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年底,王朝晖和五年未见的高中同学纪伟国在聚会上再度碰面,无意中聊起了关于人才的话题,“据说一个公司如果招人失败,会涉及到内部多达61项成本”。一开始王朝晖觉得数字大到夸张,后来算了算才猛然感觉到人才与公司各项业务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也正是在这次聚会上,王朝晖和纪伟国一拍即合,准备开始做点与人有关的事情,到现在想起来两人都觉得是被那个无意中提到的数字“拖下了水”,才做成了现在的北森。
从医梦未圆 人才梦来代替
王朝晖从15岁时就怀揣着长大后从医的梦想,却因种种原因而与“临床医师”的职业擦肩而过。同鲁迅“弃医从文”的道路相似,王朝晖从治疗人的身体向发现人的价值延伸,从2001年开始慢慢看到了人才管理与测评市场存在的机会。
王朝晖说,当时自己对人才服务市场做了一个判断:一方面,国内企业由低劳动成本、高消耗的粗放状态逐步开始向品牌、品质竞争过度,对人才的要求逐步提升,而且企业越成熟对人才的关注度越高。另一方面,互联网自2000年开始蓬勃发展,利用这一新兴平台来为企业提供智能的人才管理系统成为可能,并且能填补国内人才管理市场的空白。
此外,国外的人才测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数据显示有99%以上的世界500强公司在入职的时候都会对员工进行识别和了解;而且利用测量手段对人进行识别的正确率会从30%上升到超过60%。这些数据让王朝晖看到了国内人才测评产品生长的空间。
从光盘到在线租赁的模式转变
到2001年底,王朝晖和纪伟国见面之后就先启动了“人才测评”的业务,经过半年的筹备,再搭上两人的积蓄、管亲朋好友借到的钱,2002年,王朝晖和纪伟国正式成立了北森公司。
一开始,两人仅看到了一个不错的创业方向,却空有人才系统、测评软件来帮助公司提升人才招募、管理等环节效率的概念,却无法真正说服企业为产品买单。“在07年之前,我们提供的产品是安装版的光盘形式,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向企业解释有了这个光盘能够优化人才管理系统。虽然企业可以花不到10万块钱购买光盘,但重购率不高,而且光盘产品无法实现人才测评系统的更新和升级。”。
王朝晖称这一阶段为“磨剑期”,是公司为了在市场上生存而熬过来的五年,北森仅能提供特定的方案为企业解决人才方面有限的问题。但这一方面抬升了用户的消费门槛,另一方面也无法做到按企业所需提供人才定制测评和管理方案。
在07年之后,北森在收费方式上向租赁模式转型,在解决方案提供上则以一体化的人才管理为核心,通过SaaS模式为客户提供人才测评系统。
首先,在收费方式上,北森从卖光盘转型为在线租赁,按企业使用人次计算费用。这不仅减少了企业购置、维护、安装硬件设施的成本,也让公司人才管理产品的选择更像在线程序超市,企业用户可以根据使用人数、方案需求进行自由组合,租赁方案的性价比得到提升。
其次,在解决方案提供方面,北森致力于参与企业人才从入职到离职的整个生命周期,以人为核心,为企业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王朝晖介绍,以上这些方案都基于后端的数据算法形成。“技术人员通过对每个人数据的分析和整合,能让人才管理最终变成数字化的人。意思是,公司的老板即使不认识某个员工、没有和员工见面,通过北森的人才管理系统也可以了解到这个人的工作特质、接受过的培训、能够胜任的工作类型”。
王朝晖举例,北森的客户企业如京东商城等快速增长的企业,都十分关注人才的继任,比如某天有一个VP离职,通过北森的人才管理系统,公司负责人可以在人才库里看到公司内部有那几个人是适合这个岗位的,放到这个岗位上之后还需要接受什么培训。
王朝晖认为,07年之后公司已经进入“练剑期”,北森与客户的关系也从“老死不相往来”转变为企业开始重复租赁和购买产品,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北森的产品真正开始给企业带来价值。
未来人才管理将结合云计算
10年之后,北森经过总结看到了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新的需求点:一方面企业个性化程度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在使用人才管理软件中需要加强与人才与企业的互动。由此,北森开始利用云计算技术满足交互性以及随需应变。
王朝晖介绍,云计算能够让企业在使用北森iTalent人才管理平台时,可以一体化地进行招聘管理、员工调查、人才测评、绩效管理、继任与发展、 360度评估反馈等,同时,在界面、流程、数据字段、VI等环节实现个性化,并能合理利用测评资源,在不同阶段按照需求使用和付费。“人才管理之所以和云计算密不可分,是因为中间有纽带,人才管理必须实现交互、互动,未来我们将提供一个整合、一体化的云计算开放平台”。
到2011年,北森已拥有超过3000家的企业用户,客户包括搜狐、中国移动通信、京东商城、CCTV、中粮等。5月,北森顺利完成A轮千万融资,并开始筹备在国内创业板上市,以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云计算产品的模块研发,“未来由于学生数量的锐减,国内对人才的需求会更加旺盛,北森将通过技术上的沉淀,让企业使用高效率、高个性化的人才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