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下午消息,成立一周年的创新工场今日举行发布会,董事长兼CEO李开复今日在接受包含新浪科技等媒体专访时表示,创新工场现在已经投了12个项目,今年的校院招聘将扩大到非常大的规模100-150人。以下为对话实录:
问:外面已经帖上了一些项目的LOGO。我想问一下未来的一年,创新工场准备容纳多少的投资项目?这面墙大概需要多久可以填满?因为今天几个创业的计划公布之后,相信有很多年轻的创业者或者有想法的大学生都会提出向这边申请。对于创业者的选择标准,能不能说一下?
李开复:现在已经投了12个项目,未来的一年,至少可以看到大部分项目会被公开。我们所公开项目不是为了公关而做的,当一个项目有足够的用户群了,我们会在合适的时候公开它。除了这12个项目之外,我们可能会再启动十多个项目。这是一个源源不断的过程,这12个慢慢毕业了,有一些可能会失败,下面还有12个甚至更多。对于创业者项目的提交,分两种情况,刚才说了12个项目都是属于加速计划,在加速计划方面,我们最喜欢的创业者就是刚才看到的几种,看到了比较年轻的从大企业出来的,也有海归,也有重复创业者,其实这几种都喜欢。但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第一他有领导的能力,自己有足够的聪明才智按、号召力,能够带领团队;第二他有激情,真的相信他所做的公司;第三我们也希望除了激情之外,还是有一定的客观判断力和自觉,当他犯错误的时候,能够修整成长,因为创业的道路是非常艰苦的,一定要能够接受错误,从中成长。
另外我们还希望看到,他过去的经历、想法、对业界的理解,我们会多方面考量每一个创业者,然后决定投资那些我们认为潜力最大的人,但这些是加速计划。如果谈到“助跑计划”的话,可能刚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这个时候也是看类似的素质,但是要求门槛不会特别高,只要看到他相信自己所做的,做的点子还算靠谱,这个人是一个能干的,最好看到他有一个团队,不要单打独斗的出来做,我们愿意给更多初次创业者一个机会,当然他们也要冒很大的风险。
创业就是一个摸索、失败、成长、学习的过程。谢谢!
问:今天很高兴看到移动领域的操作系统正式公布亮相。我的问题是,你们这样一个项目准备什么时候正式推出?另外你们有很多的投资人,比如他们是有台湾的IT巨头、联发科、鸿海,他们给予创新工场什么样的支持?
李开复:这个项目你已经看到演示,它在市场上出现绝对不会太久。有关我们的战略投资伙伴,我们决定做这些项目,很大程度是当时我们去鸿海、去联发科、去中华电信,从他们那边学到很多。因为我们这批人懂互联网,懂软件,但是对硬件、对手机的制造、对运营我们并不是专家,但是经过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之后,我们看清楚了这个方向。实际会有哪些合作?这个今天也不太适合公布,但肯定是会有合作的。谢谢!
问:我咨询一下人民币基金的问题,我们募集已经超过预期目标了,给我们谈谈您初衷,还有募集的进展。
李开复:资金募集的进展不太合适在这个场合分享。但为什么要人民币基金?第一是能够马上到位,把我们融到的美金运到中国来花了很多的时间,但是最后还是做到了。我们不希望每一个投资公司都像我们经历这个漫长的等待。
第二我们创立的是中国的公司,我们的创业者是中国人,创业团队是中国人,投资者也应该更多的是中国人,这样做的话,才比较符合政府对我们的期望。谢谢!
问:我有三个问题,第一,能否谈一下目前国内的创业环境?针对创业者来说,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有哪些需要改善的?有什么地方是创新工场可以借鉴的?
