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于RIP路由协议想必很多朋友都不会陌生,这种简单的,动态路由协议一直广受好评,在很多实际的企业和网络中都有所应用。那么我们下面将要介绍一下有关于它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它的工作机制和启动以及运行等方面内容。
RIP路由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作为一种较为简单的动态路由协议,在实际使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RIP路由协议是一个应用于网关(路由器)和主机之间交换路由器信息的距离矢量协议,目前最新版本是RIP v2。RIP采用距离矢量算法,即路由器根据距离选择路由,所以,也称为距离向量协议。路由器收集所有可到达目的地的不同路径,并且保存有关到达每个目的地的最少站点数的路径信息,除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外,任何其他信息均予以丢弃。同时,路由器也把所收集的路由信息用RIP协议通知相邻的其他路由器。这样,正确的路由信息逐渐扩散到了全网。
1. RIP工作机制
RIP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算法的协议,它使用UDP报文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RIP路由协议使用跳数(Hop Count)来衡量到达信宿机的距离,称为路由权(Routing Metric)。在RIP中,路由器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通过一个路由器可达的网络的跳数为1,其余依此类推。为限制收敛时间,RIP规定metric取值在0~15之间的整数,大于或等于16的跳数被定义为无穷大,即目的网络或主机不可达。
RIP每隔30 秒钟发送一次路由刷新报文,如果在180秒内收不到从某一网络邻居发来的路由刷新报文,则将该网络邻居的所有路由标记为不可达。如果在300秒之内收不到从某一网上邻居发来的路由刷新报文,则将该网上邻居的路由从相应协议路由表中清除。
为提高性能,防止产生路由环,RIP路由协议支持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和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RIP还可引入其他路由协议所得到的路由。
每个运行RIP的路由器管理一个路由数据库,该路由数据库包含了到网络所有可达信宿的路由项,这些路由项包含下列信息。
目的地址:指主机或网络的地址。
下一跳地址:指为到达目的地,本路由器要经过的下一个路由器地址。
接口:指转发报文的接口。
metric值:指本路由器到达目的地的开销,是一个0~16之间的整数。
定时器:从路由项最后一次被修改到现在所经过的时间,路由项每次被修改时,定时器重置为0。
路由标记:区分路由为内部路由协议的路由还是外部路由协议的路由的标记。
2. RIP路由协议的启动和运行
RIP启动和运行的整个过程可描述如下:
某路由器刚启动RIP时,以广播或组播的形式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请求报文,相邻路由器的RIP收到请求报文后,响应该请求,回送包含本地路由表信息的响应报文。
路由器收到响应报文后,修改本地路由表,同时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触发修改报文,广播路由修改信息。相邻路由器收到触发修改报文后,又向其各自的相邻路由器发送触发修改报文。在一连串的触发修改广播后,各路由器都能得到并保持最新的路由信息。
同时,RIP每隔30秒向相邻路由器广播本地路由表,相邻路由器在收到报文后,对本地路由进行维护,选择一条最佳路由,再向其各自相邻网络广播修改信息,使更新的路由最终能达到全局有效。同时,RIP路由协议采用超时机制对过时的路由进行超时处理,以保证路由的实时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