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类型总结

安全
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病毒的基本信息,希望大家多多掌握该方面的知识。

病毒介绍

1 “U盘杀手”(Worm_Autorun)及变种

该病毒是一个利用U盘等移动设备进行传播的蠕虫。autorun.inf文件一般存在于U盘、MP3、移动硬盘和硬盘各个分区的根目录下,当用户双击U盘等设备的时候,该文件就会利用Windows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优先运行autorun.inf文件,而该文件就会立即执行所要加载的病毒程序,从而破坏用户计算机,使用户计算机遭受损失。

2 “木马下载者”(Trojan_Downloader)及变种

该木马通过网联网或是网页挂马的方式进行传播感染,并且它会自动连接互联网络中的指定服务器,下载大量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导致计算机用户系统中的重要数据信息失密窃。

3 “代理木马”(Trojan_Agent)及变种

它是一个木马家族,有很多的变种。“代理木马”及变种运行后,会在临时文件夹下释放病毒文件,修改注册表,实现其开机自动运行。迫使系统连接指定的服务器,在被感染计算机上下载其它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

4 Hack_Kido及变种

利用微软 MS08-067 漏洞发起攻击的黑客程序。该程序会启动攻击线程开始发起攻击。攻击线程会随机生成IP地址,并试图对该IP地址发起攻击。感染后,其会关闭系统自动更新、安全中心、WinDefend等服务,并通过删除相关注册表项使“安全中心”和“WinDefend”不再可用。被感染的系统还会出现无法访问微软和一些安全软件站点的情况。

5 “灰鸽子”(Backdoor_GreyPigeon)新变种

该变种比以前的更具有隐蔽性,伪装成操作系统中常用应用软件。将病毒文件命名为“原名称+空格.exe”或者删掉可执行扩展名.exe,使得变种原文件复制伪装成系统中正常应用软件,并使用原应用文件的图标。

病毒动态分析

通过对以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前三位病毒排名发生了变化。发现病毒数同比上周略有上升,新增病毒数略呈下降趋势,病毒疫情仍以蠕虫和木马为主,“网页挂马”的数量呈下降趋势,感染计算机的数量整体和上周略有上升,主要传播途径以存储设备、系统漏洞(MS11-011、MS08-067、MS10-002、MS10-018)、网页挂马等方式,没有发现危害比较严重的网络安全事件。

另外,近期计算机用户受到一些恶意电子邮件的威胁,其附件是病毒或是恶意后门程序。这些恶意邮件内容通常是一些欺骗性的假信息,其中附件多数是恶意后门程序。一旦操作系统存在漏洞,附件中的恶意后门程序就会入侵感染计算机系统。恶意攻击者首先将近期的热点话题或是欺骗性信息作为邮件的内容,利用社会工程学诱使计算机用户点击包含恶意代码程序的附件,进而下载并运行邮件的附件。

这些带有病毒附件的电子邮件具有如下特征:电子邮件主题为近期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比如:日本大地震最新灾情、盐存货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借助近期热点话题,假冒恶意电子邮件,采用社会工程学的原理诱骗计算机用户点击其中的病毒附件,进而被恶意攻击者远程控制。

病毒防范措施

1、重点单位的计算机用户应及时对系统进行安全扫描,安装系统补丁,修补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漏洞。特别是对第三方软件的安装使用要严格管理,对必须使用的第三方软件要保证及时更新。

2、网站管理者要加强网站的监督管理,定期对上传的Web网页文件进行比对,包括文件的创建、更新时间,文件大小等,及时发现异常的Web网页文件。一旦发现异常文件,应立即删除并更新。定期维护升级网站服务器,检查服务器所存在的漏洞和安全隐患。

3、对于重点网站,尤其是政府网站和各大媒体网站,很有可能被利用现有的漏洞进行挂马,或跳转到其他恶意网站。我们应急中心采取了相应措施,建立了对重点网站的巡查机制,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4、及时下载安装操作系统和系统中应用软件的漏洞补丁程序,阻止各类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入侵操作系统。

5、计算机用户在Web网页时,务必打开计算机系统中防病毒软件的“网页监控”功能。同时,计算机用户应及时下载安装操作系统已安装应用软件的最新漏洞补丁或新版本,防止恶意木马利用漏洞进行入侵感染操作系统。

6、不要轻易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尤其是邮件的附件;不要随便登录不明网站。

7、使用U盘、软盘进行数据交换前,先对其进行病毒检查;同时, 禁用U盘的自动播放功能,避免在插入U盘或移动硬盘时受到病毒感染。

8、做好系统和重要数据的备份,以便能够在遭受病毒侵害后及时恢 复。

9、发现网络和系统异常,及时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或防病毒厂家联系

病毒的类型及防范措施都已经向大家介绍了,希望大家能够掌握。

【编辑推荐】

  1. 用注册表防止病毒复活
  2. 木马控制恶意广告程序
  3. 给你预防病毒的八个忠告
  4. 加强电子邮件安全的防范措施之邮件木马技术
责任编辑:佚名 来源: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
相关推荐

2011-09-05 19:03:25

2011-08-11 13:57:16

2009-12-21 18:19:19

WCF地址类型

2009-03-17 10:11:33

2010-07-07 15:20:35

软交换协议

2011-08-09 10:09:07

2011-08-09 10:51:05

2016-06-28 11:28:11

2020-12-29 07:15:34

TypeScript语言代码

2020-11-18 13:52:55

弹窗APP界面

2014-09-23 13:26:46

2010-11-25 14:20:32

2010-11-25 14:18:10

2010-02-25 09:44:53

WCF behavio

2011-03-15 16:26:56

2010-03-05 10:04:38

Python运算符

2019-11-12 08:53:32

PG数据数据库

2010-01-22 10:27:02

VB.NET类型提升

2020-02-06 12:37:59

新型冠状病毒勒索病毒病毒

2014-02-12 14:12:29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