李开复:初期的创业环境是比较艰苦的,主要的几个理由是,不是中国没有钱,中国钱很多,风投很多,他们也有很多钱,但他们都喜欢投后期的,因为后期可能更好预测,可以更快的拿到回报。很多VC是投前期,投几十万、几百万变成几十个亿。当风险投资往后期走的时候,创业者就很难得到初期资金的支持。这当然是一个挑战。这就是看创业者自己的运气了,有些自己家族里面有钱或者自己有积蓄什么的,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对大部分的创业者还是不公平的状态。
第二,中国的创业者比硅谷的创业者经验少,很多问题他自己不知道,而创业者是充满着激情,充满着自信,往往就是因为这种过度的激情和自信,而不足够的客观自觉,而又没有很好的创业导师,导致很多本来可能成功的项目失败了。所以在这里,创业者需要的是辅助、教练或者帮助,这也是创新工场可以提供的。
第三,我们碰到很多创业者跟我们说的问题,至少彬森是这样跟我说的,招聘很困难。因为中国很多优秀的年轻工程师,尤其是高校刚毕业的,他们思考的方式,要不然我就出国,再不然就去一个有名的跨国企业,再不然去一个有名的本土企业,重视的是薪资、名牌或者是跨国,而并没有把创业当做一个路径。当然也有哪些想创业的,想创业的梦想往往是自己创业,自己做老板,当另外一个创业者做工程师的工作,这个往往不会排的很高,尤其特别厉害的工程师,并不会排的很高。这个状况需要改变,我们也没有能力改变这个状况,但至少我们能做的是,用创新工场这个品牌作为一个背书。
今年的校院招聘将扩大到非常大的规模,100-150人,我们到全国各个高校跟毕业生说,我们鼓励你喜欢创业,但是考虑参与创业再主导创业,来创新工场参与你的公司吧,创新工场会背书一定的公司,当他们加入的时候,我们把毕业生和不同的创业者做一搭配。这样的过程中,可以让创业者找到更多非常优秀的年轻工程师,也让工程师觉得有一定的保障,经过创新工场的介绍进入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创业企业。当然还有十万封简历库,可以帮助创业者找到他们需要的人才。
比如唐彬森得到投资之后,在短短一个月中找到十多位非常优秀的工程师。如果这个经过猎头也好,自己打电话也好,非常难做到。优秀工程师对于一个初期创业公司成功与否又非常关键。
这是我认为三个最大的挑战,能够给我们带来增值的服务。
问:刚才看到你公司的主要构成人员有来自百度的框架师,有搜狐、IBM这些公司。我想知道这些人员是您挖过来的还是投简历过来的?他们的薪金是怎么样的?
李开复:我想他们肯定不愿意我在这里公开他们的工资,所以那个部分就不回答了。大部分不是投简历,也不是挖来的,而是认识,怎么说认识的呢?我们在理解产业的过程中,在寻找创业者的过程中,在增加我们对知识和战略认知过程中,有几位分析师经理我们都要求他们不要出现在公司,他们在外面建立很广的人脉,经过这些人脉认识了很多人,哪些人对创新工场有兴趣,彼此认识之后,就觉得是不是合适。所以既不是打电话挖来的,也不是经过猎头,更不是投简历,因为简历只能针对工程师或者刚毕业的学生,对于这些资深的人员,很微妙的就是有时候两个人彼此认识了,有点像男女朋友一样,有一点感觉跟火花,某一个人就会开口说你们想招什么人,你有没有考虑变一变,经过一个交谈,慢慢决定彼此是适合的。大部分是这样的状况,我们基本上不太用猎头公司,我们也不认为这些资深的人会投简历。
问:我们的产品是怎么样推向国外?
李开复:有些一开始设计就是针对国外的,像行云这样的项目。还有像“点心”这样的,刚开始在国内,这种项目还是专注把国内市场做好了,再探索是否有国外的潜力,如果有,我们也不排除,但是做事情还要按部就班,先把第一步做好。
问:在创新工场这样的公司里面,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想知道,在项目负责人这种产品经理和原有的产品员工,比如张亮也是产品经理的角色。我们想了解一下各种产品经理之间是怎么沟通和协作的?谢谢!
李开复:我们在公司希望每一个人进来扮演他适合的角色,我们不太在乎职衔这些事情。但是每一个产品经理都有不同的经验,我们希望产品经理和工程师或者创业者一样,都是一个比较有更多经验的来带这些欠缺经验的。所以可以看到刚才几位创业者里面,比如说游敏丽,她就是非常有经验的产品总监,他就会身兼多职,除了他自己扮演“点心”的研发总监之外,他还会帮助起来的产品。类蔡学镛。很多资深的人帮助那些没有经验的,还是项目有经验的帮助别人,创造一个非常和谐的大环境是我们成功的一个要素。
在另外一方面,我非常统一你的看法,今天打造的大部分产品都是非常细腻的,针对用户已有或潜在的需求打造的产品,这种产品,其实产品经理的角色非常重要,甚至有的产品里需要产品经理来主导。所以我觉得对产品经理,我们是非常重视,如果你认识好的产品经理,也希望你介绍给我们。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