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秒、120秒、60秒、30秒,技术的进步将双网隔离切换速度不断提升。在保证安全本质要求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切换速度,源自于人们对便捷和效率的追求。在越来越重视高效办公的今天,切换速度成为决定双网隔离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一些深谙此道的厂家推出了30秒快速切换的概念。但30秒切换,真的安全吗?利用何种技术才能够真正获得安全与速度之间博弈的均衡?
切换速度关系效率的需求
要实现一台机器在两个网络间的切换,最传统的技术是使用关机重启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运行内网或者外网程序和数据的存储部件断电从而将数据清空,避免内外网的数据进行交换。因为其安全性符合物理隔离要求,大多数厂家在早期的整机隔离产品中都采用这种切换方式。但如果从用户应用体验的角度来看,仅实现安全需求是远远不够的。
在日益强调工作效率的当下,如何在双网切换时保留原来的工作现场?如何在有需要的时候方便快速地在内外网间切换?用户对双网隔离技术提出的要求比明文标准要来得更高。简单地计算一下就会发现,关机重启切换所需要的高达120秒以上的时间显然不能达到提高办公效率的要求。而这,也正是其备受诟病的地方。特别是随着等级保密制度的日益完善,同一个单位中具有不同保密信息安全要求的网络将变得越来越复杂,互联网、办公网、信息公开网、涉密网、专用的垂直网络,各种网络交织如麻但同时也需要严格的分离。需要两分多钟的切换也已经对办公效率造成极大影响。要知道,这代表了政府处理事务的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30秒切换牺牲安全下的快速
为了满足人们办公中对效率的需求,提高竞争力,一些厂家在双网隔离产品中提出了“快速切换”的概念,并宣称这种快速切换只需要30秒的时间。但这种30秒的切换真的快速吗?又真的安全吗?
从技术来看,这些厂家实现30秒快速切换的方法是休眠切换。由于技术上的局限,目前大多数的双网隔离厂家是使用共用内存的整机隔离技术。为了在切换的过程中清空内存上的暂存数据同时又保留工作现场,他们采用了休眠的方式来实现。休眠切换方式的原理,是先将内存上的数据暂时保存在硬盘上,然后快速切断再联通内存电源以便其为另外一个网络服务。而在再次切换回来时,通过将保存在硬盘上的数据写回内存来恢复原来的工作现场。
目前大多数的双网隔离厂家是使用共用内存的整机隔离技术,通过休眠方式进行内外网切换。
乍一看这种方式比较简便,但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因为内外网共用同一个内存,在数据保存和读写过程中,极有可能存在延存的情况,短暂的断电并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清空,这个漏洞将导致内外网数据存在交互,从而引发内部信息泄露。因此在国家权威安全认证机构对双网隔离产品的检测认证中,并不认可这种休眠切换的方法。毕竟安全才是双网隔离最本质的目的所在,为了追求速度而牺牲了安全,无疑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此外,这种休眠切换的方式也并不总能达到30秒的速度。由于硬盘与内存之间需要数据交换,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的时间受到原本运行程序和文件大小的影响。
一些厂家号称其双网隔离产品切换速度能达到30秒,只不过是在原本内存使用小于400M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待机切换快速切换的新选择
是否存在这样一种技术,既保证双网隔离的安全性,又能将切换的速度大大提高,兼顾安全与效率呢?
内外网内存物理隔离的技术为实现真正的快速切换提供了可能。简单地说,内存的物理隔离就是通过改造主板,内网和外网分别使用单独的内存部件,使两者的数据分别存放在完全独立的物理介质中,从而保证双网隔离的安全性。这项技术要求比较高,目前只有方正科技等少数厂家能够实现。
基于内存物理隔离的切换使用的是待机切换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由于内外网的内存相互独立,因此在切换时原本运行的内存并不需要断电,其工作现场可以得到完整的保留。通过待机模式,切断服务于原来网络的其他部件的电源,即可切换到另外一个网络。待机唤醒时不需要进行数据的读取,因此,其切换时间要比休眠方式短得多。正是利用这种内存物理隔离和待机切换的技术,在保证双网隔离安全的前提下,方正科技将其双网隔离PC的切换速度提高到了5—8秒,可谓真正实现了“极速切换”,达到了安全与速度之间博弈的均衡。
互联网的发展,以海量的信息和及时在线的互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正由于其开放性的特点,人们对它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困难。作为保护内网系统和信息最安全的一种方式,双网隔离需要同时兼顾安全和便捷性,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让人们在畅享互联网应用的同时得到足够的保护。在这条均衡博弈的路上,相信随着各厂家的不断探索和技术的成熟,人们将取得更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