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企业应用软件的***SAP在2011年***季度的业绩实现开门红——SAP软件及软件相关服务的收入增长了20% (如按固定汇率货币计算, 增长幅度大于17%,增至23.4亿欧元。),实现了连续第5个季度的两位数增长; SAP全球的软件收入增长率为26%,超过了2010年同期软件收入增长率的两倍。SAP全球的营业毛利增长1%, 同比增长了25.6%。
SAP亚太及日本区在2011年一开局便显示出强劲增长势头,其***季度的软件收入创记录增长31%(增至9700万欧元),这其中印度、中国和日本三大市场的表现最为优异。SAP亚太及日本区软件和软件相关服务的收入在2011年***季度增至3.35亿欧元,涨幅达18%;该季度的总收入达到4亿欧元,增长了18%。(本新闻稿中涉及的所有增长数据均按国际非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固定汇率货币表示,并与去年同期数据进行对比衡量。)
SAP亚太及日本区总裁武思德先生( Steve Watts)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也是一个好的信号。我们看到目前整个亚太地区的国家都非常注重推动国内市场增长,而一改过去更多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情况。对SAP亚太及日本区来说,这将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机。 SAP通过创新求发展的战略正在得到良好的回报,因为该地区很多客户告诉我们说,他们非常欣赏SAP为他们所提供的选择和价值。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还将陆续在亚太及日本区推出多款关于内存(In-Memory)、按需随选(On Demand)和移动(Mobility)的解决方案,把更多创新推向市场。”
“我们在亚太及日本区的竞争能力从未如此强大。我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最近一个季度在本地区的应用软件收入仅增长了5%,而我们则获得了31%的增长。同时,我们的间接渠道业务在本季度扩大了40%,显示出特别稳健的增长势头。当前,亚太区客户正在致力于通过移动和实时计算技术扩大业务范围,同时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他们认为只有SAP具备源自技术、解决方案和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综合能力,是唯一一家能帮助他们实现企业愿景的公司”,Watts继续介绍说。在***季度,SAP亚太及日本区获得的关键客户来自各个业务领域、横跨各大行业,并赢得了所有价格在200万欧元及以上的竞标项目。
在全球范围内,SAP强劲上升势头在收购Sybase公司之后继续扩大,Sybase为公司总收入贡献了2.05亿欧元。***季度也是SAP Business ByDesign解决方案表现***的一个季度,SAP正朝着到年底获得1000个Business ByDesign客户的目标迈进。随着新的内存产品和SAP BusinessObjects BI 4.0平台的推出,SAP公司成为业务分析(Business Analytics)领域无可争议的市场***,市场份额达到25%,名列Gartner公司***发布的商业智能平台排名榜首位。
作为SAP增长战略的重点关注区域,SAP中国的全新布局在2011年***季度也初见成效,在继续保持能源、零售和公共事业领域中的传统领先优势的同时,也大力拓展了在消费品市场的业务,并成功与深圳岁宝百货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深圳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钢铁有限公司、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天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公司签约。
对于SAP中国在2011年***季度取得的稳健增长,SAP中国区总裁萧洁云女士表示:“这一成绩的取得和我们一直坚持与中国企业共同成长的努力和承诺是分不开的。前不久,中国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中国未来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意味着中国将改变过去倚重的发展方式(如对外贸的倚重,转而关注内需),并将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加速培育高科技新兴产业。我们非常荣幸能和更多中国客户携手参与其中,并通过SAP企业预置、按需随选、移动应用等管理解决方案为中国的转型提供更多新的创新力量。”
“我们还将加快产品的本地化创新速度,尤其是在云计算、内存计算和移动应用等方面。在将于两周内在奥兰多举行的SAP 2011年度客户大会(2011 SAPPHIRE® NOW)活动上, SAP正计划推出我们的下一代SYBASE Unwired平台;在今年年底之前,SAP还将推出其他40逾种移动应用程序。我由衷地希望能和中国几千名员工一起把这些优秀的产品尽快交到中国用户的手上,为他们交付更大的价值。”
此外,SAP还在全球范围内发布了季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显示,自2008年实施重点可持续发展计划以来,SAP节约了近1.7亿欧元。该报告还详细说明了2011年***季度初步、未经审计的温室气体(GHG)排放量为111千吨(不含Sybase公司),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可持续发展是SAP公司“让世界更美好”这一愿景的工作核心,在过去四年里,SAP公司在减少排放以实现其自身可持续发展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