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的IT“脊梁”

安全
2003年“非典”带来的痛苦回忆还未消失,2009年的“甲流”又对中国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事业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一轮又一轮的传染病不断考验着中国的疾控事业。

2003年“非典”带来的痛苦回忆还未消失,2009年的“甲流”又对中国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事业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一轮又一轮的传染病不断考验着中国的疾控事业。2003年SARS肆虐时,北京构建了全市SARS信息报送系统、疫情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及流行病调查信息系统。可以说,经过SARS的挑战,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向前迈进了一步。2009年“甲流”期间,医疗信息化已经初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卫星定位系统、可视化MIS(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等手段已经成熟运用在了抗击疫情的过程中。

[[41137]]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疾病控制方面的信息化水平依然还很低。回忆一下非典疫情暴发时,信息流通的滞后性是疾控事业的一大阻碍,中国疾控事业迫切需要一套遍布全国各地的高度精密的疫情实时监控系统。值得期待的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在朝着这个方向迈进。在记者参观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新址后,对于中国的疾病预防控制行业的未来,多了一份信心和憧憬。

机房建设分阶段进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总面积大约一平方公里,周边绿荫环抱,空气很是清新。但这里并不是中国疾控中心的原址,是刚刚建成的新址。2003年的非典,一夜之间将疾病预防控制推到了风口浪尖,而经过了这一次抗击非典的战役,也使得人们认识到了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性。中国疾控中心原有的基础设施已经开始老化,建设一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迫在眉睫。

2003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中国疾控中心新址的建设工程。新址的建设将会分为四步走,目前已经完成了前两期的工程,正在进行第三期的建设。新址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就是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的建设,信息中心副主任傅罡为记者详细介绍了信息中心的建设历程。#p#

与疾控中心整个园区的建设规划同步,信息中心的建设也分成了四期。第一阶段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包括网络、主机、存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二阶段主要是应用系统的建设,包括原有系统的应用迁移改造和新系统的建立。傅罡介绍说,整个昌平新址的建设是采用了IBM提供的设计规划,基础架构也采用了目前流行的模块化设计。而SOA架构也是他们比较认同的方式。傅罡介绍,基于SOA架构,可以把每种不同的业务做成服务,未来在建立业务系统的时候可以直接去调用相关的服务。因为公共卫生包含许多种业务,例如传染病、计划免疫等业务,将复杂的业务做成服务,会极大的方便今后的调用。

[[41138]]

目前,第三阶段刚刚招标完毕,包含了两项重要内容。第一是容灾改造,将把信息中心原址改造成新址的同城灾备。这就涉及到旧址与新址之间的通信问题,两个地址之间相距68公里,需要用光纤打通将原址改造成新址的灾备中心,目前这部分工作正在规划之中。另一部分内容即是采集数据并建立分析系统。第四阶段则是数据仓库的建立,这涉及到后期具体的业务类别,根据不同的业务建立业务模型再建立数据仓库。四个阶段完成之后,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将会承担起覆盖全国的计划免疫、传染病等业务的直报系统,还会承担起园区两大实验室的计算业务。

业务驱动信息化建设

据傅罡介绍,中国疾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即是围绕卫生部的一些规划及“3521工程”展开。目前,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的地板面积为1400平米。出于安全的考虑,机房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针对不同的业务,包含全国业务机房、疾控中心业务机房、托管业务机房及其他类别业务机房,四个机房分别负责不同的业务运行。

信息中心经过前期的建设,已经能够支持除实验室以外的所有公共卫生业务。这些业务毫无例外都是单独运行,例如结核病、艾滋病、鼠疫等都是单独的业务模块。傅罡特意向记者介绍了儿童计划免疫业务的重要性,他表示这在全国业务里面也属于非常大的一个项目。

计划免疫最重要的两项内容就是疫苗管理和儿童的免疫接种。疫苗的保存条件非常严格,需要低温保存,这就要求疫苗的运输、安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百分之百的保障。疫苗从生产、库存到运输,再到由大包装拆分成小包装,都需要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这件做冷链管理。而在儿童接种疫苗之后,出现的症状(免疫副反应)也都需要全面覆盖,做到数据的可追溯、可追踪。所有这一切的实现都是由电子监管码实现的。目前,这种管理方式还在建设中,所有数据的保存是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是对数据保存还不是最终的目的,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也是未来的挑战之一。

在参观数据中心的过程中,傅罡介绍,数据中心的服务系统针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了不同种类的服务器。一类是基于X86架构的服务器和一部分小型机。还采用了一些2U、4U和8U的机架服务器,被用于小的应用,并为将来的虚拟化做准备。除此之外,还有一百多台的刀片服务器,主要用于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以及未来的定型计算。#p#

安全等级视业务而定

其实,中国疾控信息中心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已经基本满足了一个数据中心所需的网络安全需求。目前,信息中心采用了一级防火墙、二级异构防火墙、防DDoS攻击设备等;在链路方面,采用了IPSec VPN和基于访问的SSL VPN;另外还部署了IPS、IDS、防病毒网关、流量控制等安全设备。

