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高新企业认证的背后

企业动态
高新企业的不断发展,衍生出了各类高新企业认证,不少人都会去学习和考试。但是,在认证过程中,缺存在着一些见不得光明的事情……

假学历,一直是我们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少企业也遇到过持有假学历的应聘者,这种情况其实并不罕见。随着高新企业技术的发展,也涌现了不少认证机构,其中难免存在着一些作弊行为,近日就爆料出高新企业认证的一连串黑幕。

高新企业认证漏洞:评审团认可申报材料即过关

科技部某官员一句“高新技术企业至少有五成靠造假获得称号”,揭开了“伪高新”产业链的盖子。尽管大多数政府官员、行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否认“半数高新技术企业靠材料包装,骗取税收优惠”的说法。但记者大量暗访后发现,在企业、中介、评定机构组成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这个链条上,确实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监管灰色地带,并造就了一批“伪高新”。

有消息证实,国家发改委酝酿已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在今年8月左右陆续出台,此规划被认为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而广东省也在大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仅深圳市政府就表示会有195亿资金扶持生物、互联网、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广东省LED产业每年有5亿投入;非官方的消息是广东省物联网相关扶持资金会超过20亿。动辄数十亿资金由政府真金白银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指出,如果在高新企业认证上出现如此多的灰幕,势必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甚至不利于整个珠三角产业升级。

现象:中介成为造假关键环节

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定为25%,还取消了各种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很多企业失去了避税的途径。几个月后,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08年4月14日共同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获证企业可享15%的优惠所得税率,有效期三年。

《办法》的出台,无疑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呼,成了很多企业避税的天堂。据一位已经“金盆洗手”的原中介人员冯飞(化名)向本报记者爆料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核,主要是组织评审团看申报材料,只要材料符合申报条件,那么获得高新企业认证就十拿九稳。而这就是整个造假链条的最大漏洞。

有多位参与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核团的专家也对记者表示,在认定过程中,都是随机抽样,隐去申报单位名称等方式,很难造假,也从来没有人去拉关系、说情、“做工作”,且认定结果还要公示。因此,在最后的认定环节并没有做假。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些评审员看到的材料,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绝大部分都能满足高新企业认证的条件。“企业已经在申报材料制作环节全部搞定,后面的审核程序,完全可以按照‘三公(公开、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进行,企业根本就不需要去做评审团的公关工作。”上述爆料人解释了其中的“窍门”所在。

据悉,目前获得高新技术身份的企业中,约有三成是自己组织材料直接向主管部门申报,近七成的企业,都是通过中介环节来运作,而中介就是这条生态链上造假发动机。在记者调查中,几乎所有中介都向记者明示“我们在上面有硬关系,百分之百成功”,有中介称4万元可制定七个专利,如果知识产权难申请到的话,可以买专利,还可以在软件版权上做文章(中介如何造假详见前文)。

不过,广东省科技厅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确实有大量中介环节存在,这也是认定工作的需要,不能因为中介多,就得出中介造价泛滥的论断。“媒体报道中引用的科技部官员称‘五成高新技术企业都是靠造假获得称号’是不准确的。”

原因:中介环节缺乏有效监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游戏规则中,存在着很大的瑕疵,为中介造假提供了便利。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有门道的人要做高新认定中介。”爆料人员冯飞告诉记者。但让这个曾经的中介至今都搞不明白的是,这个漏洞如此之明显,却没有人去补漏。

对于那些“伪高新”和“准伪高新”企业来说,通过与中介合谋,企业只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获得10%的税收优惠;而中介则轻松赚取“服务费”。两者付出的成本都很低廉,但获取的利益却十分丰厚。更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造假被发现,企业得到的处罚,不过是5年不能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介得到的处罚,也不过是5年内不得从事中介服务工作。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去年广东省只有一家企业造假被发现。显然,这一数据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

中山大学港澳珠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就告诉记者,他前段时间在珠三角看到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其实就是个加工企业,将不锈钢做成炊具卖到国外。“根本就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怎么就成了高新技术企业。”

“那么多中介造假,又有几家中介被处罚了?就算被剥夺资格,大不了另外开一家公司,换个法人不就搞定了?”冯飞指出,“造假的好处明摆着,事情即使败露(几率很小),受到的惩罚也如此之轻。所以,造假才是正常的,不造假才不正常。”

