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微软在其Build 2011开发者大会上展示Windows8的同一天,昔日在PC领域的重量及合作伙伴英特尔在其同样重要的IDF上与谷歌联手,即双方共同优化用于英特尔低能耗Atom(凌动)处理器产品系列的未来版本的Android系统,这意味着Android平台的未来版本将支持英特尔技术及其架构。由于微软的Windows已经确认支持ARM架构,英特尔和微软双方在几乎同一时间宣布各自利好彼此间对手的做法令人充满遐想。
业内清楚,在PC领域顺风顺水的Wintel在移动互联网市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境遇却是大相径庭。在这个领域它们分别遭受了ARM和谷歌Android的阻击。而这两个厂商,或者说ARM+Android的组合占据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的大部。其实苹果的iPhone和iPad的芯片也是基于ARM架构的。这样来看的话,在移动互联网市场,芯片是ARM的天下,而系统则是谷歌Android和苹果iOS包揽(据统计在70%左右),由于苹果已经形成自己的封闭生态系统,其他任何的厂商很难与之合作,所以英特尔选择谷歌的Android,微软支持ARM架构,借助ARM和谷歌Android在该市场的优势地位进入和发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至此人们看到的是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将会出现ARM+Android、ARM+Windows、Android+X86和Wintel的组合或者阵营。从目前看,ARM+Android占有绝对领先的优势,英特尔支持谷歌的Android未来将直面的就是这个组合。在这里笔者有个疑惑,就是作为谷歌的Android,要同时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架构做优化,先不说谷歌是否有这个能力,究竟能优化到什么程度,尤其是对于Android+X86的组合,通过所谓的优化,之前X86相对于ARM架构功耗的软肋可以通过优化解决吗?如果能解决的话,到底能解决多少?毕竟优化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技术手段,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X86与ARM本身的对决才是关键。
从这个意义上看,英特尔与谷歌的结盟对于英特尔来说有些治标不治本的意味。不过对于谷歌来说倒是一件有利无弊的好事,毕竟又多了个架构支持自己的Android,而这个合作伙伴又是自己最大对手的合作伙伴,何乐而不为。到这里,笔者认为,英特尔与谷歌牵手,反而将自己置于与ARM竞争更直面的位置,同样的系统(基于Android),英特尔要创造出比ARM+Android更好的体验,至少是与之等齐的体验,否则很难从中抢得市场。笔者并非认为英特尔借助谷歌Android的策略不对,而是在结盟是要想到可能存在的弊端,也许加快自己芯片的开发,从性能和功耗上完胜ARM架构才是其在移动互联网立足和发展的根本。
同样,对于ARM+Windows的组合,笔者也是心存疑虑。和英特尔一样,微软也是希望通过支持移动互联网最大的芯片架构进入移动互联网市场。但在此前,微软的Windows Phone不是一直支持的ARM架构吗?但实际证明,自Android加入进来后,其表现一直低迷。虽说Windows和Windows Phone存在不同,但至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架构与系统间配合的效率及体验,尤其是与ARM+Android的组合相比。笔者清楚,微软希望借此一统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但关键是ARM+Windows的组合就一定可以胜过目前微软的ARM+Windows Phone的组和吗?加之与英特尔一样,微软的Windows要同时支持两个不同的架构,究竟谁优谁劣?总之,不确定的因素太多。
最后再看下业内人们在移动互联网已经近乎于瓦解的Wintel,从目前看,Wintel在该市场几乎毫无建树。但从微软在Build 2011开发者大会上向开发者赠送的基于Windows8的三星平板电脑看,其芯片竟然采用了英特尔的i5。这里,我们不但看到了Wintel的组和,甚至配置要远高于目前的平板电脑。这似乎又让业内看到了Wintel可能会在移动互联网市场重现的迹象。那么未来随着英特尔芯片技术的发展,例如22纳米的采用,英特尔和微软是否仍会以Wintel联盟的形式参与这场移动互联网的绞杀呢?毕竟Wintel的组合是被PC市场证明最有效率和竞争力的组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正处在混战之中,究竟哪个组合最终可以胜出,现在还为时尚早,毕竟移动互联网之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