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互联的三大陷阱

网络 无线技术
无线互联企业在产品选择上面临的问题还远不止缺乏创新。总结起来,现阶段的无线互联企业在企业方向和产品选择上面临三大陷阱。

前一阵子因为参与了微博里对创新工场产品的评论,险些被卷进了一场口水仗里。其实不能怪别人有质疑,至少从已有的项目来看,不光创新成分不够,而且未来有相当的风险。

当然,这个问题不光是对创新工厂,而是对整个无线互联产业界的。我近两年一边在做产业协调和推动新产业链的构建,一边在做无线互联领域的天使投资,看过的产品还算不少,但坦白讲,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少之又少,多数是跟风的产品。FourSquare火了,国内就冒出几十个基于位置的SNS应用软件;Android Market火了,国内就冒出上百家软件商店……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担心这些在红海里挣扎的企业能走多远自然是可以理解的,要知道产品选错了,管理再好,企业的未来也会出问题的。

其实无线互联企业在产品选择上面临的问题还远不止缺乏创新。总结起来,现阶段的无线互联企业在企业方向和产品选择上面临三大陷阱:

一、面向过去的产品开发:

被誉为“苏联红骑兵战神”的布琼尼在苏联卫国战争的神话,但到了二战,因为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的兴起,则迅速变得不堪一击。曾经是其最大的优势的东西在新技术面前反而变成了最大的劣势。无线互联也是如此,市场变化十分迅速,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不能面向未来开发,任何产品都是没有持久生命力的。而面向今天的技术难题开发的产品知所以被淘汰,不是因为技术过时了,而是因为技术的发展使得过去的难题不再是瓶颈。

过去的技术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带宽不够,以及由此带来的流量费过高;二是运营商的支撑平台功能不能交叉调用,造成各个平台上的功能单调,同时运营商不向合作伙伴提供相关必要功能;三是不能直接访问互联网。因此很多免费WAP网站其实是起了一个将互联网内容转移到无线互联上来的作用,一旦手机能直接访问互联网,他们将毫无优势可言。至于今天的以省流量为核心诉求的应用,和基于一个简单平台自己开发所有功能的应用,在未来都有可能受到很大的冲击。

解决办法?当然是面向未来。未来,WiFi手机有望在明年普及,流量将以包月套餐为主,因此大带宽应用将不再不可能,新的技术障碍将是如何协调WiFi的高带宽和无线的流量拥挤带来的低带宽。未来,不依赖运营商的新的无线互联产业链将会成型,大量公司将会提供开放的功能接口供第三方开发者调用,例如新浪微博和百度的开放平台计划。这些,都有可能是某些创业公司的机会。

二、挡了巨人的路:

这一轮的无线互联革命是以iPhone和Android为代表引爆的。其优秀的操作系统给了开发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因而很多创业者都在找Android里还没能提供的功能或者还没能做好的应用做开发,希望借着大家对Android的热烈欢迎顺便提升自己的人气。然而,这样做同时也是相当危险的,因为谷歌既然下决心开发操作系统,未来必然会长期投入重兵,Android里今天的缺陷,明天必然会被重点改进。除非创业者有打败谷歌的决心和能力,不然绝不要贸然侵入人家的地盘。

例如,手机浏览器是现在无线互联最火的应用之一,但Symbian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浏览器,iPhone也支持自己的浏览器,我相信Android的未来版本里也很快会自带浏览器。就象微软捆绑Internet Explorer打败了Netscape一样,这个故事也将在无线互联领域重演,因为浏览器本来就只是手机操作系统的一部分。

那些智能手机的使用帮助类的软件如“91助手”或“豌豆夹”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象在电脑上的独立的文档管理软件做不大一样,文件夹这样的东西一定是微软必做的。

因此,作为创业者,我们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不是挡了哪个大家伙的路?我们是不是在搞城市暴动?要记住,对创业者来说,农村包围城市、从敌人最薄弱的地方入手永远是最聪明的策略。

三、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我们前面曾经介绍过,无线互联应用开发已经进入了骑士时代。这意味着一两个人或两三个人就可以独立开发应用。同时,这也意味着,任何创造力不够的应用都会被很多人想到,被很多人开发,进而在市场上出现大量相似版本的应用。这会使其中任何一个版本都难以脱颖而出,这就是当创新成本降低时出现的创新压力增大的现象。

要解决创新压力增大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更加创新。要知道,英特公司前总裁安迪格鲁夫提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就是因为硅谷的开放降低了创新的门槛,进而造成整个美国IT界的创新压力增大。这绝不是安迪格鲁夫自动为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而确确实实是“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当然,找到创新机会也不只是靠拍脑门,最重要的是了解市场和技术趋势,善于捕捉未来机会。例如,在无线互联领域,当大家一窝蜂地开发应用的时候,怎么系统性地把应用针对性地推介到每个用户那里就成了商机;当SNS和微博方兴未艾的时候,更多的基于人际传播和影响力传播的应用就有了生命力;当运营商的控制力逐渐减弱的时候,P2P的应用形式就有了空间……

最后说一说“微创新”,这个概念一夜之间被广为传诵,并被很多创业者奉为圭臬。其实这个概念对创业者具有很大的误导,甚至会有伤害。因为是微创新,所以不能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因而很容易被更大的竞争对手抄袭,对弱小的创业者来说,这种抄袭往往是致命的。其实所谓的微创新的例子,要么是在市场中尚无强大的同类型竞争对手的时候,要么本身就是大企业在做,而作为初创期的创业企业,光靠微创新不光很难做大,同时风险极大。

责任编辑:许凤丽 来源: C114中国通信网
相关推荐

2010-11-04 11:06:34

程序员

2012-12-03 10:44:00

开源

2020-11-24 08:00:00

开发低代码设计

2014-02-13 11:06:52

系统架构移动互联网

2014-02-14 16:23:03

移动互联网系统架构

2023-11-07 22:19:46

数字业务首席信息官

2021-12-16 10:32:04

APP会员互联网大厂用户

2009-12-25 10:18:23

2021-09-03 14:00:52

端点安全漏洞网络安全

2015-08-27 10:11:18

2019-10-23 15:15:49

云计算陷阱公共云

2024-02-01 09:00:00

区块链Web 3.0

2022-03-29 08:00:00

数字化转型IT技术

2010-01-15 14:47:00

2009-06-22 09:08:17

2011-12-20 13:40:03

2015-05-20 16:54:51

数字营销DSP

2010-07-14 17:03:52

编程语言

2018-02-26 08:59:10

TensorFlow微服务集成机器学习

2021-12-30 10:23:36

工业互联网工业制造数字化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