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2年8月12日是现代PC诞生30周年纪念日,美国《连线》杂志网络版撰文对现代PC 30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顺便提一句,今天是8月15日,是51CTO六周年的日子。
以下为文章摘要:
1981年8月12日,IBM 5150诞生了。这并非首台类似的设备,例如,施乐帕罗奥多研究中心(PARC)以前就曾经推出过一款“家用电脑”。但IBM PC的成功,尤其是5150的成功,却最终改变了人们对电脑的看法,并推动了电脑的普及。
在PC发展史上,IBM 5150的地位至关重要,《时代》甚至将其评为1982年的“年度机器”。以下则是现代PC诞生30年来十大***里程碑意义的产品:
1、1981年:IBM 5150诞生
IBM于1981年8月12日发布了5150 PC。它与最近的PC相去甚远:搭配4.77MHz 8至16位8088处理器。虽然这款处理器的性能低于英特尔和摩托罗拉的芯片,但IBM表示,其他处理器由于性能“过于强大”而不适用于PC。5150还采用了64KB内存,***可扩展至256KB,一个或两个软驱以及一个黑白屏幕。
5150的开发历时不到1年,团队成员共计12人,由唐·埃斯特利奇(Don Estridge)领导。该项目的开发代号为“象棋项目”(Project Chess),并且全部采用现成零件。
根据配置的不同,5150的单价在1565至6000美元之间,相当于现在的4000至1.5万美元。5150的成功使得IBM PC成为行业标准,并吸引了大量模仿者,从而推动了PC市场的繁荣。
IBM 5150诞生
2、1982年:Commodore 64发布
Commodore 64是1982年1月发布的,并且成为了当时最畅销的电脑。该产品的价格低至595美元,但由于太受欢迎,Commodore International最终决定将售价降至400美元。在停产前,这款电脑的总销量达到1700万台。
尽管Commodore 64是一款PC,但却经常被用来与游戏机进行对比,而且的确与游戏机展开了竞争。《***的忍者》(The Last Ninja)和《小电脑人》(Little Computer People)帮助该产品成为了游戏领域的超级明星。与Commodore 64兼容的程序达到了1万款。
Commodore 64虽然已经停产,但并未被人遗忘。今天仍然可以在Mac、PC、任天堂DS、索尼PlayStation甚至智能手机上找到Commodore 64模拟器。对于发烧友而言,甚至可以买到采用英特尔凌动(Atom)处理器的Commodore 64,但起价为600美元。
Commodore 64
3、1984年:首台Macintosh诞生
1984年1月24日,首台Macintosh电脑诞生。由于具备了鼠标和图形界面等新颖的功能,使得这款产品区别于此前的PC。
Macintosh 128K捆绑了MacPaint和MacWrite两款专门为Mac OS 1.0的全新界面编写的软件。等到Mac整合了LaserWriter和Aldus PageMaker后,桌面排版已经蔚然成风。
首款Macintosh是在“超级碗”橄榄球赛期间推出的,并且发布了一些很著名的广告。这款售价2500美元的产品采用了8MHz处理器、一个软驱、两个串口和1个9英寸的黑白显示器。
首台Macintosh
4、1986年:IBM PC改版
IBM PC Convertible是IBM推出的首款笔记本电脑,也是首款内置3.5英寸软驱的笔记本电脑。而且可以将电池拆下。
该产品采用DOS 3.1系统,内置英特尔80c88 CPU,主频为4.77MHZ。内存为256KB至640KB。这款笔记本电脑配备单色液晶屏,以及一个提手。虽然通过***技术将元件整合到较小的空间内,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款重达13磅(约合5.9千克)的笔记本还是过于庞大。
Convertible具备很强的扩展功能,打印机、CRT显示器适配器、串口和并口适配器以及内置调制解调器。但如果将所有的外设都加上,重量就会达到20磅(约合9千克)。尺寸也比原先大7英寸(约合17.78厘米)。
IBM PC Convertible
5、1987年:IBM PC对战Macintosh
IBM当时极力想要击败的对手就是Macintosh,并最终于1987年凭借IBM PS/2予以回击。这并非IBM最畅销的产品,但的确为PC带来了众多优势。
PS/2使得3.5英寸软驱和显卡成为了IBM PC的标准配置,也成为首款配备鼠标的IBM PC。该产品有多个版本,包括Model 25和30。Model 25有彩屏和黑白屏两种可选。
