使用者无法产生持续吸引力,甚至都无法形成一种有力的商业模式,更别提挣钱了。不过在今年2月,著名风投、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合伙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提出了“SoLoMo”概念: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结合起来,无线互联网可以威力无穷,这使大家发现LBS似乎才是最切合SoLoMo的模式,甚至是无线互联网的最佳应用。
在签到之后,LBS的探索之路上已经有了几种“落地”套路,还有些大公司也渴望在产品中加入LBS元素。创业公司未来路在何方?是否会受到大公司的“狙击”?
结合线下:和商家打交道
代表产品:街旁,切客,冒泡
大公司对手:大众点评网
以“切客”为例,目前已经从单纯的签到模式改成集精品团购、优惠产品于一身的平台,与线下商家频繁合作,例如与全家等合作签到后就可以低价购买某些产品,并与十家以上团购网站联合营销,用户可以从切客网直接实现购买,而切客网与团购商家进行利润分成。很多便利店、餐饮企业等都会注明是切客的签约商户。另一个案例是Foursquare首批追随者之一“街旁”,模式改为与一些线下服务商甚至品牌商进行合作推广,目前已经积累了进百万用户量的街旁在商户平台上也拥有近万商家进驻。
“冒泡”则提出了基于“场景服务”的定位,产品如“航班管家”、“酒店管家”等,能够查询实时国内航班信息,甚至连剩余机票数量、登机口导航、机场大巴时刻表、天气预报、机场常用电话等都一应俱全。这些企业目前向商家收费,另外大众点评这样的数据量级的企业在推出LBS产品后会收取类似“整合营销年费”的费用。
交友:还是社交靠谱?
代表产品:幸会,+1,米聊
大公司对手:腾讯微信,世纪佳缘
美国的Color曾经创造了奇迹:连PPT都没展示就完成融资。无论这是否已成为笑谈,中国依旧在短期内诞生很多效仿者。这种模式更倾向于即时且零距离的社交。例如,使用幸会这款产品,通过让用户创建活动或聚会专属的话题标签,用户的手机通讯录将被检索,来寻找附近用户之后再签到,而“+1”等则更倾向于针对相距很近的陌生人之间在搜索后聊天相识。
但他们也受到大公司的狙击,例如腾讯的微信模式,另外世纪佳缘这样的垂直服务商也在做这类功能,毕竟很多社交的背后的目的都是相亲,做红娘起家的世纪佳缘涉足此方面也无可厚非。
游戏:LBS版“大富翁”
代表产品:16Fun,摩天轮,魔力城市
大公司对手:不详
简单讲,这种模式就是基于真实地理位置的大富翁游戏。16Fun(一路疯)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游戏,可以通过虚拟报到、买卖房产、收房租、投资升级、升值地产等游戏方式与在现实生活中的商家、热门地点、好友互动。用户通过到周围地点报到赚取点数,提升等级,同时还可以将自己喜欢或者觉得有投资前景的地方买下来,并且向来这里报到的其他用户收取租金,通过周期性的计算和统计,每个城市的房产价值都会随着用户的行为发生变化。
收入方面,最初有人直接借鉴了游戏行业的“免费游戏,花钱买道具”模式,不过之后发现较难收到钱。
#p#
你的位置,我的生意
刘二海: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
几年前,PC互联网创业公司面临的竞争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同样新兴的创业企业,另一方面是线下竞争者。也要回答两个问题,这个模式是否可行?为什么是你?今天,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公司又多了一个竞争维度,它们要面对与传统PC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如果能够寻找到传统互联网难以到达的领域,就不失为一种好的竞争策略。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基于位置的服务非常吸引创业者了。
日本和韩国曾经是手机服务领先者,典范是日本的DoCoMo,今天到了智能手机时代,美国又走到了创新的前台。中国再次掀起向美国学习的热潮。看来Copy2China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只是这次的时间差更短了。美国刚刚兴起的模式,可能6到12个月,国内就开始复制了。好处是与美国几乎同步了,坏处是风险没有消化,模式还没有被验证。当然,被验证的模式到中国也不一定可行,或需要修改。基于位置的服务就是如此,美国很多模式也还是在探索期。
看本次聊的几种模式:位置与交友真的有关系吗?一般交友是基于熟人介绍,或是基于兴趣。似乎看不出位置与交友有密切关系。而且,在中国,泛交友往往会走向不可能控制的方向,最终也很难做大。PC互联网上泛交友曾经走过的就是这样的历史。至于聊天工具,如:米聊和微信,更多是通信工具。对于米聊来讲,面对的是在即时通信领域有深厚积累的腾讯,确实需要寻找独特的定位和突破口。过去皮卡(PICA)的例子还历历在目!
本地商户是PC互联网一直忽略的对象。Foursquare是大家模仿的对象,中国也有街旁、玩转四方等公司。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打折券行业其实没有真正发展起来,行业的商家不遵守一个普遍的规则,这也是Foursquare模仿者要面临的问题。
面对Foursquare,人们不禁要问:是游戏的成分吸引人呢?还是真正的折扣吸引人?如果是游戏,是否会过一段兴趣减弱了?如果是折扣,团购不是折扣更高吗?确实看到很多类似Foursquare的公司与团购相结合。所以,本地信息、折扣和团购导航的结合可能成为这类公司的发展方向。
先跟美国公司入行,再自己去试错
庄明浩:经纬创投分析师
这几种模式,我觉得大家其实都还没想清楚,还得继续发展。例如交友,彼此相距十几米基本上没什么可聊,但这个模式的基础是“弹性社区”,我个人觉得可能会是LBS的一条路,没准会做大;和电商相关的,最后做的越来越像团购,和线下B的接触很难搞定;与游戏结合,听上去好,但是“大富翁”那样真的没法黏住人;与交易结合,有个美国公司推出了“跑腿业务”,类似“威客”加LBS,几个月间突然爆发,但是在中国不一定成功。下一步我想可能会有一批与交友结合的公司会通过“问答”来实现搭讪;现在还很多公司在做旅游行业的大众点评,这听起来是个天生绝配的结合,但是旅游行业水太深。
这其实说明了中国创业者的问题:我们在学国外模式,只有几百万用户,拿了几十万美元投资的某项国外应用,就会被中国创业者拿来说“我们是中国的xx”,其实那个xx我们谁都不清楚。但是人家鼻祖都在试错,刚出来没多久,也都不大。其实这些中国创业公司非常苦!看到美国人转型,而他们自己对人家的方向也不坚定,所以继续做各种尝试,产品改良、线上线下整合、战略方向调整?他们做其他无线互联网产品的能力也够了,可是走上LBS的路就要继续走下去。这些人原来就在互联网行业,而线上的商业模式无非也就是那些种,他们就将自己原来的生意和LBS结合而已,比如从阿里巴巴出来的创业者就会优先去做交易相关的。移动互联网的创业铺垫都够了,这个行业很多人摸索出来规律了,打法也都知道了。这些人还会继续试错下去,继续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