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6日,第三届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推进大会于北京举行。这个具有官方背景的大会,其目的一直以“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量化融合的发展”为目的。伴随着这次大会的召开,一篇名为“中国打破世界软件巨头的规则”的文章也顺势而起,占据了各大IT网站的重要位置。
实际上,以信息化提升中国制造业成长力与竞争力的主线,一直是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十二五”规划到行业信息化大趋势,从产业的更新换代到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中国经济的未来,均牵系于“信息化”这一关键词。在这个背景下,国内众多行业信息产业的龙头,也迎来一轮新的发展机遇,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联达)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建筑行业信息化的龙头企业,广联达一直探索如何在信息化程度与相关行业目前利润率相对偏低之间寻找平衡。
应对“Bug蘑菇云”
在建筑软件领域,问题一般容易出现在终端环节。当企业面临研发吃紧、产品开发速度跟不上业务拓展,进而造成供求之间的矛盾局面时,自然造成大批量的订单因此而搁置,致使软件产品无法按时交付。
其实仅在建筑信息化领域,在整个软件行业内常规的做法都是软件***编写结束之后,再开始集中做测试。这样由于之前的各个环节没有得到有效的沟通,极易导致最终的软件成品出现bug大爆发,“bug蘑菇云”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产品无法及时交付的***原因在于对最终软件产品bug的修复上。一个bug平均耗费一位技术人员1.5个小时来修改,而那时的产品在最终往往会出现很多个bug,这直接导致了产品交付的大幅度延期。
主攻研发的广联达副总裁卢旭东总结,因bug大爆发而导致的修复时间大幅增加,正是延迟产品交付的“罪魁祸首”,针对于此,如果不极有针对性地应对,不仅是一家企业的问题,甚至有可能成为全行业的桎梏。
“敏捷”管理的思路的引入,可以说是广联达兼收并蓄的结果,为业界同行所称颂。这种做法是结合自身对建筑行业的专业理解,将其有机地融入到建筑软件的生产管理中。
破解产能瓶颈
敏捷管理,将产品的质量控制前移,变终端控制为过程控制。这种变革式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控制软件产品的质量。不仅能及时让客户体验到产品已有的功能,还能获取客户的真实使用体验,做到及时的调整与完善,与客户的切实需求也做到了高度契合。
与此同时,对产品的评测也做到随时进行,对软件产品中出现的bug及时修改。保证每一部分完成之后,都可以切实的运行起来。广联达自己测算了这种方法与传统的在产品开发后期集中测试的花费时间,发现提前进行bug修改比后期进行bug修改可以平均节省20%的时间,这种方法再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避免了以往对“bug蘑菇云”的集中处理,有效地节省了时间。
“现在事前将评测脚本写好,将完成的软件产品放到机器上进行自动化测试,原先4个人需要工作3天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仅需一个半小时左右。这种对时间的有效把控保证了最终产品的及时交付。” 卢旭东说。
对于建设施工领域来说,信息化产品的实际运行,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展。由于地域、使用习惯的差异,不同的施工企业在软件使用过程中会有自己个性化的需求。在广联达研发部门内部,通过任务拆解,将软件产品进行渐进式交付,逐步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通过自动化测试,风险前移,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作为建设工程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企业,广联达于2010年5月登陆深圳中小板,成功完成IPO,一年来,企业业绩增长情况良好,投资者对其的评语是“广联达管理方式的不断探索完善,技术的不断更新加强,代表着建筑软件行业将逐渐向服务导向型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