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阻碍人才成长?

企业动态
我国的科技人才队伍数量庞大,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但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人才队伍数量庞大,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但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

一是高层次创新人才极度匮乏。从1900年到2002年,获得诺贝尔奖、鲁斯卡奖、伽德纳奖、沃尔夫奖、菲尔兹奖、图灵奖、日本国际奖、京都奖等八项国际科技大奖的497名科学家中,没有一名中国国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对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1997年到2006年收录的论文,按22个学科领域分类分析,各学科排在前250名左右的顶尖科学家,全世界共约6097人。其中,美国排在第一位,有4016人;中国排在第十九位,只有19人,其中15人来自香港,4人来自大陆。

二是人才培养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大学生比例已经很高,但根据洛桑管理学院《世界竞争力报告2009》提供的调查数据,中国在57个国家和地区中,合格的工程师可获得性仅排在第五十二位。学历不等于能力,可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仍然把学历放在优先位置。

三是企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教育部2007年调查数据显示,即使是工程领域的博士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到企业工作的也只有15%。这与美国正好相反:美国超过80%的博士生到企业去工作。

哪些因素阻碍科技人才成长?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学术单位行政化。官本位的体制对学术研究构成了非常大的障碍,很多学术活动不遵循学术自身规律。比如许多科研机构和大学在管理上仍然用行政管理的办法来套用学术管理,学术单位是官员主导而不是学者主导,学术资源也更多地被各级官员所掌控。所有的学术机构都有行政级别,单位领导和学术职务都由行政任命。中央人才规划纲要已经提出要逐步取消大学、科研机构和医院的行政级别,期待尽早实现,越早越好。

二是人才评价短期化。现在对人才评价明显存在短期化倾向,突出表现在对SCI论文的过度重视。只要发表了SCI论文,奖金、职称和各种附加利益随之而来。这种重数量不重质量的评价机制,使得浮躁风盛行。

此外,目前学术研究中缺少批判精神,比如院士制度,评上了院士就意味着成为无所不能的学术权威。科学精神最核心的就是批判精神,国际学术界一向倡导平等的对话和讨论包括正常的学术批判,但我们至今还缺乏这种学术氛围。

 

【编辑推荐】

  1. 男人职场心理学 让你少奋斗30年(1)
  2. 解密你的职场压力模式
  3. “职场向日葵”的17个特征
责任编辑:张攀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相关推荐

2015-08-31 10:40:18

容器SDN

2011-02-28 09:11:52

移动设备虚拟化

2015-07-28 11:29:01

网络软件

2020-11-30 14:24:53

携号转网转网率阻碍

2019-09-18 15:30:00

开发者技能开源

2014-11-12 10:15:40

MirUbuntu

2009-05-27 13:29:02

用友IT服务

2018-11-19 06:00:00

2019-01-29 10:42:31

网络个人信息密码

2021-03-12 16:17:37

程序员 女性主义两性 价值观

2009-07-07 16:57:11

2010-05-05 11:23:07

信息技术人

2010-05-18 14:20:28

软件开发印度

2021-01-12 06:00:54

AI人工智能教育

2009-02-23 21:34:32

LinuxWindows竞争

2021-09-26 16:15:13

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

2016-12-01 13:06:31

技术大数据数据分析

2024-11-26 18:03:59

2021-01-08 15:11:41

人工智能机器时代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