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协议技术的推进和商用

网络 网络管理
文章中简单分析了各国IPv6协议技术的使用情况。从文中发现,各国的使用和投入情况都不经相同。但是,同时都是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IPv6协议技术是我们下一个互联网所采用的技术。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使用了。但是全球标准的使用情况却不经相同。IPv6协议技术在日本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电话、地震报警系统、实时图像广播、照明控制、节能减排等领域。在致力于推动I Pv6部署的欧洲行动计划中,欧盟建议其成员国在2010年前实现欧洲25%的互联网接入用户能够连接IPv6网络接入和相关的内容、应用与服务,把IPv6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去,如家庭网络、楼宇自动化管理、移动通信、汽车、国防、安全等领域。

中国在CNGI工程的带动下,已经为IPv6今后的商用部署提供了技术和市场储备。CNGI计划到2010年底发展50万以上IPv6试商用用户。2009年2月份启动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 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明确要求,所有核心、汇聚、接入交换机及PC服务器均支持IPv6系列路由协议,这些设备将被部署到100个相关高校。全球IPv6论坛在“2009全球IPv6新一代互联网接入暨移动互联网高峰会议"上还提出了推进IPv6商用的新思路——IPv6服务认证,计划从6月1日起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为网站和服务提供商提供IPv6 WWW和IPv6 ISP服务认证。其目的是,通过服务认证过渡到上层应用对IPv6的支持,让IPv6跳出试验网,真正走近普通用户,最终形成新一代的商用IPv6网络接入。

总之,从全球范围来看,IPv6经过了技术研究和设备开发,即将转入规模部署和商用阶段。当前,各国政府、论坛和联盟、运营商、设备商、SP等正在形成合力,为IPv6的规模商用和良性发展在政策、制度、技术、市场等方面出谋划策,积极行动。IPv6在沉寂了若干年之后,现在又重新露出了曙光。作为IPv6的一个早期提倡者,笔者感到十分欣慰。但是,在欣慰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全面部署IPv6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所存在的困难决不可低估。

不可低估的困难

IPv6自1994年开发以来已过去l0余年了,可至今还未被规模采用。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诸如网络地址翻译(NAT)之类的技术在全球得到迅速广泛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公共IP地址,减少了对新IP地址的需求。而IP地址的大幅度增加恰恰是IPv6协议技术最大的特点,对这一特点的需求被延缓了,势必大大降低对采用IPv6的迫切性,难把IPv6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另一方面,互联网接入是由路由器、服务器、协议和通信链路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现有互联网接入之所以能把网上所有不同的ISP、所有不同类型的硬件设备、所有使用的不同软件版本以及所有不同的用户设备互相连接在一起工作,靠的就是它们使用一种共同的语言——IPv4。从表面上看,似乎只要对软件进行升级或者使功能特点得以实现就可以解决问题了。然而,IPv4的泛在性使挑战远不止这些,要复杂得多。在今天的互联网接入中,存在许多旧的自制的设备,它们无法通过简单的升级来支持IPv6。有许多已经发布使用的软件代码并没有经过广泛的测试,尤其在大规模使用的环境之下。把不稳定的代码放入大型生产环境中,很容易对现有互联网接入生态环境造成很大伤害。另外,对IPv6环境中的安全性也不是十分有把握,担心网络产生新的弱点,旧的弱点是否会变得更糟。

由于上述原因,许多大型互联网接入骨干网运营商对是否率先采用IPv6总是难下决心。它们对IPv6网络接入的风险与商业机会短期内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多半抱着IPv4能撑多久就撑多久的心态。主导运营商按兵不动,IPv6如何能得到大规模使用?

全面向IPv6协议技术过渡要解决的困难不少,下面具体列举一些。最大的困难是在过渡期内必须同时支持IPv4与IPv6这两个不能兼容的协议。今天的互联网接入只支持IPv4一种协议,任何订购IP服务的人不用考虑他们需要什么版本的协议。而支持两个协议版本比支持一个要复杂得多。目前不是通过双栈技术,就是采用隧道技术来解决。另外,还必须解决应用和操作系统如何判定在任何给定时间使用的是哪个版本的问题。这一切都牵动着网络中的诸多部分。

在骨干网层面上,目前的现实是多数网络都是由来自多个供应商的设备组成的混合网络。新的设备可能支持IPv6,旧的设备也许不支持,这使情况进一步变得复杂。如对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又存在增加成本的问题。更令人头疼的问题是,由骨干网运营商提供的所有配套服务因IPv6的引入都需要作相应的改变。例如,由于IPv6的引入,域名服务(DNS)的基础设施将需要演变为能在IPv6网络接入上运行和解析IPv6地址。其他的配套服务还包括邮件服务器和网关、消息服务器、高速缓存服务器和各种网络监视和报告系统等。网络边缘存在的问题也许比骨干网更大。网络边缘是终接用户和对等设备的地方。随着互联网接入的演进,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接入手段,包括租用专线、拨号与ISDN,DSL与电缆、卫星、WiFi,3G与其它等等。它们都已高度商品化。要所有提供这些接入手段的边缘系统都支持IPv6,实现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这涉及所有的供应商。

用户驻地设备(CPE)是另一个高度商品化的领域,尤其是消费者宽带设备。其中的WiFi路由器现已降至10美元。为了把IPv6延伸到最终用户,所有这些设备都需支持IPv6。这意味着既要进行广泛的软件升级,又要进行某种技术改造。为了让大量的CPE制造商支持IPv6,就需要有能够产生最终用户需求的强大推动力。相对而言,操作系统似乎好办一些,因为许多顶级的操作系统都已支持IPv6。它们包括Windows XP,Mac OS,Linux口和UniX口但是,在这些系统上配置IPv6的专门技巧并不多,而且目前驻留在这些系统上的大多数应用并不是基于IPv6协议技术的。不过,这些问题在未来的操作系统与应用版本中不难解决。
 

责任编辑:佟健 来源: 互联网
相关推荐

2013-04-15 14:42:58

IPv6网络IP地址

2010-05-27 16:25:56

IPv6协议

2010-06-01 15:36:35

IPv6协议技术

2010-04-08 10:07:20

IPv6工信部

2012-05-10 13:54:57

IPv6商用IPv6

2010-06-08 17:42:10

IPv6协议标准

2010-05-26 17:44:55

IPv6协议

2010-06-02 14:29:59

IPv6协议技术

2009-04-29 09:36:55

IPv6商用协议

2012-06-12 10:33:01

IPv6

2012-04-11 09:46:46

IPv6

2013-06-13 10:39:40

IPv6商用商业模式

2010-06-02 15:23:13

IPv6协议技术

2010-06-01 13:52:03

IPv6协议路由协议

2010-05-27 11:51:04

IPv6协议

2010-06-21 15:18:19

IPv6协议栈

2010-05-26 14:12:06

IPv6协议

2013-05-02 11:08:52

云计算IPv6SDN

2012-06-08 15:07:41

IPv6

2012-11-13 14:07:39

IPv6商用IPv6下一代互联网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