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T协议的层次结构

网络 网络管理
文章摘要:对于HART协议,我们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它的基本原理,另外还归纳了它所在的层次,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对于HART协议,我们总是不能够马上熟悉。这是因为,这个协议的结构和一些通信原理的知识有关联。这里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之后对于它的层次再来详细阐述一下。现代工业生产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主机和现场设备,要想很好地使用他们,完善的通讯协议是必须的。HART协议最初是由美国Rosemount公司开发,已应用了多年。HART协议使用FSK技术,在4~20mA信号过程量上叠加一个频率信号,成功地把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双向同时通讯,而不互相干扰。HART协议参照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开放性互连模型,使用OSI标准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HART协议规定了传输的物理形式、消息结构、数据格式和一系列操作命令,是一种主从协议。当通讯模式为“问答式”的时候,一个现场设备只做出被要求的应答。HART协议允许系统中存在2个主机(比如说,一个用于系统控制,另一个用于HART通信的手操仪),如果不需要模拟信号,多点系统中的一对电缆线上最多可以连接15个从设备。

物理层

物理层规定了信号的传输方法、传输介质。采用Bell202标准的FSK频移键控信号,在低频的4~20mA模拟信号上叠 加一个频率数字信号进行双向数字通信。数字信号的幅度为0 . 5 m A ,数据传输率为1200bps,1200Hz代表逻辑“1”,2200Hz代表逻辑“0”。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规定HART协议帧的格式,可寻址范围0~15,“0”时,处于4~20mA及数字信号点对点模式,现场仪表与两个数字通信主设备(也称作通信设备或主设备)之间采用特定的串行通信,主设备包括PC机或控制室系统和手持通信器。单站操作中,主变量(过程变量)可以以模拟形式输出,也可以以数字通信方式读出,以数字方式读出时,轮询地址始终为0。也就是说,单站模式时数字信号和4~20mA模拟信号同时有效。

“1~15”处于全数字通信状态,工作在点对多点模式,通信模式有“问答”式、“突发”式(点对点、自动连续地发送信息)。按问答方式工作时的数据更新速率为2~3次/s,按突发方式工作时的数据更新速率为3~4次/s。

在本质安全要求下,只使用一个电源,至多能连接15台现场仪表,每个现场设备可有256个变量,每个信息***可包含4个变量。这就是所谓的多点(多站)操作模式。这种工作方式尤其适用于远程监控,如管道系统和油罐储存场地。

采用多点模式,4~20mA的模拟输出信号不再有效(输出设在4mA使功耗最小,主要是为变送器供电,各个现场装置并联连接 ),系统以数字通信方式依次读取并联到一对传输线上的多台现场仪表的测量值(或其它数据)。如果以这种方式构成控制系统,可以显著地降低现场布线的费用和减少主设备输入接口电路,这对于控制系统有重要价值。

HART协议根据冗余检错码信息,采用自动重复请求发送机制,消除由于线路噪声或其他干扰引起的数据误码,实现数据无差错传送。

能利用总线供电,可满足本质安全防爆要求。

HART协议的帧格式以8位为一个字节进行编码,对每个字节加上一个起始位、一个奇偶校验位和一个停止位以串行方式进行传输。通常采用UART(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来完成字节的传输。由于数据的有无和长短不恒定,所以HART数据的长度不能超过25个字节。

责任编辑:佟健 来源: csdn.net
相关推荐

2010-06-24 14:34:32

HART协议

2010-07-09 09:42:05

HART协议

2010-07-13 13:50:44

HART协议

2010-07-06 16:05:41

HART协议

2010-07-08 12:34:46

HART协议

2010-07-13 14:49:28

HART协议

2010-07-13 09:47:22

HART协议

2010-07-06 16:02:30

HART协议

2010-06-28 21:27:55

HART协议

2010-07-08 13:26:45

HART协议

2010-07-09 09:55:06

HART协议

2010-07-13 10:33:38

HART协议

2010-06-24 13:42:58

HART协议

2010-07-06 16:13:13

HART协议

2010-07-09 10:42:38

HART协议

2010-07-08 15:36:05

HART协议

2010-07-13 13:37:36

HART协议

2010-07-05 11:32:54

HART协议

2010-07-09 13:31:23

HART协议

2010-07-06 17:52:54

HART通讯协议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