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绝对算不上是新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IPv6就已经被作为IPv4的替代技术而被提出。到1998年的时候,IPv6规范制定已经基本完成。IPv6通过把32位IP地址升级为128位解决了IPv4地址空间即将耗尽的问题,而且也增添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例如更简单的包头编排、即插即用、移动能力和路由表更容易组织和管理等特点。尽管优势明显,IPv6并未如人所愿迅速地取IPv4而代之,而是一直处在实验阶段。
可是,IPv6毕竟是IPv4的延伸而不是完全的革命,现在遇到的阻碍也许可以从IPv4已有的巨大投资非短时间所能化解来解释,技术当然要服从市场的需要。以目前的状况来看,据预测IPv4地址将于2005年前后耗尽;3GPP已经把IPv6作为未来的移动网络核心技术,而3G也正是在2004年前后将获得实用;如果未来每一部手机都需要一个IP地址,则IPv6便是***选择。综合这些,可以预测,2003年将是IPv6获得规模性实施的一年。那么现在就是关注IPv6设备的时候了,这里要详细说说IPv6路由器。
难点不难
和IPv4路由器相比,在结构上IPv6路由器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仍然包括主控板、各种接口板、交换板和背板等几大单元(当然,对于低端的产品,这些单元并不都是必需的)。主要的区别在硬件和软件的实现方面。硬件需要支持IPv6的网络处理器(NPU),以及更快速和更高容量的CAM(根据内容访问的存储器)存储芯片,而这方面目前还缺乏成熟的产品。软件方面需要对原有的协议栈进行重新实现,这将涉及大量的程序修改和编译、调试工作,此外还需要增加一些新的协议和功能,如IDRP(域间路由协议)、即插即用支持、QoS的全面支持等。
其中的难点和关键是网络处理器。NPU在路由器中的角色相当于CPU在PC中的角色,它专门为网络处理量身定制,以线速处理和转发每个数据包,并且具有可编程能力,因此可以随技术的发展而进行现场升级。目前,Marvell、Broadcom、PMC-Sierra和IBM等公司提供的NPU主要还是IPv4版本,支持IPv6的还暂时没有,这是国内厂家开发IPv6路由器的主要障碍。当然,这也是国外厂商的难点,不过美国和日本等国有着先进的芯片设计和制造业,使得设备提供商能够设计出自己的专用ASIC芯片。
其它的难点主要是:
大规模路由表的实现:需要与IPv6网络处理器密切配合使用,需要支持线速的查询和维护操作。
软件套件的实现:包括路由协议、底层驱动程序、管理软件等。
QoS保证:IPv6将承担多媒体业务的传输,需要对音频和视频等流式服务提供内置的支持。
互通性保证:开发的IPv6路由器必须和其他厂家的产品互通,这需要大量的实验,所幸的是,国际上已经有了6BONE实验网,我国的教育科研网也提供了IPv6实验床,这为将来的产品提供了大规模测试环境。
总的来说,IPv6路由器更加面向用户(即插即用)、面向业务(QoS),以及更加便于管理(流量工程)。并且,随着网络带宽需求的增长,市场将对IPv6路由器的端口速度、密度和软件等参数提出更高的要求。
虽然IPv6的实现和实验已有多年,但支持IPv6的商用路由器却直到2000年1月才出现,这就是由日本Hitachi开发的同时支持IPv4/IPv6的双协议栈GR2000系列路由器。在业界沉寂了一年之后,一些大的网络产品提供商纷纷推出了支持IPv6的路由器,如Nokia、NEC、Cisco和Juniper。目前,IPv6市场还处于培育期,各厂家为急于占领IPv6市场,尽快推出自己的产品也是在意料之中。总体来看,这对中国的设备提供商而言是个难得的机会。