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近日3Q转为“水军”后的小打小闹,政府的“宏观调控”貌似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经过3Q这一闹腾,互联网立即暴露出不少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了国内众企业的实体经济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互联网市场偏离正轨,不受市场经济的控制。这样的垄断形式可能已经引起了政府的警觉。
道歉有用,要警察干嘛?
笔者之所以这么认为,还有个重要依据,就是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imo史上最牛新闻发布会”,“国宾馆+工信部”,这很可能预示着政府开始动作了——以政策和资金扶持的方式,推出一些有国资背景或政府出资的企业即时通讯平台,先保障中国企业的经济利益。
在3Q事件中,企业用户利益受损说是意外,其实也是必然。上海只有40%的企业限制使用QQ、MSN,恰恰表现出,余下60%的企业都遭受到了此事件的恶劣影响。企业等待一款专业的即时通讯软件可谓是望眼欲穿,此时由政府出面助力企业及时通讯也不全无可能。相比事后让工信部做救火大队,这种先发制人来的做法,更能有效维护互联网安定!
个人用户不及企业用户“脸大”?
有人会质疑,若政府出手,为何只偏心企业用户?其实非也,从大方向来看,此举的意义在于将IM划分为个人用和企业用两类,一方面可以起到“反垄断”作用,杜绝不可控“势力”再生事端;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国家利益直接挂钩,必须受到重点保护。而这样做并不代表就无视个人用户,实际是给互联网市场注入新鲜血液,通过正当竞争的方式,使其重新回到良性的竞争中去。
猜测也好,分析也罢,笔者坚信,中国互联网在不久之后未必将打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