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发布了《2010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深入开展调研,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由CSIP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历时3个月编写完成。
报告指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是信息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渗透带动作用明显等突出特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报告》显示,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依然保持了较快发展,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达到2033.8亿元,同比增长29.7%,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从业务结构看,ITO业务规模为1177.4亿元人民币,占产业总规模的57.9%,同比增长28.2%;BPO业务规模为856.4亿元人民币,占产业总规模的42.1%,同比增长31.9%。从市场需求来看, 2009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中,国内业务收入为174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2%;国际业务收入为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国内业务收入增长率高出国际业务收入近10个百分点。内需市场是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主要市场;同时,我国外包企业承接的国际外包业务在全球的比重也在上升。从行业结构来看,2009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中,来自金融业的发包占15.7%,来自电信业的发包占14.3%,来自制造业的发包占10.8%,来自政府的发包占15.6%。与2008年相比,来自政府的发包比重迅速增大,电信和制造业的发包也有所增长。
2009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实力逐步提升,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如东软集团、海辉软件、浙大网新、文思、博彦科技、中软国际、软通动力等,这些企业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底东软集团、文思、中软国际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5760人、8347人、7759人,这些企业全球交付体系进一步完善,研发能力逐步增强,向高端转向明显,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并购整合效果显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2009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从业人员日益壮大,总从业人员超过55万人,同比增长约34.1%。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快回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外包行业,人才整体素质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后危机时代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集聚效应显著,形成了五大产业集群——环渤海集群、长三角集群、珠三角集群、中西部集群和东北集群。同时,以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为代表的软件产业园区,集聚效应日益突出、园区发展渐显特色、园区模式不断创新、园区服务逐步完善,为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载体。
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环境日趋优化。200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此后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出台;2009年4月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ITSS)成立,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的原则,开展了16项标准研究制定工作,目前已经完成8项标准征求意见稿;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共同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先后支持了16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公共支撑平台”,投入资金6300万元,地方和企业配套约6.5亿元,辐射全国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并开始发挥成效;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联盟等行业中介机构通过举办系列行业会议、策划项目对接、组织CEO沙龙等活动,促进行业协调发展作用明显;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公共品牌(ChinaSourcing)作为中国政府、相关行业组织和知名企业等针对国际市场共同推出的国家统一品牌,越来越为国外发包商接受和认可,“外包找中国、外包到中国”理念得到进一步推广。
《报告》分析2010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将更快速发展,国际产业转移趋势没变,国内服务外包需求逐步释放。地方政府加大了服务外包的采购力度,金融、电信、制造业外包需求扩大,两化融合稳步推进,3G深入发展,三网融合推进实施,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等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拓宽,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将迎来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