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设计代码结构之前,先回顾一下之前准备过的事情:我们有负载均衡的WEB服务器,有主从DB服务器并可能分片,有缓存,有可扩展的存储。在组织代码的各个方面,跟这些准备息息相关,我一二三的列出来分别说,并且每一条都以“前面讲到”这个经典句式开头,为了方便对照。
51CTO向您推荐:详述***访问网站前期的技术准备(上篇)
别着急看经典句式,我思维跳跃了,插一段。实际开发中,我们总会在性能和代码优雅性上作折中。对于当今的计算机和语言解释器,多几层少几层对象调用、声明变量为Map还是HashMap这种问题是***才需要考虑的问题,永远要考虑系统最慢的部分,从最慢的部分解决。例如看看你用的ORM是不是做了很多你用不到的事情,是不是有重复的数据调用。我们做的是web应用开发,不是底层框架API,代码易读易懂是保证质量很重要的一方面,你的程序是为了什么而设计,有不同的方法……算了,这个话题另起一篇文章来说,扯远了,想交流可关注我的微博 http://t.sina.com.cn/liuzhiyi,咱继续……
前面讲到,WEB服务器是要做负载均衡的,图片服务器是要分开的。对于这点,代码在处理客户端状态时,不要把状态放到单机上,举例,不要用文件session,嗯,常识。如果有可能,***在一开始就做好用户单点认证的统一接口,包括跨域如何判断状态、静态页面如何判断状态,需要登录时的跳转和返回参数定义,底层给好接口,应用层直接就用(可参考GAE的user服务)。登录方面的设计要考虑移动设备的特性,比如电脑可以用浮动层窗口,但NOKIA自带的浏览器或UCWEB就无法处理这种表现形式,程序一定既能处理AJAX请求又能直接通过URL来处理请求。图片服务器分开,资源文件***也布局到图片服务器,也就是WEB服务器只服务动态程序。虽然开发测试时稍微复杂(因为需要绝对URI才能访问),但将来页面前端优化上会轻松许多,并且你的WEB服务器IO优化也轻松许多。程序引用资源文件时,要有一个统一的处理方法,在方法内部可以自动完成很多事情,例如将css/js根据组合,拼成一个文件,或者自动在生成的URI后面加上QUERYSTRING,如果将来前端用了缓存服务,那生成QUERYSTRING是最简单的刷新服务端缓存和客户端缓存的办法。
前面讲到,数据库会有复制,可能会多主多从,可能会分片。我们程序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能抽象出来单独放做一层。拿现在流行的MVC模式来说,就是在M层下方再放一个数据层,这个数据层不是通常所说的JDBC/PDO/ActiveRecord等,而是你自己的存取数据层,仅对外暴露方法,隐藏数据存取细节。这个数据层内部不要怕写的难看,但一定要提供所有的数据存储功能,其他任何层次不要看到跟数据库打交道的字眼。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单关系数据库的情况下,可能会SELECT…JOIN…或直接INSERT…INTO…,可你可能会将一些表放到key-value数据库里存储,或者分片,这么做之后原来的语句和方式要全部改变,如果过于分散,则移植时会耗费很大精力,或得到一个很大的Model。在数据层面的设计上,尽量避免JOIN查询,我们可以多做冗余,多做缓存,每种数据尽量只需要一次查询,然后在你的程序里面进行组合。对于比较复杂的数据组合,在实时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采用异步处理,用户访问时只取处理后的结果。在对于主键的处理上,避免使用自增ID,可以用一定规则生成的唯一值当做主键,这种主键是最简单的分片分布策略。即使用自增ID,也***用一个自增ID发生器,否则从数据库不小心被写了一下,那主键很容易冲突。
