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泄漏之警示信息必不可少
针对黑客带来的恶意攻击,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阻止他们的恶意攻击,但是对于员工带来的有意或者无意的数据泄露,企业该如何防范呢?正如申强所说的那样:“你可以不让员工用U盘拷,不让他进行打印,不让他进行截屏,但你能阻止他用手机拍照吗?”
是的,通过技术手段是无法完全阻止员工的这种行为的。既然数据已经到达了员工的手上,就说明他对这些数据已经有了知情权,同时,企业也应该承担数据泄露方面的风险。那就应该这样任由风险存在了吗?其实刚才已经说到,大部分的员工是无意泄漏了数据的,恶意偷窃的比例非常小。针对这种情况,对员工的教育与管理更加有效。
在试图解决这类风险时,申强介绍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旦用户有意或无意的要泄漏包含隐秘信息的数据时,如果有一个明显的警示信息去提醒他,效果非常有效。如果只是通过技术手段去拦截包含隐秘信息的数据,据统计,用户尝试发送这些隐秘数据的次数是不会减少的。相反,他会认为是不是网络不好?是不是发送的文件格式不对?然后继续进行发送。
如果,用户发送此类数据时,公司在用技术手段进行拦截的同时,再给他一个警示说此类信息无法进行发送,或者你发送的内容属于公司机密,这类数据发送的次数会下降很多。申强表示,这类解决方案是经过证明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属于BlueCoat的最佳实践方案。
这种现象表明对于员工的警示和教育必不可少,梁国贤也表示,一个使用的DLP方案应该在用户发送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的邮件之前提醒他们。他说,安全策略不应该只是技术层面,对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一个企业中,最难管理的往往是人员。
数据泄漏之Web 2.0:一把双刃剑
之所以将Web 2.0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基于Web 2.0应用的火热程度已经完全超越了安全措施的更新程度。企业正面临日益增多、千奇百怪的新型互联网威胁,例如恶意软件、网络钓鱼、木马程序和键盘记录器。然而一个新趋势是Web 2.0应用程序及移动设备中的富媒体功能,将会使得隐蔽强迫下载及混合攻击增加。例如,社交网站上的嵌入视频及其连接成为了黑客频繁植入恶意软件的目标。
Web 2.0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商业工具,用户在Web上冲浪、分享信息、下载文件、聊天、更新博客或观看视频等,这些事件平均占据每天工作时间的四分之一。无疑,Web2.0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目前的许多Web应用都存有漏洞,但厂商却却没有相关的防护措施。传统的基于IP层的防火墙和URL过滤等工具在Web2.0的环境中显得有点捉襟见肘,因此针对应用层的安全防护就显得尤其重要。
以深信服为例,作为一直关注应用层安全的国内厂商,在近几年取得了持续增长的业绩。归根结底,是因为用户对于应用层防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深信服的AC上网行为管理设备能够对员工访问不当网站造成的数据泄漏风险进行防护,它能够对挂马网站、恶意插件、危险脚本进行过滤,还能够识别出由网页、邮件、文件传输等端口发生的黑客行为等。
数据泄漏的热议一直没有消退的趋势,这证明目前网络安全的受威胁程度仍旧很高,我们一定要更多的学习相关的防护技术才能尽可能安全的在网络中驰骋。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