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隐私保护是否人人自危

安全 数据安全
索引擎就是这样一个巨大的复制隐私的工具。用户在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新闻、寻找感兴趣话题的同时,自己的搜索行为和习惯已经悄悄被庞大的数据库群记录。谁愿意自己的隐私被“公示”?谁愿意被人“收集思想”?互联网隐私保护是否人人自危?

当今互联网的使用频率和覆盖范围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随之而来的有关互联网隐私保护的问题也逐渐成为什么的热点。众所周知,互联网的普及对于个人的隐私保护产生了一定的威胁。不论是黑客、木马还是什么“人肉搜索”、网络泄密,使得互联网用户脆弱的心脏饱受打击。那么互联网隐私保护的问题是不是已经到了草木皆兵、人人自危的程度了呢?

跟一位熟悉信息网络的同事聊天,他说现在有一种互联网的隐私保护问题让人心生忐忑。和黑客、木马之类的手段比起来,这种隐私泄露是正常用电脑或者上网时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更加令人担心。

比如人人都要用到的输入法,大都有着方便的联想功能,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符串经常被键入,就会被输入法程序作为高频词保留下来,优先出现。经常输入自己的密码,或者打一些敏感的词语,被输入法记住了,就会自动回馈到自己的数据库,隐私就容易泄露。

那么究竟互联网环境中的隐私保护隐患是否如此严重呢?

笔者特意向专业人士咨询,得到这样的回答:首先输入法不会主动干这种违法的窃密勾当,另外网络这么大,也不会专门针对一个微不足道的普通用户来窃密。

担心似乎暂时没有了,但也不能因此高枕无忧。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关于隐私保护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还是以输入法为例,一方面它会时常根据这台电脑的用户打字频率自动添加常用词,另一方面,还会自动联网更新,把所有的输入法用户使用的高频词加到你的词库来。于是通过刚更新的词语,可以了解一部分人群的关注点。

如果这个人群是庞大无比的,甚至是全世界范围的,那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搜索引擎就是这样一个巨大的复制隐私的工具。用户在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新闻、寻找感兴趣话题的同时,自己的搜索行为和习惯已经悄悄被庞大的数据库群记录。无数人输入无数多的搜索关键词,按照相同或相似程度排列,就可以形成一张热点话题清单。

对社会学家来说,可以从这张热点话题清单看到数以亿计的人们的喜好憎恶,甚至他们的思考习惯。而这种思考习惯,每时每刻都由计算机记录,最终形成海量的数据。有一个近乎科幻的说法:谷歌已开始尝试用搜索引擎记录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来培养机器人的人工智能。看起来,这并非不可能。

谁愿意自己的隐私被“公示”?谁愿意被人“收集思想”?但对于势单力薄的普通用户而言,输入法、搜索引擎又不得不用,隐私泄露的担心自然挥之不去。由此看来,如何通过技术、法律等手段加强对上网用户隐私的保护应引起关注。
 

【编辑推荐】

  1. 浅谈互联网络隐私保护
  2. 透过“人肉搜索”看网络隐私保护
  3. 个人信息成买卖 隐私安全是危机
  4. 纽约时报:互联网隐私保护技术面临淘汰
  5. 中欧论坛:互联网时代隐私保护广为担忧
责任编辑:张启峰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相关推荐

2012-08-28 09:37:53

Android手机厂商

2012-02-15 13:00:55

2010-08-26 13:46:30

2010-08-24 15:22:35

2010-08-26 13:37:15

2010-08-26 13:41:49

2021-12-29 13:41:23

安全个人信息虚拟号码

2012-10-08 14:09:23

傲游

2013-03-20 09:24:53

隐私保护广告弹窗

2015-06-08 11:04:21

隐私隐私保护隐私安全

2015-06-24 15:35:54

2018-05-23 15:44:49

2022-01-12 16:50:55

互联网裁员高薪

2022-03-15 14:53:30

安全隐私信息泄露

2013-01-22 18:32:43

2013-01-23 09:09:31

2022-04-08 10:18:28

隐私物联网IOT

2014-01-15 14:35:35

云计算

2015-05-28 16:11:07

互联网+

2020-09-21 16:07:38

网络安全指纹技术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