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下宽带接入网发展策略探讨

网络 通信技术
“三网融合”是当今网络世界中非常流行的名词,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这三个网的结合给我们饿生活带来了变个性的变化,那么三网融合下宽带接入网的发展是怎么样的呢?

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前言

2010年初,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三网融合被国务院确定为我国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提出2010—2012年将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近、中期看,三网融合业务主要包含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电话业务、IPTV、手机电视以及上述各类业务融合互动的新型业务。三网融合业务对宽带接入网的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近、中、远期三网融合业务需求,合理发展宽带接入网显得尤为重要。

1  三网融合业务对宽带接入网的需求

为满足三网融合业务的多样性、多业务等级、高品质要求,宽带接入网建设发展中,带宽、组播、QoS、管理等是重要考虑因素。

1.1  更高的网络带宽和用户线路带宽

各类业务对带宽的需求如表1所示。一套高清电视需要8~10 Mbit/s,一套标清电视需要2~4 Mbit/s,随着网络视频的发展,高速上网带宽越来越大,将向10 Mbit/s甚至更高发展。

表1 各类业务快带需求

一个家庭可能会同时接收多套电视节目,综合考虑各类业务,用户带宽最低需4 Mbit/s,随着高清电视节目的增加8~12 Mbit/s带宽将是主流,部分高速率用户带宽需求将超过20 Mbit/s,远期随着3D电视、高清互联网视频的丰富,用户带宽需求将达到50 Mbit/s。

1.2  支持多业务承载、多业务分类能力

 三网融合后,运营商为用户提供的是融合的多种业务。多种业务均通过同一接入网承载,接入网必须支持多业务承载、多业务分类能力。

多种业务要求不同的QoS,尤其是视频类业务和语音类业务要求更高的QoS保障。由于视频业务的实时性,通常无法支持丢包的重传,因此丢包可能导致画面冻结、马赛克等问题;实时性对时延抖动也比较敏感;因此接入网应支持视频业务的带宽保证和优先级调度机制,提供低丢包率、低时延、快速切换的传输,保证用户体验。

1.3  支持组播

 随着IPTV业务规模的增长,为了节省IP城域网带宽,组播控制点会逐步下移到接入网,因此,接入网设备应支持组播功能,并支持用户组播请求的快速处理、组播路由的快速收敛。

2  国内宽带接入网技术现状

国内宽带发展初期,利用已有的双绞线部署了大量的DSL接入,最初阶段采用ADSL技术,目前大部分采用ADSL2+技术,部分高速率需求区域试点采用了VDSL2技术,目前DSL接入仍是国内存量最多的接入方式。初期在具备五类线综合布线的区域,有一些采用传统LAN接入的用户。

随着用户带宽需求的提升,2007年开始,各运营商开始了大规模的“宽带提速”工程,开始大量采用无源光网络(PON)技术。PON是指采用无源光器件汇聚各光网络单元(ONU)信号的光接入网,目前PON主流技术包括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和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这2种技术均已成熟,在国内已有规模应用,同源于EPON/GPON技术的10 GEPON/10 GGPON技术也正逐步成熟,国内运营商也开始进行技术测试和试验局建设,但均未规模商用。

几种主要技术指标如表2所示,根据需求和驻地网现状的不同,光纤接入技术与铜线接入技术的灵活组合应用是现网中的主要应用方式。

表2 主流接入技术指标对比

3  国内宽带接入网网络现状分析

随着国内宽带接入网的发展,目前现网主要有以下几种接入方式。

3.1  DSLAM在端局接入

DSLAM在端局接入方式的组网如图1所示,这类接入方式是国内最早发展宽带接入网时主要采用的接入方式,DSLAM设备设置在端局,从端局至用户采用铜缆传输,铜缆距离一般均超过1 km,接入速率以2~4 Mbit/s为主,由于铜缆距离较长,无法提升到更高速率。

图1 DSLAM 在端局接入方式的组网

大部分DSLAM设备已升级为IP内核,支持组播,支持根据PVC区分不同业务类型。

随着光进铜退的推进,主干电缆逐步退网被光缆取代,DSLAM在端局接入方式是目前网络改造的重点。

3.2  DSLAM下移接入

DSLAM下移接入方式的组网如图2所示,随着用户带宽需求的增加,DSLAM在端局的接入方式由于铜缆距离太长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为了缩短铜缆接入距离,将DSLAM设备放置在了接入点,使得铜缆距离缩短到500 m以内,用户接入带宽可达8~16 Mbit/s。这类接入方式是早期提升接入速率的主要方法,为了充分利用现有DSLAM设备,后期改造中也可采用此类接入方式,将端局DSLAM移到接入点。