前面讲到,咱数据库前面还有某些缓存挡着。别把mysql的query cache当缓存,应用稍复杂的时候QUERY CACHE反而会成为累赘。缓存跟数据库和业务结合的很紧密,正因为跟业务关系紧密,所以这点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但我们还是有一些规则可参照。规则一:越接近前端,缓存的颗粒度越大。例如在WEB最前端缓存整个页面,再往后一层缓存部分页面区域,再往后缓存区域内的单条记录。因为越靠近后端,我们的可操作性越灵活,并且变化最多的前端代码也比较方便编写。在实践中,因为产品需求变化速度非常快,迭代周期越来越短,有时很难将Controller和Model分的那么清楚,Controller层面处理部分缓存必不可免,但要保证如果出现这种情况,Controller所操作的缓存一定不要影响其他数据需求方,也就是要保证这个缓存数据只有这一个Controller在用。规则二:没有缓存时程序不能出错。在不考虑缓存失效引发的雪崩效应时,你的程序要有缓存跟没缓存一个样,不能像新浪微博一样,缓存一失效,粉丝微博全空,整个应用都乱套了。在缓存必不可少的情况下,给用户出错信息都比给一个让人误解的信息强。规则三,缓存更新要保证原子性或称作线程安全,特别是采用被动缓存的方式时,很可能两个用户访问时导致同一个缓存被更新,通常情况这不是大问题,可缓存失效后重建时很可能是引发连锁反应的原因之一。规则四:缓存也是有成本的。不只是技术成本,还有人工时间成本。如果一个功能使用缓存和不使用,在可预见的访问量情况下区别微小,但使用缓存会使复杂度增加,那就不用,我们可以加个TODO标注,在下次迭代的时候加上缓存处理。
前面讲到,文件存储是独立的,那么所有的文件操作就都是远程调用。可以在文件服务器上提供一个很简单的RESTful接口,也可以提供xmlrpc或json serveice,WEB服务器端所生成和处理的文件,全部通过接口通知文件服务器去处理,WEB服务器本身不要提供任何文件存储。你会发现很多大网站的上传图片跟保存文章是分两步完成的,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以上几条“前面讲到”,其实无数人都讲过,我也只是结合前几篇文章用自己的话重复了一遍,真正分析起来精髓很简单——除了良好的功能逻辑分层,我们还要为数据库存储、缓存、队列、文件服务等程序外层资源调用单独设计接口,你可以把你的程序想象成是运行在 Amazon EC2 上并用他的所有web service服务,你的数据库就是它的SimpleDB,你的队列就是他的SQS,你的存储就是他的S3,唯一不同是amazon的接口是远程调用,你的是内部调用。
将支撑服务接口化,意味着将MySQL更换到PostgreSQL不需要更改业务处理程序,移植团队甚至不需要跟业务开发团队过多沟通;意味着业务开发团队是对接口编程而不是对数据库编程;意味着不会因为某个业务开发人员的失误而拖垮性能。
对程序扫盲不感兴趣的直接看这里——
产品设计完了,程序框架搭完了,可能有矛盾在这个节骨眼儿产生了。不断有产品设计抱怨说他的创意没实现到预期效果,有程序员抱怨说产品设计不切实际。这种抱怨多缘于产品人员不懂技术,技术人员不理解产品。从广义上来讲,产品包含市场策略、营销手段、功能设计,产品和技术在争论时往往把焦点放在功能上,而实际重点是,实现这个功能所消耗的成本跟能这个功能带来的利益能否换算,能否取其轻重。若可以,争议解决。若不能,则抛硬币看运气。因为一个功能的加强而引发指标井喷,或因项目拖延而导致贻误战机的例子比比皆是。激进的决策者注重利益,保守的决策者注重损失,聪明的决策者会考虑这个问题是否真的那么严重。
关系到未来的事情谁都说不准,要不怎么说创业一半靠运气呢。不过总有能说的准的事情,那就得靠数据说话。
没有100%也有99.9%的网站安装了访问统计代码,连我的 http://zhiyi.us 也不例外,新闻联播也总说科学决策科学发展的。有了统计,能确定的事情就很多了。例如,可以根据来源-目标转化率来分析哪类渠道的人均获取成本低,根据来源-内容访问猜测用户跳出率原因,根据用户点击行为判断链接位置是否合理等。将数据以不同方式组合起来,找到内在联系,分析内因外因,制定对应策略,减少拍脑门决策。靠数据支撑运营是个非常专业的事情,虽然不懂深奥的数学模型不会复杂的公式计算,渐渐学会因为A所以B,因为A和B所以C还是相对简单的
原文链接:http://zhiyi.us/internet/thinking-twice-before-building-your-site-final.html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