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于业绩下降的戴尔在2009年别无选择地走上了收购之路,但伴随其最新一季报的公布,以及CEO迈克尔?戴尔日前于Sanford C. Bernstein股东会议上“正在考虑将戴尔公司私有化”的言论,不免令人将其尴尬的业绩与渠道变革不畅联系起来。
“如果我必须给评价,那就是未成功。”迈克尔戴尔没有过多透露“私有化退市”的具体原因,但其对于转型过程的评价,令投资者不免“宁可信其有”。基于对戴尔大股东未来溢价收购的预期,戴尔股价应声上涨4.9%。
自戴尔2007年初被惠普赶超后,至今不仅没有夺回PC冠军的宝座,其市场份额第二的席位在2009年第四季度更被宏碁赶超。目前,戴尔的毛利率已连续两个季度收窄,其最新公布的2010年第一财季报告显示,当季戴尔毛利率为16.9%,低于去年同期的17.6%和市场的估计。
尽管迈克尔?戴尔预计这种情况要到2011年年初会有所改善,但众所周知,从2009年重砸39亿美元收购佩罗系统(Perot svstems)以在咨询服务方面寻求出路,到收购美国高端PC制造商Alienware以在未来电子类消费领域领跑布局,包括打破“直接模式”,将自己的销售“雷达”辐射到零售专卖店,戴尔的营销变革3年来事实上一直没有停止改进的步伐。但这些革新的效果如何,目前看来唯有通过尴尬的PC市场份额衡量。
有观点认为,戴尔在传统“直接模式”上遭遇瓶颈,以及在转型个人消费者市场的衔接不畅,令戴尔唯有通过“私有化退市”,才能脱离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对上市公司的严格监管,从而为其成本与供应链上的优势,提供有更多的游刃、腾挪空间。
另外,鉴于金融史上私有化退市的案例往往伴随并购重组,坊间猜测此举背后或将出现资本的身影。
众所周知,令戴尔业绩陷入困境的另一因素,源于日益扩大的宏基分割市场的压力。这一点不但戴尔感受深刻,连业界龙头惠普也倍感压力,而前段时间宏基和方正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互取所需,更是对此二者造成威胁。戴尔因此成为一些试图抢回市场份额,抑或借机寻求海外渠道的同行的并购标的,也变得顺理成章。
大佬的困境:昔日的PC大佬,变成了落后者;昔日的硅谷创新小子,变成了传统势力的代表。戴尔要想突破困境,需要来一次伤筋断骨的变革,“私有化退市”会是这样一个机会吗?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