图2 DSLAM下移接入方式的组网

此类接入方式DSLAM设备至端局IP城域网由主干光纤传输,随着用户带宽的提升,每端DSLAM设备上行2~4个GE,对主干光纤的需求比较大。

大部分DSLAM设备已升级为IP内核,支持组播,支持根据PVC区分不同业务类型。

3.3  传统LAN接入

传统LAN接入方式的组网如图3所示,部分驻地网为五类线的区域采用这类接入方式,接入距离在100 m以内,接入带宽可达100 Mbit/s。这类接入方式需多级交换机级联,对于视频业务的组播支持较差。此类接入方式对主干光纤的需求比较大。

图3 传统LAN接入方式的组网

3.4  PON+DSL接入

PON+DSL接入方式的组网如图4所示,PON技术在国内开始应用时,PON+DSL是主要的应用方式之一,ONU设备放置在楼道(FTTB)或者路旁交接箱(FTTC),铜线距离一般在500 m以内,用户带宽可达16 Mbit/s。
        PON支持根据PVC、VLAN区分不同类型业务,有较好的组播支持性能,组播复制点可设置在OLT设备。

图4 PON+DSL 接入方式的组网

3.5  PON+LAN接入
        PON+LAN接入方式的组网如图5所示, ONU设备一般放置在楼道,距用户100 m以内,用户带宽可达100 Mbit/s。传统LAN接入方式由于对组播支持性能较差、对主干光缆需求较大,向PON+LAN方式改造是主要建设方式。
        PON支持根据VLAN区分不同类型业务,有较好的组播支持性能,组播复制点可设置在OLT设备。

图5 PON+LAN接入方式的组网

3.6  PON(FTTH)接入
        PON(FTTH)接入方式的组网如图6所示,FTTH接入方式下,光纤直接到用户家庭,带宽不受接入距离限制。FTTH接入方式是近2年接入网建设的热点,由于其高带宽、易维护等特点,建设规模逐年增大。PON支持根据VLAN区分不同类型业务,有较好的组播支持性能,组播复制点可设置在OLT设备。

图6 PON(FTTH)接入方式的组网

4  接入网发展探讨
        三网融合下,接入网应统筹考虑各种业务的接入带宽及QoS保障。结合技术现状及网络现状分析,各接入方式对三网融合业务的支持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接入方式分析


        各类接入方式中,支持1路标清视频接入方式的有FTTH、PON+LAN、PON+DSL、DSLAM下移、DSLAM在端局,支持1路高清视频接入方式的有FTTH、PON+LAN、PON+DSL、DSLAM下移;支持多路高清接入方式的有FTTH、PON+LAN。
        PON(FTTH)、PON+LAN接入方式可满足中远期业务需求,新建区域可优先采用此方式;PON+DSL接入方式使铜线距离缩短到500 m以内,可满足近中期三网融合业务需求,改造区域可根据驻地网情况采用此方式;对于无法进行FTTH改造,而又有大带宽需求的区域,可引入VDSL2技术;10G PON技术日益成熟,引入还需视产业发展及业务需求而定。

5  结束语
        通过对网络现状和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现有接入网技术可满足三网融合近中期需求,应根据网络现状和未来三网融合业务及市场发展策略分阶段有步骤地发展接入网。

【编辑推荐】

  1. 三网融合下安防行业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2. 无线数字组网技术与三网融合的新发展
  3. 中国宽带资费过高 被指阻碍三网融合
  4. 三网融合发令枪响 三地上市公司最受益
责任编辑:佚名 来源: DONEWS
相关推荐

2009-10-23 13:00:51

宽带接入网

2009-11-02 11:26:17

宽带接入网

2009-10-27 13:53:55

2009-11-03 09:39:44

2009-11-02 13:03:01

2009-12-28 12:51:19

宽带接入网

2009-11-06 10:56:03

宽带接入网

2009-10-28 17:55:00

宽带接入网

2009-10-26 15:28:25

宽带接入网

2009-11-02 16:08:07

宽带接入网

2009-10-27 10:56:19

宽带接入网

2009-11-02 09:38:00

2009-11-04 14:06:00

宽带接入网

2009-10-28 18:26:03

宽带接入网方案

2009-10-26 15:44:52

2009-11-02 10:16:50

2009-10-27 11:06:01

宽带接入网

2009-12-28 13:11:54

宽带接入网

2009-11-05 10:02:57

宽带接入网

2009-12-30 13:31:13

宽带接入网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