在1987年底,IBM PS/2的销量超过100万台。与此同时,1987年也成为5150寿终正寝的一年:IBM于1987年4月2日正式宣布停产这款产品。
IBM PS/2
6、1990年:乔布斯、NeXT与NeXTsation
1985年从苹果离职后,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创建了NeXT。这家新兴的电脑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推出了多款电脑,包括被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用来开发万维网的NeXT Computer。但最值得关注的型号恐怕还是NeXTstation。
NeXTsation是一款高端工作站,直到1993年才停产。虽然从未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但当苹果1996年收购NeXT后,该产品所采用的OpenStep操作系统以及其中的视觉元素最终出现在了Mac OS X和PowerPC架构中。
NeXT Computer
7、1993年:英特尔推出奔腾处理器
英特尔1993年3月22日推出了奔腾处理器,这是首款拥有非数字名称且使用x86架构的英特尔处理器。除此之外,英特尔还面向x86推出了超标量芯片架构,使得这类芯片可以同时执行多个指令。换句话说,这是英特尔为速度更快的大众PC开发的一款芯片。
不幸的是,奔腾也成为英特尔***的失败之一。***代奔腾处理器的一些缺陷会导致“浮点错误”,给该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如今,奔腾品牌已经被降级,酷睿成了英特尔的主打品牌。
英特尔推出奔腾处理器
8、1995年:微软发布Windows 95
Windows 4.0发布于1995年8月24日,但它更为人所知的名称是Windows 95。在此之前,微软将Windows和MS-DOS作为两款独立系统开发,Windows 95则将二者整合起来,并且将16位架构升级为32位。
Windows 95的图形用户界面也较此前版本有了很大改进。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等经典的Windows元素都是从Windows 95沿袭下来的。与此同时,Windows 95也推动了PC市场的繁荣,其他硬件也随之转型。软驱开始让位于CD-ROM光驱,后者成为了PC的标准配置。
发布不足两年,Windows 95就成为了当时最成功的操作系统,击败了OS/2等竞争对手,并催生了一系列后续产品,包括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以及令人失望的WindowsVista。
微软发布Windows 95
9、2003年:64位处理器崛起
AMD 2003年推出了速龙(Athlon)64位处理器,之后则是IBM的64位处理器PowerPC 970,后者在被用于苹果Mac时更名为Power PC G5。英特尔也于次年推出了自己的64位处理器。
在此之前,64位处理器从未在消费市场普及,仅在超级计算机和企业服务器中使用。但到了2003年,消费软件和计算习惯已经达到了32位处理器的极限,所以64位处理器逐渐成为主流。
高速64位处理器并不限于PC。任天堂和索尼的游戏机也都采用了64位处理器。
64位处理器崛起
10、现在:平板电脑年
乔布斯2010年推出的iPad已经彻底改变了电脑行业,尤其是人机互动方式。鼠标消失了,键盘也没人用了。对于采用电容触摸屏的设备而言,只需要通过滑动和点击即可实现各种操作,这种体验主宰了移动计算市场。
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许多消费者都开始采用移动性能更好的笔记本电脑取代或补充台式机。用户的期望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仅仅希望在家中或办公室里使用PC,而是希望随时随地使用电脑并获取信息。这就催生了上网本和MacBook Air等超便携电脑。
平板电脑并非新理念。苹果1993就开发过与平板电脑类似的Newton,而微软也于2001年启动了平板电脑计划。但现在,平板电脑已经无处不在,而且催生了众多的型号和品牌。但这一切都始于30年前的IBM 5150。
平板电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