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协议,让成都刮起一股“智能互联城市”的旋风。
10月17日,成都市政府与美国思科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关系协议,携手在高新区试点建设“天府智能互联新城”,将涉及到的项目包括智能城市管理、智能互联产业服务、智能互联公共服务、智能互联社区服务及节能减排等。同时为打造与“智能互联城市”技术相关的产学研一体化产业链,思科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将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在高新区联合共建绿色研发试验室。
依靠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都升级打造一座“智能互联城市”的梦想,能否真的能照进现实?成都已按捺不住对未来的联想。
思科带来什么?
根据思科方面的描述,初步计划在未来3年内进行不低于3亿元投资,具体将从教育、医疗系统入手,逐步深化到城市现代物流产业及其他信息化产业。
时间拉回到2008年底,地震重灾区绵竹市遵道学校重建完成,思科捧出“二十一世纪校园网络”系统,该校直接升级至全川设备最先进的学校之一。举个例子,地理课上,老师在网络白板上手指一拉,就出现Google Map(谷歌地图)。
思科还把一种叫“网真”的设备安装在医疗车上,医生可以在很远的地方为伤者诊治。目前,思科已把青川医院、都江堰医院与华西医院联网。
在今年5月一次媒体采访中,思科透露,计划在四川新建立50所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包括双语网络课程、实验室设备和教师培训等,实现该项目在四川省高等院校100%覆盖;另外,将以四川省“2020发展规划”为基础,通过与四川省医疗系统的合作,建立互联网医院和医疗资源共享网络。这对成都来说,无异于注入一针强心针:城乡将更广泛地分享教育和医疗领域的公共资源。
今年7月,思科推出“智能互联建筑”,作为其“智能互联城市”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这套系统是通过IP网络整合建筑物内各种电器设备,让它们在统一的调度下协同工作,从而节约电能。思科一位高层举例说明:一个员工,他通过刷卡进入了智能互联的建筑,建筑物会通过卡片识别,自动把这个员工所在办公室的空调、照明灯打开。当他离开时,相应的电源又会自动关闭。这种大规模的协调管理将为“智能城市”真正打下“互联”的标记。
成都如何升级?
选择成都,思科看中的是这个城市对提高能效的重视。目前,成都已是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城市之一,并联审批最短耗时1小时08分。思科中国区总裁林正刚在签署合作备忘录的仪式上表示,现代化城市建设离不开信息化建设,成都作为西部的超大中心城市,信息化市场巨大。而对于成都,思科未来几年内3亿元的投资,也将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成都信息产业的本土创新并提升产业竞争力,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一个智能互联的城市,将大大提升成都的宜居性,对于投资商来说,则是无法抗拒的投资环境。
目前,成都要面对的,已不是技术层面的复杂性。要实现智能互联,需要有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电信运营商铺设网络,房地产商在建筑中引入网络,同时打破行业系统壁垒,全社会信息共享,当然,还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些很难在短时间内改造完成。
但一个又一个的点的智能改造是具有可行性的。成都将高新区作为试点,不排除有这样的考虑。这块正被高新科技浸润的区域,软硬件都有足够的基础,甚至有可能诞生新的产业链。如同北京CBD的领袖型核心建筑“国贸中心”,由于其智能化办公与管理,虽然租金高达58美元/月/平方米,却吸引了包括American Express、Ford Motor、Oracle、SK等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20家银行、18家金融机构和18家律师事务所入驻。
在成都,一场城市升级的大戏,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