但就像傅罡所说的那样,如果业务应用没有完善,部署安全的架构就失去了意义。因为信息安全必须针对业务应用,而日常所遇到的安全等级问题也都是业务本身所带来的。所以,在疾控中心的业务应用完善之后,也就是在疾控中心的第四期建设中,将会发起一个比较大的信息安全项目——安全等保项目。到时,信息中心将会从安全的角度重新梳理所有的业务。

[[41139]]

因为安全涉及到网络结构的第一层到第七层,另外还涉及到人员和管理的问题,都是一个完整的安全系统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安全本身并不产生效益,是和效率成反比的。傅罡用这句话阐释了他对于安全的需求。部署安全系统可以帮助信息中心规避一些风险,满足国家对于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要求。所以,信息中心的安全部署将会围绕业务展开,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来决定信息安全的等级。

统一的平台是目标

中国疾控体系目前的结构呈现的是一个倒金字塔的形状,国家层面上业务种类分的越细,真正到基层时对应的人也往往会更少,一般只有一到两个人。从国家到省、市、县,再到乡镇、农村,可以发现疾控的力量越来越薄弱。乡镇、农村本身的信息化手段就比较落后,如何将疾控信息化覆盖到这些地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由于业务的复杂性,基层的一两个人可能需要对每种疾病种类利用不同的帐号再去登录不同的业务系统向上级报告。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人力,也有可能造成信息上报的延迟。所以,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是完善目前疾控事业的关键之一。#p#

傅罡介绍,未来他希望看到无论是哪里的疾控人员都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进行登录,并能够在平台里看到所有应该看到的业务种类。这是一个业务整合的过程。未来,或许用手机、传真机或者目前流行的iPad都可以向这个统一数据采集平台报告最新的疾病信息。结合GIS系统,国家层面可以通过数据报告地点的统计分析,直观地看到疾病是否是地区性的发作。

至今为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部署了18个信息直报系统,承担着全国网络直报系统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存储的任务。该系统目前主要是以Web直报方式实现统一的门户,覆盖范围达到了10万人。面对如此巨大的访问量,必须要提供一个稳定、快速的平台,实现冗余保障和智能的优化,实现直报系统的顺利交付。因此疾控中心也选择了诸如深信服的负载均衡等设备来进行链路优化及服务器资源优化。在服务器侧,这些设备负责检测服务器金康、多服务器性能分担、冗余备份和快速切换。而在链路侧,负责检测链路健康,保证访问的最快接入。相信经过四个阶段的建设,疾控中心的信息中心会逐渐成长为一个统一的平台,成为中国疾控事业的有力臂膀。

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原址即将改造成为新址的同城灾备中心。异地灾备在技术上实现已是完全可行,但是人员和设备资产管理问题还有待考虑。另外,追随“3521”计划,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已经有了建立省级数据中心的想法。中国的医疗信息化本身就面临着复杂混乱的问题,如何将业务进行统一,制定相应的标准是未来的道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的成功建设也显示了国家对于医疗信息化的重视,希望中国疾控信息中心能够在以后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编看编想:部署云计算仍需时日

云计算由于没有标准化,每家厂商提出的概念也都不甚相同。傅罡表示,他一直在关注云计算的进展,但是对于公共卫生行业来说,实现云计算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实现云计算需要两个基本的要求,第一是虚拟化,第二就是业务逻辑必须要很清晰。在信息中心的机房中大量采用了刀片技术和虚拟化技术。虚拟化的实现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对于公共卫生行业来说,业务逻辑的清晰性是很大一个挑战。

中国的公共卫生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标准的滞后。同样一种业务类型放在不同地域有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名称,这导致的数据管理非常混乱。地区之间的数据交换因为未标准化往往会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对于云计算来说,一个统一的处理平台和服务是必要条件。中国疾控行业目前的标准化远远滞后于信息系统发展的速度,因此距离云计算的部署还尚需时日。

“3521工程”:中国“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已初步确定,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1个专用网络,以及信息标准、安全2个体系,该计划又被称为“3521工程”。

责任编辑:于爽 来源: 网界网
相关推荐

2015-06-03 13:48:55

科技

2021-10-28 22:38:59

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

2014-08-20 09:59:44

大数据医疗

2023-06-29 11:26:17

鸟类识别 AI动物保护

2019-05-25 14:24:11

中国通信华为5G

2009-09-22 16:43:08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2020-12-25 14:49:32

大数据大数据应用健康大数据

2019-09-15 15:58:53

物联网食品安全预测性维护

2024-04-23 10:22:49

物联网

2016-08-16 16:11:14

IBM

2021-03-25 19:53:43

亚马逊云科技

2012-07-18 16:01:23

2013-04-01 23:47:52

天地超云云服务器

2014-10-31 14:41:08

腾讯

2018-11-15 15:14:42

NB-IoT物联网IOT

2021-05-31 21:50:01

虚拟化软件

2023-06-12 17:00:45

UnityUnity中国版引擎

2020-02-26 22:13:07

区块链区块链技术疫情防控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