对中介监管不力是事实(这点从网络上到处存在的中介广告就能窥斑见豹)。监管不力背后的尴尬事实是,谁会有动力来监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工作,是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方组成工作领导小组共同负责,其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是科技部。一不愿具名的专家指出,让科技部自己监管自己,显然不现实;税务部门也没有精力来监管这块业务。“造假能造就繁荣景象,打假是吃力不讨好。不如你好我好大家好,反正亏的是国家的财政,纳税人的钱。”

官方:广东高新企业占比很少,造假不多

对于“五成高新技术企业都是靠造假获得称号”这一说法,广东省科技厅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有大量的实验报告和调查数据就说五成高新企业是造假,是不客观的“假高新企业肯定是有,但是不多。”

该人士指出,2008年前,广东省自己可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当时认定的数量在六七千左右。2008年调整后,由国家制定标准,地方遵照执行。截至目前,近三年的时间广东省重新认证了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有60多万企业,而被评为高新的只有3000多家,这个比重是很少的。

该人士强调,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到这个时代,还是有实力的。不能盲目地和微软、IBM等相比,美国的工业历程比中国要发展早得多,也成熟得多,国家要按自己的标准、发展历程评价,耐心地一步步扶持自己的“孩子”。中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高新企业的政策也是针对特定的国情发展阶段,综合全国各地的标准而制定的。对于高新企业的判定,广东省科技厅也有自己的清理、监督等机制,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强监管。科技部也在不断地发现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及时调查情况进行改进。

相关主管部门绝对不可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造假。相关职能部门会对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公司反复进行抽查、检查,并且财政、税务部门对高新企业也盯得很紧,一个个看,检查严格。高新企业税收减免,会影响政府的税收,政府这是忍痛割爱。政府依旧绝对支持真的高新企业发展,加大创新扶持。

“伪高新”的根源在机制

对于高新企业认证中存在利用中介大量造假的现象,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表示,“伪高新”不仅仅是企业和中介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政府主管部门,在认定机制设置不合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应该从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企业产值占比来确定。黎友焕一针见血地指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存在造假,这都是公开的秘密了。有什么办法能堵住这个漏洞?一方面,是要管好源头,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将机制理顺,推出一套行之有效且能很好监控的认证程序;另一方面,应该有更明确的高新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高新技术就是高技术和新技术,不能随便一个产品一个技术就被认定为高新技术,市场上充斥着很多电子产品,它们并不具备高技术和新技术的特质,却并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相关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中山大学港澳珠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也表示,“伪高新”这个现象早就有,制度不完善,为企业和中介提供了漏洞可以钻。“因为有这种支持政策,企业和地方都可以得到利益,所以有冲动去做假。”“伪高新”的存在,会造成不公平竞争,从而对广东省产业升级带来负面影响。“前段时间在珠三角看到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其实就是个加工企业,将不锈钢做成炊具卖到国外,这算哪门子高新。”要避免这种现象,还要靠政府把关,将标准订得严格一点,也要有严格的考核和严厉的处罚措施配套,让企业和中介不能造假,不敢造假。

广州市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代友告诉记者,如果高新技术企业存在大量造假的话,那么不利影响首先是经济方面的。它的产品、产值等都会进入到政府统计,那么这就会给这个行业带来虚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行动起来,彻查哪些是高新企业,哪些不是,将那些不是高新技术的企业揪出来。

【编辑推荐】

  1. 42%IT企业招新雇员 IT认证再成敲门砖
  2. 微软史上最年轻认证系统工程师:卡拉山
  3. 深入了解IT安全认证:思科微软均提升其重要性
责任编辑:佟健 来源: 腾讯科技
相关推荐

2023-12-04 14:02:43

大数据信息分析

2023-05-04 15:57:33

大数据供应链

2016-03-30 10:52:46

星图数据大数据

2011-05-25 14:22:01

oracle伪列伪表

2009-03-06 09:09:16

高新企业登记

2013-08-01 10:49:59

开源

2010-07-20 15:33:50

当当网在线服务网站性能

2013-12-04 17:56:19

免费软件IT安全网络安全

2015-09-29 21:04:09

华为云计算/云计算

2010-07-22 14:30:48

2021-07-26 14:54:56

互联网小米京东

2011-10-24 14:12:00

2020-11-03 10:44:35

敏捷性数字化

2021-11-03 10:15:05

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安全

2021-05-28 19:18:54

AI

2015-10-12 09:00:54

2020-08-18 08:08:59

CSS伪元素伪类

2015-03-04 15:30:55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