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是某IDC机房的管理人员,他总是梦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像《灵珠》里面的主人翁一样,能够穿越时空,那样,他就可以不用再去面对一系列让他头疼的问题了。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困境让小五有着如此大的压力?是不是真的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呢?经分析,小五的困惑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传统数据中心的三大“痛处”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一般面临着以下三大困惑。首先是规模的挑战。据统计,2010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已达3.2亿美元,未来将以接近4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14年其规模将超过10亿美元。随着业务量、信息量及用户数量的快速膨胀,迫切需要规模化的数据中心来提供平台支持。但现有的国内数据中心,绝大多数是以小型和微型数据中心为主。如何能应付日趋增加的信息量的激增,如何能整合现有数据中心的规模,是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部署速度和弹性的挑战。今后,随着云计算的普及,给用户带来的模式产生巨大的变化。当业务出现低谷期,会出现资源先闲置;而当新业务集中涌现时,数据中心势必面临着巨大业务压力。这考验商业用户必须提高部署速度,要求设备必须具备快速扩容的能力,使数据中心更具弹性与灵活性。
再有,成本的挑战。大家都知道,在数据中心构建完毕之后,前期的设备采购成本仅仅是一部分,更多的费用支出将体现在能耗和运维管理方面。降低这两方面的成本是保障用户享受云计算服务提供的关键点。
事实上,不止是小五所在的数据中心面临着上述问题,许多粗放成长的IDC都面临着同样的困惑。
我们都知道,数据中心是实现大规模计算的基础设施,是重要的物理架构和硬件平台。然而,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客户将不得不面对激增的业务量、随时变化的业务模式,在数据中心建成后如何尽可能缩减能耗、运维管理成本等严峻的问题。可见,云计算时代来临,粗放成长的IDC都面临着痛苦的“转型期”。
当然,“一物降一物”这是自古以来的定律。既然存在问题,就必然存在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用户真正实现传统IDC的“穿越”,浪潮将于4月7日隆重推出“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
#p#
浪潮“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实现IDC穿越
在浪潮的“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发布之后,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产品将帮助用户实现部署模式、业务保障模式、管理模式和成本控制这四大跨越,一举完成从粗放的数据中心运营模式向精细现代化的运营模式转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维度的转变:
1. 部署模式跨越——从分布式到模块化:传统数据中心建设,从选址基建到设备部署调试,周期长、投入大。未来,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可以通过模块的简单叠加迅速扩大数据中心规模,能够有效缩短建设周期,根据业务调节的需求,快速的移动和调拨。而且这种模式可以成倍提高部署密度,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提高数据中心固定投资利用率。
2. 业务保障模式跨越——从僵化到灵活:传统数据中心通常“一项目一部署”,应用与物理平台严格捆绑,内部形成许多基于项目的“孤岛”,基础架构僵化。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通过云数据中心操作系统(资源调度管理系统)对模块进行集中管理,将硬件设备整合为资源池,使应用与设备的逻辑隔离,在屋里设备上的动态迁移,从而提高了运行业务的即时弹性,而且硬件故障自动隔离,设备维护及故障恢复不影响业务。
3. 成本控制跨越——从失控到可控:传统数据中心只能整体控制投入,难以考虑每一项的投资效率。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在资源池化的基础上,通过智能管理技术的支持,能够核算每一个资源单位、每一项操作的成本,从而实现TCO精细控制。
为配合“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发布,浪潮即将推出一款机架服务器——Smartrack。它是一款集高
密度、集中供电、散热、管理,高度集成化、模块化的多重特点。可支持高密度、半高密度、标准密度三类型节点,具有按需配置、动态升级、易维护、高可靠性等优势,能够节省采购成本和运维成本、节省能源,提高交付速度。
听了这些介绍,小五有点迫不及待了:浪潮“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到底是是么样子?它将如何帮助IDC实现“穿越”?它真的可以帮助我解决那些让他痛苦的问题吗?这一切,都将在4月7日,浪潮在北京、山东济南两地发布“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Smart Cloud”,全面揭晓。
【编辑推荐】
- 融合基础设施会给私有云带来什么?
- 云计算不可及?私有云对IT架构三大影响
- 专家支招:教你五步打造企业私有云
- 分析称企业首次建私有云很可能失败
- 技巧经验:搭建私有云要做哪些准备?
- CIO应该向私有云提供商询问的五大问题
- 四大变革呈现下一代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 私有云 让传统数据中心“望尘莫及”
- 四大变革呈现下一代数据中心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